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在長期發展過程中,要始終堅持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經濟生產的發展理念,相對其他各領域及行業的建設,尤其是與國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水電建設工程,要在符合和諧社會要求的基礎上,采用科學化的建設方式和管理理念來進行工程建設,進而保證工程建設質量,使其發揮出真正的功效,為滿足當下快節奏的社會發展需求做出應盡的貢獻和義務。本文也會對社會和諧型水電工程建設進行詳細的論述和探討。
關鍵詞:社會和諧型;經濟效益;水電工程建設
社會和諧型水電建設工程,其內在本質主要是通過水電工程的科學化建設,來實現我國社會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的全面提升,進而為我國和諧社會的發展,提供清潔、環保的利用資源。因此,水電建設相關單位及管理部門,要準確定位和諧社會下的經濟建設理念,牢牢把握好當下水電建設市場的發展方向,進而提高自身的科學發展觀念,不斷提升水電建設工程的生產質量和生產技術,使之發揮出最大的功效,為我國和諧社會的完美構建打下堅實的基礎。
1 社會和諧型水電建設工程概述
若要從本質上了解和諧社會的水電建設工程,首先要明確“社會和諧“的真正含義,其中,這里的“社會”是指集合了經濟、政治、文化以及人民群眾的整個社會組織系統。而“和諧”,則是對整個社會系統所提出的的要求,即規定每一個社會階層都要做到和平共處,并要充分發揮每一階層人員的聰明才智,使其可以為社會主義發展做出應盡的貢獻和義務,從而促使大環境呈現出各種生產力因素能夠達到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合理配置的經濟和諧發展的局面,并同時體現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以及社會、經濟與環境三者共同發展的和諧畫面。
基于此,社會和諧型水電建設工程,指能夠滿足當下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水電開發項目,并通過科學論證,能夠為與水電工程建設相關的各方單位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條件,進而實現人與自然生態系統和諧發展的工程項目。從全局角度來看,社會和諧型水電工程涵蓋了多方面的發展內容,如:促進經濟建設、提高國民生活水平、加強文化傳承、保護生態環境等,因此,對其建設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顯得尤為必要。
2 建設社會和諧型水電工程的必要條件
2.1 建設目標的確立
為了保證社會和諧型水電工程建設的順利開展,首要任務是要轉變傳統思想觀念,構建現代化建設發展目標,即:經濟優化、環境友好以及社會和諧這三大建設目標,并確保其可以達到相互適應、相互促進的和諧關系,盡量以經濟優化作為工程建設的先決條件,環境友好作為保證工程質量的基礎條件,社會和諧作為工程運行發展的可靠保障。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實現水電工程建設的協同發展目標,滿足時代進步和國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實際需求,有效成為當之無愧的和諧社會的支柱產業。另外,還要秉著資源開發、環境友好、經濟提升等發展原則,大力實施水電工程的所有建設內容,使之符合相關標準,為社會大眾打造出一個高效、安全、具有提升空間的水電工程。
2.2 水電工程建設的具體實施
2.2.1 建設規劃要科學合理。首先,要結合當地資源容量、生態環境、人口數量以及經濟發展狀況等因素,來制定水電工程的建設規劃方案,并將水土保持、環境影響、社會評價等一系列相關內容納入到方案中,確保工程建設效果能夠達到預期目標。其次,要綜合考慮相關的影響因素,制定出對應的防護措施,最大化地提升水電工程的實際效用,使之為和諧社會的發展提供可靠的保障。由此可見,社會和諧型水電工程建設施工前,企業一定要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去分析問題,要充分地做好建設規劃的方案,不僅要注重工程建設的經濟效益,且還要保證工程建設技術水平,確保整體工程日后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2.2.2 創新管理方法和施工技術。和諧型水電工程在具體建設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工程特點,制定出一系列嚴格有效的管理制度,如:項目管理制度、工程監理制度、招投標制度等,并將其落實到每一項建設環節中,使之發揮出真正的約束作用,更好的保證整體工程質量。同時,還要對現有的施工組織結構和工程管理系統進行全面的完善和優化,針對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采取對應的解決措施加以處理,這樣才能協調好各部門的合作關系,使之可以按照工程建設管理規范要求,更好的進行項目建設。除此之外,在施工技術運用方面,要著重強調其經濟性和環保性,積極研發新的工藝技術,在施工過程中達到節能降耗、保護環境、提高生產等技術優勢,從而盡可能地降低工程建設對社會及環境所造成的污染,為社會和諧型水電工程的良好運行保駕護航。
2.2.3 加強工程評估力度。科學合理的質量評估,對于社會和諧型水電工程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是對工程質量和未來發展導向進行準確定位的關鍵性參考依據。因此,一定要對已完工的水電建設工程進行公平、公正、合理、專業的質量評估,看其各項施工標準,是否能夠滿足和諧社會發展的真正需求,并結合實際情況,在原有評價標準的基礎上,創新評價方法,將質量評價和項目指標評價以及戰略性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評價等全部融合在一起,進而形成評價效果最顯著、質量檢驗最實用的評估系統,更好的適應社會和諧型水電工程的建設要求。另外,由于社會和諧型水電工程建設周期較長,其在實際施工時又是采取分段式管理方法,鑒于此,質量評估制度也要依據各階段的施工情況來定,并使其與相應的評價標準相一致,這樣才能避免工程建設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因素,使其可以在規定時間內如期完工。
3 主要保障措施
3.1 政策保障
任何一項工程建設,都離不開高效、嚴格的管理政策,同樣,社會和諧型水電工程也是如此,只有建立完善、科學的管理政策,才能使其各項建設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理可據。因此,國家及各級政府應重視該類型水電工程的全面建設,充分認識政策所發揮的實際作用,如:資源整合、部門調節、技術指導、經濟提高等作用,逐步得到社會大眾的支持和認可,使之在社會和諧型水電工程建設中,能夠真正發揮優勢,促進工程企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全方位實現。
3.2 制度保障
制度是提高工程質量、加快施工效率增強企業效益的前提條件,只有構建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使社會和諧型水電工程更好的滿足社會發展需求。首先,要根據工程特點和性能,建立完整的管理體系和管理制度,大范圍落實水能資源開發權和股份制度,使人民群眾真正享受到切實的經濟利益。其次,針對地區經濟發展狀況,構建水電效益反哺河流和庫區管理機制,并采取一定的激勵政策來調動社會大眾自主參與工程建設的熱情,使之能夠正確看待水庫移民工作,在有效提高民眾生活質量的同時,實現經濟優化、環境友好及社會和諧的長足發展目標。
3.3 社會組織保障
為了進一步加強社會和諧型水電工程的建設力度,關鍵工作是要使其得到民眾的認可和支持,使每一位公民都能充分認識到該工程建設所帶來的好處和利益,能加大民眾參與力度和社會監督力度,促使相關建設企業和其它參建單位能夠做到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統一工程建設目標,使所有利益相關方都能在和諧穩定的基礎上,獲得自身應得的經濟利益。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早日促進我國經濟水平達到發達國家水平,與之息息相關的水電工程,則要全面革新建設理念和戰略思想,通過將科學發展觀以及和諧社會建設理念納入到具體施工建設中,來增強工程建設質量和所具備的社會功能,并構建多重保障措施,來抵制各種影響工程建設的不良因素,為新型水電工程能夠更好的滿足社會發展需求而提供可靠的保障。
參考文獻
[1]莊萬祿.水電工程移民群體事件化解機制與和諧社會建設——以四川民族地區為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版),2016,01:67-74.
[2]吳秋鳳.建設和諧水電助推社會和諧——國電大渡河瀑布溝分公司建設和諧水電工程側記[J].四川水力發電,2017,03:104-108.
[3]樊新中.程回洲在湖南、安徽調研指出要建設環境友好型水電,社會和諧型水電[J].中國水能及電氣化,2016,05:5-6.
作者簡介:張軍良(1983,10-),男,大學本科,中國計量大學,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