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燚
周日OMG對陣LGD的比賽,ADC選手Smlz因為不服從BP被禁賽取消首發資格,隨后司馬老賊在發了超長的一條微博,可是好奇心戰勝不了我內心對大段文字的抵觸。
直到昨天早晨,我在地鐵上才決定仔仔細細的讀完這條微博。
剛看完前幾句,旁邊座位的人換成了一個姑娘,看起來可能也是剛參加工作不久,拿著從便利店買來的兩個包子坐在我旁邊,小心翼翼的看了眼周圍的人,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
牛肉咖喱的味道在上午15號線空曠的車廂里顯得有些厚重,拎著菜籃子的大媽站在她面前不耐煩的皺了皺眉頭。
大多數人的狀態都是相似的,他們戴著耳機右手拇指機械的向下刷著手機,享受著地鐵里為時不多的放空自己的時間。
我在地鐵里眼睛滴溜溜的看著這些人,試著刻畫著他們上班的樣子,或嚴肅認真,或懶散不屑,或靈感乍現??突然發現之前站在面前不耐煩的拎著籃子大媽,正警惕的看著我,一點一點的挪向遠離我的那一側。我生氣的鼓了一下嘴,只能悻悻地低下頭接著看微博。
你跟大環境格格不入,你就是異類。
剛往下看了幾句,看到他說「心態崩了」。
安靜的地鐵里突然響起了洪亮的「紅日」,斜對面坐著一個穿polo衫戴眼鏡的小哥,一副標準的程序員的打扮,原本發著呆的他一下子打了個激靈,看了眼來電人的名字,疲憊的掛斷了這通電話。
我記得上周坐在相同位置的是一個房屋中介的小哥,兩臺金色的手機不停的切換著,歪著頭夾住一臺過時的非智能手機,臉上帶著帶著機械的笑,「這房子是朝南的,雖然面積小點,但是兩個人住性價比挺高的。」
手機的震動一下子打斷了我的神游,我閨蜜看完我發的微博之后問我「馬哥到底怎么了」,我盯著這幾個字看了半天,回復給她——「你去看OMG和老賊的微博」。
場面一度非常尷尬。
狹小的手機屏幕和大段的文字真的很讓我頭疼,這種頭痛的狀態從社交網絡的消息獲取直接蔓延到了對文字的閱讀。
依次點開昨晚十一點之后更新的微博公眾號,看著那些討厭的小紅點消失,卻突然忘記了我剛剛看了什么。
那些大段大段的分析,分析現今電競生態,分析俱樂部商業模式,分析新出裝新套路??全被我飛速的劃過去了。
就像人們「口口相傳」的高考作文閱卷老師,「開頭不錯,結尾也不錯,給你這篇文章一個及格分」。
突然想起微博我還沒看完,又切換頁面回到了老賊的那條微博。
他打完了這么多字之后的一句,「就這些吧」,讓我的心理防線直接被攻潰。說到底他還是一個不滿二十歲的孩子。
一個面對鏡頭惜字如金,連表情都沒有的老賊,突然發出了這么長的文字,邏輯清晰,我覺得我沒有理由不去相信他。
這一篇微博,我看了整整半個小時。從坐上地鐵到出站,不停地走神,讓我根本沒有辦法集中精力讀完這一篇長微博。
我真的覺得我已經不會閱讀了。
還記得之前求了我媽很久,終于把她最心愛的GIORGETTI的落地燈搬回了我的屋子,美其名曰為了更好的看書。可是當我真正窩在燈下的時候,我甚至連看完一部「In Your Eyes」的耐心都沒有,繁冗的對白和拖沓的劇情,讓我徹底放棄了文藝片。
還不如來一局緊張刺激的英雄聯盟更淋漓酣暢,于是這臺落地燈變成了我游戲時候最溫暖的背景光,「照亮前進的道路」。
她這個文藝的女人一直堅信,讀書前要洗干凈手,要有一杯冒著熱氣的紅茶,要有溫暖的燈光和舒適的沙發。我穿著睡衣敷著面膜,揚了揚手中的Kindle,不敢張大嘴巴怕面膜扯掉,含含糊糊的跟她說「我已經不看紙書很久了」。
她將眼鏡拉低,從眼鏡上方不屑的看著我,搖了搖頭嘆了口氣,「你看的不是書」。
那是什么,我在Kindle上讀完了一本又一本的張愛玲,讀完了一本又一本的渡邊淳一,看了百年孤獨,看了荊棘鳥,看了瓦爾登湖。卻被這個當了快三十年的語文老師說看的不是書。
可是當我走出地鐵的時候,我覺得她說得對。
那些公眾號文章里讀完之后覺得驚艷的句子,一句都沒有再記住。像「忠厚老實人的惡毒,像飯里的沙礫或者出骨魚片里未凈的刺,會給人一種不期待的傷痛」這種犀利精準的諷刺,似乎再也找不到了。
從「父母尚在茍且,你卻在炫耀詩和遠方」到「北京,有2000萬人假裝在生活」,這種一夜之間紅爆朋友圈的文章層出不窮,大家在地鐵上讀完之后想都不想的就分享到朋友圈。
邁出地鐵的車廂,呼嘯而去的地鐵消失在身后,我飛速地滑動公眾號的頁面,讓最后幾個紅點消失在手機屏幕上,卻沒有打開任何一篇文章。只是拇指默默按下鎖屏鍵,匯入眼前的人流,等待晚上那些紅點再次亮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