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摘 要:中學班級管理仍以“警察式”和“保姆式”的管理為主。班級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場所。高中生在各個方面已經具備自主管理的條件,這使得在高中班集體的建設中學生具備自主管理的可能。同時隨著自主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班級的自主管理已經成為高中教育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因此,深入研究班級自主化管理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班級管理;自主
1 班級管理和班級自主管理
班級管理是教師根據一定的目標,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帶領全班學生,對班級中的各種資源進行計劃、組織、協調、控制,以實現教育目標的組織活動過程。教師與學生雙方參與。教師與學生班委會一起管理班級。
什么是班級自主管理?班級自主管理準確的說是“學生自主管理”,是指學生自己主動采取的用來控制和協調班集體、小組、個人以及各種環境、物質因素的行為。班級自主管理的基本和前提是自主教育,作為班級管理領導者的班主任,應順著學生意識發展的規律,激發和引導學生自主意識的發展,使他們達到自主意識的高層次,倡導和激發學生的自主管理。
2 班級自主管理的歷史淵源
我國著名教育家孔子早在春秋時代就非常重視培養其弟子的獨立思考和自主研究能力。孔子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相比之下,孟子及其弟子的教育思想更直接地表達出發展學生自求自得學習方法的傾向。正所謂“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進入宋明時期,朱熹的教育思想則更加全面地表達了其重視學生自主性的價值取向,朱熹倡導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實際上是以基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對學生自主管理的高度認識而提出的。
進入近代后,隨著西方教育思想的傳入,自主管理的概念逐漸進入我國學者的視野。我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任北大校長期間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蔡元培主張在學生管理中采用學生自治的管理方式。他提出“我們既自以是人,尊重自己的人格,且尊重他人的人格,本無須他人代庖”。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極為重視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發展,他在《學生自治問題之研究》一文中詳細論述了學生的自主管理問題。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這一教育思想告訴我們自我教育是學生個性發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離開了這一環節,任何教育都無法奏效。班級自主管理的基礎和前提是自主教育,學生在管理班級和自我的實踐中學會對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負責,進而對同學、班級、學校負責,學會協調自己與他人、與集體的關系,增強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由此可見,班級自主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學生在參與管理的過程中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管理過程中創造一種親切的、自由的、和諧的教育環境。
3 如何實施班級自主管理?
3.1 構建班級自主管理模式
在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將學生常規管理的各項內容細化,采取化整為零的辦法,將全體學生分解為一個個的基層管理單位,通過小組等基層管理單位的管理和協調來實現班級的民主管理和調控。各班管理層面崗位設置不盡相同例如:分層管理:副班主任-班委-小組長-學生;輪流值班:常務班委會、值月班長、值周班長、值日班長;輪流當班長、組長等。各管理崗位的設置和人員安排都體現了民主原則,大多是通過競選或民主選舉的形式產生的。都能做到各司其職,職責明確,使班級各項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
3.2 民主決策,制定班規,堅持依法治班
在班級管理中學生是主體,班主任放手發動學生,依據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讓學生自己給自己制定管理制度-班規。內容包括學習、紀律、衛生、課間操、晚自習、等班級管理的各個方面,濃縮校規形成班規。還有的班級實行“檔案化管理”等。由于“班規”是學生自主參與制定的,學生最了解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認識便于統一,這樣“班規”對學生的約束力更強。
3.3 全體激勵,共勉奮進,活躍班集體
全體激勵就是動員班級所有成員參與,形成“他勵”、“自勵”、“互勵”的統一格局。使每一個學生充分正確認識自己和別人的價值,發掘自己和他人的閃光點,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改變了以往學生被動接受激勵,班干部與“群眾”關系緊張,少數學生對班級漠不關心,甚至諷刺挖苦激勵對象的現象,使整個班級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3.4 建立較完善的監督、檢查、評價機制
科學完善的評價機制是推動工作開展的巨大動力。各班在管理實踐中都建立了較完善的監督、檢查、評價機制。即自評-組評-師評。并制定了詳細的評價內容,涉及班級管理工作的各個方面,讓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工作目標,使各項工作有的放矢。這樣,通過各種內外部誘因,使學生積極參與教育過程,形成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我約束的巨大力量,使德育的外在客觀要求轉化為學生自身的主觀要求,由評他到評己,由他律到自律。
總之,班級自主管理要真正做到提高一批優秀學生,促進一批中等學生,帶動一批落后學生,使更多的學生都能在自主管理中成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