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財經網》述評/對話
http://www.caijing.com.cn/review
沈建光:瑞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在當前美國通脹不及預期、薪酬上漲緩慢、經濟前景存在不確定性的背景下,筆者預計美聯儲縮表過程將十分溫和,并不會改變當前弱勢美元的格局。而為了避免貨幣政策過度緊縮,美聯儲加息概率在降低,年內最多還有一次。
第一,美聯儲縮表不會過于鷹派。從方式看,美聯儲縮表是逐步減少到期證券的本金再投資規模,但相對于當前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高達約4.5萬億美元,其中包括約2.5萬億美元美國國債和約1.8萬億美元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規模,最初減少的再投資規模相當有限。即便縮表,前期影響也將十分溫和,預計不會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恐慌。
第二,通脹不及預期、工資增長緩慢,是阻礙美聯儲緊縮進程的重要考慮。從就業市場看,8月非農就業數據不及預期,新增就業下降至15.6萬,失業率也從4.3%小幅上升到4.4%,加之肆虐得州部分地區的颶風“哈維”并未反映在8月就業統計中,預計將進一步拖累9月就業數據。同時工資增長緩慢問題未見起色。這說明,即便三季度美國消費數據堅挺,但收入提升緩慢,消費者對前景并不樂觀,或將制約消費對增長的拉動。
第三,美聯儲加息之后美元未必升值。有人擔憂,美聯儲縮表會改變今年以來美元偏弱的整體表現,成為美元由弱轉強的轉折點。但筆者認為這樣的擔憂未必成立,基本面沒有發生切實改變,市場對美聯儲縮表已有所預期。從利率平價理論來說,美聯儲加息通過息差的變化影響資金流入,進而推高美元。然而,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美聯儲七次加息周期后,美元多呈現走弱態勢,其中有兩次短暫走強,反而使經濟難以承受,美聯儲不得不扭轉政策,轉為降息。因而,即便下半年美聯儲還有一次加息,縮表也在預期中,未必意味著美元走強,基本面因素仍然是決定性的。
第四,今年美國經濟表現不如歐洲樂觀,反而支持了歐元成為今年的強勢貨幣。今年歐洲經濟數據表現強勁,歐洲政治風險也逐步降低。這將持續推進歐盟的一體化進程。
第五,美國特朗普政策前景的不確定性仍將拖累美元。去年底,推高美元的是市場對于特朗普政策的樂觀預期,而當下特朗普經濟政策落實緩慢。另外,政治丑聞接二連三,代表美國極右勢力劇烈回潮的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騷亂,亦是社會矛盾激化的表現。市場由此產生的擔憂情緒很難因短期內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而有顯著改觀,進而沖擊美元。
第六,美國經濟復蘇與前期寬松的貨幣政策聯系緊密,雖然經濟反彈,但結構性改革進展緩慢,這也將制約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的速度。
基于上述分析,美聯儲縮表不會對新興市場國家產生較大影響。今年以來,新興市場國家貨幣的表現同樣十分搶眼,而對中國來說,這或許意味著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獲得了有利時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