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挺穎
默克爾連任可謂大概率事件。她的連任有助于穩定全球投資者的預期,增強歐洲對一體化未來的信心,也有利于中德合作更上一層樓。
德國將在9月24日舉行總理大選,最新民調顯示,現任總理安吉拉·默克爾女士所在的基民盟-基社盟聯盟(政黨聯盟)的民意支持率為40%。其主要對手德國社會民主黨(社民黨)的支持率僅為24%。所以,默克爾很有希望連任德國總理,開始自己的第4個總理任期,有望追平前聯邦德國總理科爾創下的在任16年的紀錄。
連任助推歐洲一體化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經濟便進入漫長的衰退期。
但是,放眼經濟低迷的歐洲,德國經濟一直表現不錯。2016年,德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為1.9%,是5年來最大增幅,今年德國經濟的增速更高,將達到6年來的最好水平。得益于德國經濟良好狀況,2016年德國財政收支盈余高達237億歐元,創1990年兩德統一以來最高值。放眼全球各大經濟體,德國財政創下新高可謂難得的佳績。這也就意味著,德國財政政策未來還有繼續放松的空間,這些攢下來的“彈藥”不但可以幫助德國經濟增長更強勁,也有利于維護歐元區的金融穩定。
除了GDP和財政收支,失業率也是發達國家選民最為關注的關鍵指標。今年以來,德國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就業率也穩定增長。德國聯邦勞工局8月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德國7月失業人數為253.7萬,比6月減少9000人,失業率為5.7%,繼續保持在歷史低位,好于市場預期。德國智庫伊弗經濟研究所預測,德國明年失業率將下降為5.5%。
從以上指標來看,默克爾連任可謂大概率事件。這種預期也有助于穩定全球投資者的情緒,提振市場的信心。
再從歐盟的角度來觀察,默克爾如果連任德國總理,也有利于歐盟的穩定和前行。眾所周知,法國和德國是歐盟的雙核心,也是歐洲一體化進程的最大驅動力。隨著主張中間路線的馬克龍當選法國總統,法國對歐洲一體化的態度趨于穩定。法國總統馬克龍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已經承諾將加強合作,共同制定歐盟改革的“路線圖”,推動歐洲一體化再上新臺階。此前,馬克龍在法國上臺,已讓歐盟吃了一顆“定心丸”,遏制了保守主義、民粹主義在美歐蔓延擴散的勢頭,有利于默克爾應對社民黨在移民問題上的發難。
恐怖襲擊是大選不定因素
在德國國內,移民問題和恐怖襲擊問題是默克爾政治對手的主要發力點,也是本次德國大選的主要觀察點。
默克爾始終堅持接受中東難民的政策,使大量伊斯蘭世界的移民涌入德國,這也給德國的社會穩定、治安局勢、傳統文化帶來不可忽視的挑戰。德國聯邦統計局8月1日公布,德國有移民背景的人去年增長8.5%,達到1860萬人,占德國人口的22.5%。有移民背景的人是指出生時不是德國公民的人和雙親中至少一名不是德國公民的人,即第一代或第二代移民。以國別來說,土耳其移民背景的人占比最高。但來自中東和非洲地區移民的比例在過去5年里增長最快: 2016年,共有230萬有移民背景的人來自中東地區,比2011年增長51%。
此前,德國本土發生了一些恐怖襲擊事件,襲擊嫌犯就是來自中東地區的難民。默克爾接收中東難民的政策頗受質疑。如果德國在大選前發生大規模恐怖襲擊,那默克爾的選情不可避免會蒙上陰影。從這個角度來說,認為默克爾在這次大選中已是穩操勝券也顯得過于樂觀。
中德關系“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默克爾連任將會對中德關系產生哪些影響?筆者認為,默克爾連任將會進一步提升中德關系。
首先,從中國與德國的國家發展戰略來說,無論誰當選德國總理,都不會動搖中德關系的根基。但如果默克爾連任德國總理,中德關系的確定性、穩定性、連續性將顯著提高,顯然更有利于中德合作項目的具體執行。作為歐洲第一大經濟體、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德國對中國來說具有重要性。2014年,習近平以國家主席身份首訪德國時,一個重要成果就是中德關系提升為“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今年7月4日至6日,習近平主席又應邀對德國進行了為期3天的訪問,與德方領導人就推動中德關系“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達成共識。可以說,中德兩國領導人是有比較充分的相互了解與共識的,這對中德關系進一步發展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從國家層面來看,中德兩國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兩國在經貿、科技等方面互補性很強。中國市場潛力大、人力資源豐富、資金充沛、經濟增長前景良好,德國技術先進、研發能力強、管理經驗豐富,可謂天然的“黃金搭檔”。據德方統計,2016年中德雙邊貿易額1700億歐元,中國首次成為德國最大貿易伙伴。同時,德國是歐洲對華技術轉讓最多的國家。截至2017年5月,中國從德國引進技術合同累計金額768.2億美元。
可以預期,默克爾如果連任,在經貿問題上將繼續持開放、合作、多邊的立場,中德關系也有望繼續保持穩定、積極向上的發展態勢。這對中國與歐盟的關系發展也具有引領作用,亞歐大陸兩端的良性互動既造福中國與歐盟,也造福“一帶一路”沿線的諸多國家。
最后,從全球層面的主要格局來看,德國雖然屬于北約國家,但該國對美國單邊主義的外交政策保持一定距離,更傾向于多邊主義。2003年,美國攻打伊拉克,法國與德國就公開表示反對。最近,美國要加大對俄羅斯的制裁力度,德國也頗多微詞。所以,德國與中國同屬于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重要力量。
德國是世界上工業技術最先進的國家之一,在高端制造業上與美國、日本存在競爭關系。中德可以深化在外空、海洋、極地、網絡、航空航天、金融等領域的合作,推動經貿合作的提速與升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