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黑龍江省是我國水稻種植的主要省份,水稻產業迅速發展亟待解決種植方式和品質特性。本文通過闡述水稻育種的主要方式,分析了黑龍江省水稻育種現狀,同時對黑龍江省未來水稻育種方向進行了展望,為今后本省水稻育種工作開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黑龍江省;水稻;育種
Abstract: Heilongjiang is a major agricultural province in China. Rice is the main grain crop in Heilongjiang. In recent years, the rice industry in Heilongjiang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the variety has played a key role. Therefor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ain concepts of rice breeding and contemporary rice breed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ice breeding in Heilongjiang is analyzed, and the future rice breeding in Heilongjiang is forecasted, which provids reference for future rice breeding in the province.
Key words: Heilongjiang; rice; breeding
黑龍江省是我國乃至世界重要的商品糧及稻谷產地,是我國水稻種植面積最大的省份,目前水稻的種植面積超過6000萬畝,并有逐年增加的態勢。因此,黑龍江省水稻種植對于國家糧食安全、資源配置以及能源安全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3]。水稻品種的改良在黑龍省水稻產業發展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因此本文通過對黑龍省水稻育種現狀進行分析,對黑龍江省水稻育種方向進行了展望。
1 我國水稻主要育種的歷程及方式
我國水稻栽培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可謂是歷史悠久、資源豐富。世界上,一半的人口都在食用稻米,我國有60%的人口以稻米為主食。黑龍江省土地面積45萬平方千米,2016年水稻種植面積超過7000萬畝。我國水稻生產大致經歷4個時期。第1個時期主要是以地方品種為主,采用傳統的栽培技術,為高桿地方良種評選時期。第2個時期是黃耀祥先生開創的水稻矮化育種階段,水稻產量獲得了大幅度提高。第3個時期是20世紀70年代,由袁隆平先生培育出的雜交水稻,使得水稻產量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克服了水稻自花授粉的傳統,為水稻優勢特性的選育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第四個時期是超級稻育種階段,這個時期的水稻育種更重視品質的改良,并且大力提倡機械化栽培技術。分子生物學、生物信息學和基因工程等技術的不斷發展,為水稻分子育種提供了新的育種手段,成為定向培育優良水稻新品種的重要技術[4-5]。
2 黑龍江省水稻育種現狀
黑龍江省水稻種植開始于19世紀,但由于落后的栽培技術和惡略的氣候條件,水稻的種植面積只有20萬hm2。到20世紀80年代,隨著水稻旱育稀植等先進技術的應用,水稻種植和產量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到目前為止,全省儲備近萬份水稻品種資源,為優質粳稻育種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6]。
20世紀80年代以來,黑龍江省水稻產量逐年攀升[7],超級稻品種在生產上得到了大面積推廣,增產效果明顯,我省水稻在不同維度種植區均得到較高產量,極大推動了水稻種植產業的發展。2011年,黑龍江省水稻種植面積為5150萬畝,約占糧食種植的25%;2012年,黑龍江省水稻種植面積為5300萬畝,占全國水稻種植面積的12.7%;2013年,隨著種植結構的調整,水稻種植面積突破6000萬畝;經過育種家們的不懈努力,使黑龍江省的水稻育種取得了許多重大成就。到2016年,全省水稻面積又增加300萬畝。
黑龍江省屬于高寒地區,有著獨特的地理特征。水稻種植跨越7個緯度、5個積溫帶,種植地帶跨度較大,水稻品種多為旱育稀植插秧栽培制[8]。受地理條件影響,平均每3~5年就會發生一次低溫冷害,稻瘟病是長期嚴重威脅我省水稻生產的主要病害,冷害和病害嚴重時對農業經濟會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培育具有耐冷性和抗稻瘟病的新品種是我省水稻育種的主要目標。通過對近幾年黑龍江省審定推廣品種的田間植株抗逆性、抗稻瘟病性進行鑒定,發現我省的水稻品種抗低溫和抗稻瘟病能力顯著增強。
隨著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和生物信息學等學科的不斷發展,傳統育種過程中的很多困難都得到了解決。分子育種的發展不僅可以大大縮短育種年限,還可以使性狀選擇更有針對性,為傳統育種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支撐。
3 黑龍省水稻育種的展望
近年來,黑龍江省的水稻育種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從2007年至2016年,黑龍江省歷年審定品種共165個,品種以普通粳稻為主,占90%以上。由于受地理條件限制,加之品種資源匱乏,因此和發達國家相比,在產量、品質和抗病等性狀上還存在一定差距。
(1)找準差距,明確育種目標,增強品種綜合抗性,為水稻的安全生產奠定基礎。選育水稻新品種應結合當下水稻產業發展的需要,既注重實用性又要注重前瞻性。黑龍江是農業大省,近些年水稻種植面積也在逐漸增加,但土地資源畢竟有限,黑龍江省的水稻種植還是要在產量上下工夫。因此必須加強抗冷性強、抗病性強的品種的選育,進而加快水稻豐產豐收的步伐。(2)創新育種技術,創制優質稻種資源。加快黑龍江省水稻品種選育工作研究力度,要將多種研究方式方法有效的結合,充分利用生物技術等相關領域的研究手段,探索資源多樣性、創新材料、挖掘抗逆基因,突破常規育種所不能攻破的品種改良難題;還可以通過引進國內外優質的種質資源,同時結合黑龍江省生態栽培實際,選育高產、優質新品種。(3)適應市場需要,提升稻米品質,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伐。由于受地理條件影響,黑龍江粳稻口感好,商品性佳[9]。近年來,雖然選育了一批品質達國標的優質水稻品種[10],“黑龍江大米”也成為了知名品牌[11],但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高檔優質米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所以在今后的育種工作中,應以市場需要為導向,著力改善稻米品質,同時加快產學研一體化,依托“互聯網+”進行宣傳推廣,全面打造黑龍江省優質米品牌。
參考文獻
[1]王秋菊,來永才.試論黑龍江省水稻生產與水資源持續利用的對策與建議[J].中國稻米,2010,16(4):25~28.
[2]范鐵豐.淺談黑龍江水稻生產可持續發展[J].北方水稻,2012,4(2):76~80.
[3]李大林,劉成才,李修平,馬文東,楊慶,單莉莉,李敏.黑龍江省水稻生產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5(1):23~26.
[4]宋幼良.水稻育種的現狀與方向[J].中國種業,2013(1):10~11.
[5]于洪蘭,肖艷云,魏立軍,謝輝,曲麗君,華澤田,關峰,東麗,蔡卓,王成.淺析我國水稻育種的發展趨勢[J].園藝與種苗.2014(8):55~58,62.
[6]孫羽,王萍,王麒,曾憲楠,卞景陽.馮延江.黑龍江省水稻育種現狀及發展趨勢[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1(5):10~12.
[7]孫連成,張淑華.黑龍江省水稻育種成就、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3(5):68~69.
[8]楊秀峰.高緯寒地稻作環境及其優質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作物雜志,2006(2):51~52.
[9]于文全,劉春光,紫永山.黑龍江省水稻生產再發展形勢分析[J].科技致富向導,2011(22):56-58.
[10]劉寶海.近20年黑龍江水稻育種對水稻產業發展的影響分析[J].農業科技通訊,2014,10:10~12.
[11]孫海正.黑龍江省水稻生產特點及對我國糧食安全的影響[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2,(8):134-136.
作者簡介:盛慧,女,1976-,遼寧省寬甸縣,博士研究生,高級農藝師,植物分子育種方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