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琳
摘 要:信息技術在農業上的廣泛應用,能促進農業生產實現自動化、信息化、高效化,使農業生產效率提高。盡管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迅速,但由于起步較晚,農業和農村信息化總體水平還很低,農業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不高。筆者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主要針對黑龍江省農業信息化建設現狀進行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農業;信息化管理;現代化建設;手段和途徑
作為信息化建設和農村農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之一,農業信息化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它在促進農業現代化建設、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幫助農民增收等方面都發揮了巨大作用。
1 黑龍江省農業信息化建設現狀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目前,我國正處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化的過渡期,在未來的發展當中,我國的農業發展必然是朝著農業信息化的方向發展。農業信息化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為農業產供銷及相關的管理和服務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力和經營管理效率,形成集信息采集、加工、發布、服務于一體的農村市場信息服務體系。我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業信息化發展了十多年,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農業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體而言,我國農業信息化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較大,水平偏低,存在著較多問題。我省是一個農業大省,農業現代化進程,將影響到黑龍江省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步伐,并且還將直接影響到全省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現代化進程。以下為我省農業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1)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不夠完善;(2)農業信息化服務體系薄弱,農業信息整合度偏低;(3)農業信息技術及服務人才缺乏;(4)農業信息化服務體系建設不完善;(5)農業信息服務對象利用信息程度偏低。
2 黑龍江省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所謂農業信息化,就是在農業發展過程中運用網絡信息技術來收集和分析一些農業信息資源,在農民生活和生產的多個方面運用信息技術,從而為農業發展服務。農業信息化建設對于能夠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還能提高農業管理水平,讓農戶在生產過程中獲取有效的信息,對于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具有很強的推動作用。
2.1 增強農民信息意識
以信息化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充分利用,取代傳統農業生產中的盲目性,是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工作重心。農民是接受農業信息化的主體,應增加農民信息意識,促使農民提高自身對信息化的了解,應用相應工具獲取信息,最后應用到農業生產中。擴大宣傳我省農民對農業信息化的了解,通過培訓等手段提高農民素質水評,加快各種信息化工具地普及,使得農民獲取所需的農業信息。我省應加速對科技、教育和推廣三方面之間的結來加快農業信息化的建設,推動科技在農業中的應用,提高農民綜合素質,推廣信息化應用,最后實現農業現代化。
2.2 加快培養農業信息化服務人才
要實現農業信息化,人才是關鍵,因此,要加大信息化人才的培養,一方面在大專院校可設立農業信息化專業,加強該類人才的教育,逐步培養造就一大批掌握農業信息化技術的專業人才。另一方面,利用各種形式加強對現有信息人員進行培訓,培養一支適應農業信息化發展的專業隊伍,提高他們運用現代信息處理技術的能力和采編國際信息的能力和水平,把我國的農業信息網絡建設成真正為農民、為農業服務的技術平臺。
2.3 加強信息化概念統一
“三農”是農業、農村、農民的合稱。農村是指不同于城市、城鎮而從事農業的農民聚居地,農民是指長時期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可見在“三農”中,農村是天地,農民是主體,農業是技藝。中共中央十七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決定》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促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推進廣電網、電信網、互聯網‘三網融合,積極發揮信息化為衣服務作用。”從中央對農村信息化的定位也即“農村”,也非單純指“農業”。農村中,有農業,有鄉鎮工業,有農村商業貿易,有農村科技,有農民生活。如果單提“農業信息化”,不免有些偏頗。而應在概念上予以糾正,正名為“農村信息化”。
2.4 構建農業信息化綜合推進機制
加強農業信息化的建設理論創新。各地相關部門要發掘、總結和提煉農業信息化建設成績和經驗,多參與學術交流,選派業務骨干到先進地區進修、深造或訪問學習。要注意跟蹤國際農業信息化發展動態,把握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發展趨勢,豐富和發展農業信息化建設理論,增強工作預見性、主動性。
2.4.1 加強農業信息化發展政策和法律建設。制定信息機構管理、信息資金投入、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人才培養教育與合作等方面的政策,加強信息產權、信息安全和信息市場等方面法律建設,從根本上解決農業信息化在人、財、物等基本條件和管理機制上存在的問題,切實保障農業信息化參與各方的權益,減少信息活動的侵權、犯罪行為和各種糾紛,為農業信息化建設和發展創造良好外部條件。
2.4.2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信息資源開發。政府要以實施重點工程和示范工程為契機,加快農業信息網絡軟硬件設施的更新換代,盡快建成相對完整的多點少層開放式農業信息網絡體系。網絡體系建設堅持布局合理、統一管理、相互協調、結構優化。建立健全并不斷更新各類專業數據庫,加強農業應用系統開發。統一農業信息化數據采集和加工標準,拓寬采集渠道,優化采集手段,提高采集水平,“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建立健全和執行信息發布制度,加強信息資源共享,最大限度地發揮信息資源效益。
2.4.3 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宣傳和交流。組織新聞媒體宣傳農業信息化建設成效,營造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良好社會氛圍。發展各種農業信息傳播形式,總結典型經驗,積極開展信息工作交流。根據本地實際通過網絡、電話、短信息等多種形式進行農業信息的傳遞,擴大農業信息的覆蓋面,提高信息的利用率,促進農村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和農民增收。
結束語
隨著現代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必將打破傳統的農業模式向農業信息化轉變。目前,我國農業信息化體系逐步完善,信息網絡建設規模逐漸擴大,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個以政府為主導、多方協作參與的覆蓋全國的網絡體系。
參考文獻
[1]呂曉燕.農業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的基本內涵[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4,16(4):51-54.
[2]溫暖,胡峰,馮曉,等.河南省新農村建設中農業信息化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河南農業科學,2009(2):7-10.
[3]趙繼海,張松柏,沈瑛.農業信息化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02:5.
[4]徐雪高,沈杰.訂單農業履約困境的根源及發展方向——以黑龍江省某企業“期貨+訂單”為例[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