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巍+陳安安
摘 要:自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拉動了對石油的需求量,從目前我國石油的供應現狀來看,石油企業供應的石油量至少應該達到全國石油需求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只有如此才能保障石油的供需安全。因此,人們必須要提高采油技術,來提高采收率,這樣才能保證油田的高產穩產,這是一個當前所面臨的嚴峻問題。基于此,本文主要闡述了堵水調剖新工藝、無污染物理采油技術,希望能為今后采油技術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采油新技術 工藝 應用
在現在社會的發展中,提高采收率技術上升到保障國家石油供給安全甚至國家安全的重要戰略地位,其未來技術發展的方向和速度關系到國計民生狀況,因此,不斷提高石油開采水平,以此提高石油開采量,進而滿足社會的供應需求。
一、堵水調剖新工藝
1.1交聯聚合物弱凝膠深部調驅技術
弱凝膠也被稱為“流動凝膠”。這里所謂的“流動”是指弱凝膠在試管內呈現流動狀態,弱凝膠主要由聚合物和交聯劑兩部分組成,以整體形式存在,交聯狀態為分子間交聯。一般選擇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作為交聯主劑,濃度一般為800~3000mg/L。交聯劑主要有樹脂、二醛和多價金屬離子類等。美國使用最多的是乙酸鉻、檸檬酸鋁公司和乙二醛公司。我國應用較多的為酚醛復合體、樹脂預聚體、乙酸鉻、乳酸鉻、檸檬酸鋁等。形成的凝膠強度通常在0.1-2.5Pa,現場應用則根據地層及生產狀況選擇凝膠強度。弱凝膠在地層中的封堵是動態的,凝膠在一定條件下可運移,使其具有深部調驅雙重作用。交聯聚合物弱凝膠是目前國內外應用最廣泛的深部調剖改善水驅技術,但影響其性能的因素多,針對性強,且多不抗鹽,一般不適宜礦化度100000mg/L以上、溫度90℃以上的低滲地層的深部調剖作業。應用時應重點考慮交聯聚合物體系與地層流體、配液用水、油藏溫度和油藏地層特征的配伍性。
1.2無機凝膠涂層深部調剖技術
塔里木油田井深(4500~6000m),地層溫度高(120~140℃)、地層水礦化度高(150000~210000mg/L),對于類似油藏條件下的調剖堵水作業,交聯聚合物類堵劑由于其鹽敏、熱敏及多價離子的絮凝等而使其應用范圍受到限制,水泥及無機顆粒或沉淀類堵劑具有較好的耐溫耐鹽性能,但因其在多孔介質中的進入深度有限而不適宜深部處理。為此,最近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采油工程研究所提出了一種無機凝膠涂層調剖劑WJSTP,該調剖劑與油藏高礦化度地層水反應形成與地層水密度相當的無機凝膠,通過吸附涂層,在巖石骨架表面逐漸結垢形成無機凝膠涂層,使地層流動通道逐漸變窄形成流動阻力,從而使地層流體轉向,擴大波及體積。
1.3體膨顆粒深部調剖(調驅)技術
體膨顆粒調剖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深部調剖技術,主要是針對非均質性強、高含水、大孔道發育的油田深部調剖、改善水驅開發效果而研發的創新技術。體膨顆粒遇油體積不變而吸水體膨變軟但不溶解,在外力作用下可發生變形運移到地層深部,在高滲層或大孔道中產生流動阻力,使后續注入水分流轉向,有效改變地層深部長期水驅形成定勢的壓力場和流線場,達到實現深部調剖、提高波及體積、改善水驅開發效果的目的。該技術具有以下特點:①體膨顆粒由地面合成、烘干、粉碎、分篩制備形成,避免了地下交聯體系不成膠、抗溫、抗鹽性能差等弊端,具有廣泛的適應性,耐溫120℃、耐鹽不受限制性能好;②體膨顆粒粒徑變化大微米、厘米級、膨脹倍數高30~200倍、膨脹時間快10~180min;③顆粒吸水體膨變軟,外力作用下在多孔介質中運移時表現出“變形蟲”特性,顆粒的形變運移可擴大調剖作用范圍,達到深部調剖液流轉向目的;④體膨顆粒深部調剖施工工藝簡單、靈活、無風險;⑤體膨顆粒可單獨應用,也可與聚合物弱凝膠體系復合應用于注水開發油藏深部調剖改善水驅作業,又可用于聚合物驅前及聚合物驅過程中的深部調剖;⑥體膨顆粒適宜存在大孔道、高滲帶的高含水油藏深部調剖(調驅)改善水驅效果。
二、無污染物理采油技術
在人們使用化學采油技術的同時,無污染物理采油技術由于具有成本低、操作簡單與對油層無害等獨特的優勢,逐漸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2.1微波采油新技術
微波采油新技術充分運用了微波熱效應的原理,這種技術可以運用大功率的微波源來對底層進行輻射,并通過微波加熱地層,在地層溫度不斷上升的過程中,將使得原油的粘度得到下降,并減小滲透阻力。微波采油系統主要分為兩種,第一是在油井儲層中放置微波管與輻射器,這樣就可以對儲油層進行作用;第二是在地面放置微波器件,將器件與被加熱的部分分開,然后微波功率通過傳輸線進行傳輸,之后通過輻射器實現對油層的加熱。當前,我國很多石油企業已經在微波采油新技術方面投入了大量財力、物力,并且對這項技術進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見這項技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2磁采油新技術
通過磁材料產生磁場的技術就是磁采油新技術,它是運用磁處理方法對油層進行加熱,讓油層的粘度和凝固點降低,并讓油管中的原油的流動阻力下降,以此提高油井的產油量。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蘇聯就使用了這一技術,他們使用永久磁鐵做成柱狀儀器,將其放置在油井的適當位置進行試驗,在油管升舉過程中油層就會受到磁場的作用。最近幾年,永磁材料的出現促進了磁采油新技術的發展,我國于1984年開始研究這種技術,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1990年,我國開始研究磁降粘降凝這種采油新技術,目前已經已取得了較大突破,在800多口油井的現場應用中,成功率超過98%。并且在磁增注、磁防垢技術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較大的成效。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的石油資源儲量十分豐富,地質環境相對復雜,這就使得大量石油資源不能被有效開發利用,在石油開采中應用采油新技術具有常規技術無法比擬的優勢,并且應用前景較好,因此逐漸得到石油科研人員的重視。石油企業應該大力加強對采油新技術的研發,不斷探索降低采油成本、提高開采率的方法,以此促進石油開采新技術的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鄒儀虎. 探討采油新技術研究應用[J]. 化工管理,2016(02)
[2]王雨杭. 分層采油新技術研究與應用[J]. 化工管理,2016(14)
[3]丁曉光. 探析采油工藝新技術以及應用[J]. 化工管理,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