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牛翹楚
趙靜:手握權杖心有微光
文/牛翹楚

“你捧出太陽般的心,鞠躬盡瘁不畏辛勤;你朝著人間幸福的方向,發出一聲聲情與法的警醒;你秉持嚴格的法紀,托住永不傾斜的公正的天平。”趙靜經常喃喃地讀著這幾句詩,她說自己從小就想當一名警察。
1993年高中畢業后,趙靜考上了黑龍江省警校,輾轉被分配到企業工作幾年后,又順利通過考試,于1999年進入哈爾濱市公安局工作,光榮地成為一名人民警察,“圓了兒時的夢想”。
如愿穿上警服,趙靜激動得一天24小時都舍不得脫下。看著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女兒,趙靜的父母同樣感受到了女兒的欣喜。
當了一輩子警察的父親自豪之余仍不忘叮囑女兒:“你從小就想當人民警察,現在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就不能辜負“人民警察”這個稱號才行。”
趙靜時刻牢記父親的叮囑,“因為那不僅僅是一個父親對女兒的囑托,更是一個老警察對后輩的希冀”。
“因為我之前工作時有戶籍工作相關的經驗,在辦公室工作一段時間后,我被分到了南崗分局榮市街派出所,成了一名戶籍民警。”戶籍警,是警察隊伍中與百姓接觸最為密切的警種之一,也是警民關系的關鍵點所在。
“一些市民容易在辦理落戶、改戶籍、更名的過程中,因為缺少這樣或那樣的材料而不得不再跑幾趟……有些辦理落戶的外地人還要往返于戶籍地與派出所之間,來回折騰,誰都難免要發火。”在趙靜看來,很多警民矛盾因此而生,解決之道很簡單:想盡辦法方便百姓,簡化辦事流程,寧可自己多忙一會兒,也要讓居民少跑兩趟。
“一切創新源自熱愛,寧可我多費事也讓百姓多省事,大家的認可就是我最大的快樂!”——就是憑著這樣一份對工作的熱愛,和一個簡單的便民宗旨,趙靜在大量的戶籍工作中總結經驗,在積極實施警務公開、服務承諾、辦事回執、急事特辦、延時辦理、聯系群眾六項制度的基礎上,于全省戶籍員隊伍中先后首創和率先推出了一次性告知、戶籍窗口捎辦代辦、回復提示、預約服務“四項服務機制”,建起了“戶籍辦理直通車”綠色通道,有效破解了窗口服務“四難”問題。趙靜以其獨有的“微笑式”工作風格,贏得了“最美民警”的稱號。來辦事的居民都感慨道,趙靜每天的每一項工作,都在反復詮釋最美民警的含義。
針對長期以來戶籍管理要求嚴格、制度規范,辦事居民常常因為少帶一兩樣相關材料而多次往返的問題,趙靜將戶籍辦理所需材料印制成《戶籍窗口公民咨詢單》,近20項戶籍業務事項、40份留報材料名稱、8個相關業務部門的地址和聯系方式等以菜單的方式印制成一張告知單,真正實現一次性告知,前來咨詢和辦事的居民可以明確掌握辦事的流程和所需材料,讓居民辦事不再發怵。
所領導和社區民警經常由于外出執行任務或值班串休無法及時審核群眾的受辦件,是另一個造成群眾辦事來回往返派出所的老大難問題,趙靜積極爭取所領導和同事的支持,建立了捎辦代辦機制和預約服務機制,主動為前來辦事的居民留件登記進行捎辦、代辦或者提前預約登記服務,辦結后及時通知居民結果,大大減少了群眾往返派出所的次數,提高了業務辦理效率。“這樣居民到派出所把材料都交給我,我來給他們跑流程,都蓋好章弄好了再通知他們來取,真的省了很多事,辦理其他業務的居民也不用總排大長隊了。”
“有些居民就怕自己的事情被耽誤或者遺落下,材料交上來也不放心。我就想怎么能解決大家這個顧慮呢?”于是,她提出在戶籍業務辦理過程中實行回復服務登記制度——受理審批件后主動利用空余時間,通過電話、短信、QQ留言、微信等,及時回復批件辦結情況和事項辦理進程,消除辦事群眾不必要的擔心。
“我這個手機號公布之后,一直帶在身上,24小時都不關機,就怕居民有要緊的事聯系不上我。”這些便民舉措的推出,讓趙靜變成了全天候的“大忙人”,但卻讓老百性享受到了最貼心和人性化的VIP式戶籍服務。
城鎮化建設的大力推進導致市區人員大量流動,戶籍政策隨之定期調整和變化。同時,隨著網絡走進千家萬戶,新媒體成為節約辦事成本、宣傳戶籍政策、警民溝通交流、減少警民矛盾的重要陣地。趙靜發揮自己懂網絡、會使用的優勢,開始了“互聯網+戶籍”工作模式。利用并不太寬裕的休息時間,她先后注冊開通了“榮市小趙”QQ、微博、微信三個戶籍工作“半官方”服務平臺,成為了全省首位嘗試運用微博平臺、全國率先運用微信公眾平臺提供警務服務的戶籍工作者,積極探索嘗試運用現代社交網絡技術實現與群眾互動交流的無縫對接。
榮市街派出所轄區戶口變動量大,每年都有幾十起因戶口、身份證、親屬關系證明等問題而影響子女入學、看病住院、外地出差等特殊事例。趙靜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總是細心地核準情況,真誠、耐心、盡力幫助解決,從不推諉。
鐵路退休職工劉大爺因為工作性質原因,崗位調動多地,又對戶籍政策不了解,戶口沒來得及更正,以至于近三十年沒有戶口。單位清理吃空餉人員時,發現全國范圍內查無此人,就停發了他的工資。因為兒子在外地工作,無人照顧,劉大爺退休后一直住在克山縣養老院,就靠這一點兒工資生活。他只記得戶口曾經落過榮市街派出所,就找到了趙靜。核實情況后,趙靜親自跑了幾趟市局,想盡一切辦法幫助老人恢復了戶口。劉大爺能夠繼續領取退休金,特別感激趙靜,大冬天特意趕到榮市街派出所,從懷里掏出來一網兜蘆柑送給她。“每一個蘆柑看起來都像是被細心挑選過的,黃燦燦的,還帶著青葉。”趙靜很感動,“我知道他生活不易,一直推著不要,但劉大爺特別堅持,說我不吃他就不走了……這種被需要、被認可的感覺讓我覺得自己活得很值得。”到現在,每年冬天,趙靜都會收到一兜從克山捎來帶著暖意的小橘子。
出國多年的轄區居民李女士,回國后要辦理身份證時才發現自己的戶籍被注銷了,焦急地拿著中國護照找到了片區戶籍警趙靜。趙靜多次請示上級戶籍部門,又親自跑了幾趟出入境管理處、外事部門等聯系核對,最終按政策規定為李女士恢復了戶口。
轄區的趙雅茹阿姨,是趙靜在登門辦理二代證時結識的。老人一輩子單身,雙腿癱瘓多年,住在地下室、僅靠低保生活……“我就想著,老人這么孤苦,我能多照顧就多照顧了。”現在,鄰居們都說她們親如母女。趙靜把照顧趙阿姨當成了自己的責任,“她的居住環境太不好了,今年我幫她申請了廉租房,9月份應該就會批下來……”
“在為轄區群眾貼心服務的過程中,我與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居民子女結婚、嬰兒出生都會給我送來一份喜糖,與我一起分享他們的喜悅,我也是由衷地為他們感到高興。”居民對趙靜也特別認可,大家都親切地稱她為“小趙”。
好聲譽口口相傳,大家都知道榮市派出所有一個業務精湛、還沒說話就先笑起來的小趙,大事小情都愿意去找她咨詢。每天趙靜一到單位,經常有剛跳完廣場舞回來的阿姨帶著隔壁小區的舞伴來找她:“有什么事就問咱們小趙,她可明白了,別管你哪個片區的,她都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