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行業在快速的發展,在我國經濟發展中變得越來越重要,但是在建筑施工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生一些完全事故,這樣對于建筑企業來說是極為不利的,社會和員工的家庭都帶來巨大的損失,必須要重視對于危險源的辨識,還要重視安全管理,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證建筑施工的安全性。
關鍵詞:建筑施工;危險源辨識;安全管理
建筑行業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隨著經濟的發展,建筑工程的規模也變得越來越大。但是在建筑施工的過程中,人們對于危險源的辨識能力較差,對于安全管理不重視,導致了很多危險事故的發生,是必須要重視,建筑施工危險源辨識與安全管理工作,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的建筑行業才會越來越繁榮。
1 建筑施工危險源的定義及辨識方法
一般來說,將能夠對人生命健康、財產和工作環境造成破壞的因素統稱為危險源。在建筑施工工作中,將危險源定義為對人員、財產和工作條件造成破壞的因素,這一因素可以是一種或是幾種因素的組合。構成危險源的要素有三點:一是危險性,其取決于危害的程度及造成的損失程度;二是危險性在建筑施工工作中的存在條件;三是危險源的發生因素。本文筆者通過對施工工地的實地調查研究,總結了幾點在施工過程中比較常見的危險源,包括物體高出墜落,施工機械設備,火災、觸電、坍塌、爆炸等基本常見危險源。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危險源的辨別方法有直接經驗法和系統分析法兩種。直接經驗法就是施工技術人員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及實踐總結,對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危險源進行檢查。這種辨識方法需要技術人員具有較多的工作經驗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系統分析法是根據系統安全工程辨識危險源,這種辨識方法相比于前一種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2 施工中危險源辨識和控制現狀
建筑工程在社會發展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不管是社會生產工作,還是人們的日常生活,都與建筑緊密相關。建筑是城市存在的載體,是城市的娛樂活動場所,可以說城市人們的生產生活離不開建筑的支持。“事后型”仍然是我國施工單位對安全事故的認識模式,缺少安全和危險源的識別和管理意識。
2.1 施工單位的安全意識不強
就目前來看,很多施工單位為了追求自身經濟效益,存在僥幸心理,不重視危險源的辨識和控制,而且有關技術和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也不夠強。經驗不足,水平有限,即使做了相關危險源辨識和控制工作,也難以符合規定標準。還有一部分危險源辨識和管理工作也只是流于形式,只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而做的表面工作,給建筑施工質量埋下了安全隱患。
2.2 危險源辨識和管理工作態度不認真
很多單位為了減少對危險源辨識和管理方面的資金投入,在進行此項工作時,即使發生了較大的危險因素,也在檢查報告中弄虛作假,故意降低危險性。這種情況不僅難以保證風險識別工作的客觀性,更是提高了安全事故的發生率。再加上很多相關人員工作態度不認真,風險源的辨識和管理在辦公室進行,根本就不了解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對風險源的評價機制更是缺少科學準確性。
2.3 相關部門缺少合作性
就目前建筑施工的施工模式來看,一般施工項目都是一個總的施工單位下發到多個分包商,對不同施工部分進行分別施工。所以,各個施工單位不僅在經濟上存在著利益裙帶關系,在安全責任方面也是相互聯系的。在實際的施工中,很多分包商并不明確自己責任范圍內的安全問題,多個分包商對危險源的辨識和管理工作難以達到統一,經常會出現一個安全事故,各個分包商相互推卸責任的現象。根本原因就是各個分包商之間危險源辨識和管理工作缺少協調性,很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漏洞,導致安全事故頻發卻找不到責任人。
2.4 危險源的辨識和管理缺少時效性
由于建筑施工工期長,在不同施工階段會有不同的危險源,所以說危險源的辨識是一個長期且動態的過程,這就需要有關人員定期地對施工現場進行不同的危險源辨識和管理工作,而不是在施工初期完成危險源辨識和管理工作,就能夠保證整個施工過程的安全性。在整個施工過程中,要隨時分析和控制危險源,這樣才能隨時掌握危險源的動態,及時解決危險事故。
3 危險源辨識和控制實例
針對當前工程施工中危險源辨識和管理問題,本文以某工程為例,展開危險源的辨識和控制工作。工程結構為地上11層,地下一層。建筑面積為38040.45㎡,建筑高度為40.2m。工程現澆鋼筋滬寧圖框剪結構為主要建設方法。
3.1 工程施工難點:一是大空間機構;二是建筑屋頂使用鋼筋混凝土模仿土建筑形式,屋頂是曲面結構。
3.2 危險源的識別:該工程有多個分包單位進行施工,以分包單位進行預應力梁張拉施工為例,由分包單位成立專業的工作組,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和建筑經驗,對工程進行危險源的辨識,之后進行風險評價機制。
3.3 危險源的控制:總施工單位在選擇分包商時,首先要對分包商的資質進行嚴格盤查,包括其施工技術人員的專業水平和施工項目質量,是否發生過嚴重安全事故等,從根本上保證分包商的質量。尤其是對一些不負責任,不服從管理的分包商,必須進行嚴格篩選,分包商不能單靠報價進行選擇,最重要的是要考慮分包商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在與分包商簽訂合同前,一定要讓分包商提前支付安全保證金,讓其在享受利益的同時承擔安全責任,從而確保其具備安全施工意識,也使危險源的辨識和控制工作有了根本的保證。除了對所有分包商進行嚴格的管理,對施工過程中其他有關單位也要做好危險源的管理和控制工作,全面保證施工安全。此外,保證危險源辨識的實效性,在各個施工階段都進行了仔細的危險源辨識工作,對發現的危險源進行嚴格控制,及時避免了安全事故。通過對施工危險源辨識和控制的嚴格要求,在施工現場對所有可能發生的危險源進行逐一排查,及時解決了所有風險因素,避免了很多重大風險因素帶來的安全事故。在整個施工過程中,未發生一例安全事故,危險源的辨識和控制工作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4 結語
綜上所述,危險源的辨識和控制工作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必不可少。有關施工單位應該樹立正確的安全防范意識,承擔相應的安全責任,從有關施工人員入手,培養基本安全意識,在施工過程中,避免和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深化危險源的辨識和控制工作,為建筑施工工程提供安全保證。
參考文獻:
[1] 傅杰.建筑施工過程中危險源的應急管理問題研究[J].商品與質量,2011(S8).
[2] 呂紅安,王鵬,馮柳,?秤炅?.建設工程施工危險源的辨識、風險評價與控制[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城市科學版),2008(01).
作者簡介:吉妍妍,身份證號碼:4114031988070287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