章海燕

摘要:錦45塊經過三十多年的開發目前已經進入蒸汽吞吐開發后期。主體部位已達到較高采出程度,但在區塊邊部仍存在一定空白區,具有部署潛力。2013年以來在錦92塊西南部以34-24井為突破點進行新井部署研究,繼而發現該井區有增儲空間。在三老資料復查中發現錦45-34-24井下部發育一套新層系興Ⅲ油層,且生產效果好,其它井未鉆穿。進一步研究發現該套油層被邊界斷層切割,位于西部的32-18塊內。在綜合地質研究的基礎上,部署控制井及滾動側鉆井認識32-18塊低部位興Ⅲ油層平面上發育情況,并對兩口井進行VSP測井,以34-24井為中心,逐步加深對構造和儲層的認識,在儲量未上報區域分批部署新井16口,投產后獲得高產油流,認識了32-18塊興Ⅲ油層構造和儲層發育情況,并實現了增儲。
關鍵詞:精細研究;滾動部署;勘探開發一體化技術
1油藏基本情況
1.1地質概況
1.1.1井區概況
錦45-32-18南塊位于錦45塊與錦45-32-18塊相接區域,興III油層興Ⅲ油層組含油面積0.17km2,石油地質儲量15×104t。
1.1.2 巖性特征
錦45-32-18塊巖性一般為中細砂巖和含礫砂巖,砂巖中石英含量較低,普遍含有長石和巖屑。巖石固結程度低,結構松散,膠結物為泥質和鈣質,以泥質膠結為主。儲層巖性主要為中砂巖、中-細砂巖、含礫砂巖,部分為砂礫巖,粒度中值0.3-0.35mm之間,泥質膠結為主,成巖性較差;結構疏松。
1.1.3層組劃分
錦45-32-18塊井區揭露的地層自下而上依次為中生界、下第三系沙河街組和東營組、上第三系館陶組、明化鎮組以及第四系平原組。
1.2 目前存在的問題
(1)構造復雜
井區位于兩塊相接區域,南部位于錦45塊次級斷塊錦92塊,北部位于錦45-32-18塊里。以致該井區構造復雜、準確合理落實構造難度大。
(2)儲層分布規律性差
單井普查中發現錦45-34-24井下部層系發育為油層,且投產后高產,而距該井只有20m的錦45-34-242及其側鉆井油層發育差。因此該井區儲層分布規律性差,精確刻畫儲層難度大。
(3)興III油層組完鉆井少
井區下部層系完鉆井少,錦45-32-18塊早期部署的三口探井鉆穿興隆臺油層且位于該塊高部位,但發育為水層,因此后部署的井只鉆穿于Ⅰ油層。
2精細地質研究
針對以上問題,采用滾動評價技術對錦45-32-18南塊興Ⅲ油層組展開研究,根據研究成果在儲量未上報區域優化部署新井16口,新井投產后獲得高產油流,從而實現了由零散井點增儲上產的目的 。
2.1地層特征
2.1.1 巖性特征
錦45-32-18塊巖性一般為中細砂巖和含礫砂巖,砂巖中石英含量較低,普遍含有長石和巖屑。巖石固結程度低,結構松散,膠結物為泥質和鈣質,以泥質膠結為主。儲層巖性主要為中砂巖、中-細砂巖、含礫砂巖,部分為砂礫巖,粒度中值0.3-0.35mm之間,泥質膠結為主,成巖性較差;結構疏松。
2.1.2 層組劃分
錦45-32-18塊井區揭露的地層自下而上依次為中生界、下第三系沙河街組和東營組、上第三系館陶組、明化鎮組以及第四系平原組。
2.2構造特征
錦45-34-24塊地層總體上北東高西南低,地層傾角3~10°,構造高點在錦45-31-218井附近,高點埋深-1065m。
錦45-37-283塊興III油層構造上為被三條斷層夾持的構造。地層總體上北東高西南低,地層傾角3~15°。
錦94塊興III油層構造上為被兩條斷層夾持的構造。地層總體上北西高南東低,地層傾角2~10°,構造高點在錦45-33-253井附近,高點埋深-1085m
2.3儲層特征
該井區興Ⅲ油層組沉積為近岸淺水短河流扇三角洲沉積體系。興Ⅲ油層組在該井區鉆遇率低,鉆遇的井各層組沉積具有很好的繼承性,扇體沉積方向為北東~南西向;西部為單個相對獨立的朵狀砂體呈裙邊狀展布,其間往往以薄層砂相連 。
3 井位部署
為了實現老區滾動擴邊,同時考慮減少地質風險,通過研究,決定在邊部構造高部位先部署一口控制井錦45-35-191C,在區域中部部署一口滾動側鉆井錦45-33-222C2,落實擴邊區域產能。
兩口井于2016年12月相繼投入開發,錦45-35-191C投產興Ⅲ3及大生產效果不理想。錦45-33-222C2射開興Ⅲ3油層12.3m/10層,注汽后初期自噴出水,下泵后含水下降,日產液20t,日產油15t,含水25%,效果較好。這也說明興Ⅲ油層組有巨大的潛力。
同時通過已完鉆井投產情況并結合VSP資料,不斷加深對構造和儲層的認識,勘探和開發同步進行。
第一批部署7口滾動開發井,在7口滾動開發井成功投產的基礎上,繼續在擴邊區域實施滾動開發,在擴邊區域繼續部署7口滾動開發井,進一步認識這一區域油層發育情況。7口井目前已投產6口,建產能723t。
4 效益評價
對錦45-32-18南塊興Ⅲ油層組采用的勘探開發一體化技術,實現新增地質儲量66×104t ,預計創經濟效益1056萬元,預計該斷塊新井全部投產后累增油12.8×104t,創效7150.4萬元,兩項效益共計8206.4萬元。
五 結論及認識
5.1結論
1.滾動開發過程中,地質研究與開發效果有機結合,提出了“以點帶面、分批實施”的新思路,形成了勘探、評價、開發、再評價、再開發的滾動勘探開發技術,提高了產能達標率,避免了無效井發生。
2.針對斷塊的邊角地帶,以復雜構造解析、儲層精細刻畫、有利區域評價等技術為核心的針對復雜目標的滾動評價方法,有效實現老區勘探開發一體化部署的目標,對同類油藏井位部署研究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和借鑒價值。
5.2認識
錦45-32-18南塊所部署新井油層厚度與產能均達到了設計要求。下一步繼續落實構造及儲層,預計在該區域還能部署新井6口。
參考文獻
[1] 特、超稠油主要開發技術分析與實例.[C].稠油開發技術與實踐,2011,204~2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