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y+K.+Pratt
編譯 楊勇
商業智能(BI)利用軟件和服務把數據轉化為可操作的智能信息,幫助企業做出戰略和戰術業務決策。
什么是商業智能?
商業智能(BI)利用軟件和服務把數據轉化為可操作的智能信息,幫助企業做出戰略和戰術業務決策。商業智能工具訪問并分析數據集,以報告、總結、儀表板、圖表和地圖的方式呈現分析結果,向用戶提供業務狀況的詳細信息。
商業智能和商業分析有什么不同?
商業智能也稱為描述性分析,它描述過去或者現在的狀況。俄亥俄州戴頓大學的運營管理和決策科學教授Michael F. Gorman說:“它不會告訴您該做什么;它告訴您過去是什么,現在是什么。”
將商業智能的解釋與商業分析(BA)的定義進行比較,后者是一個技術輔助的過程,軟件采用某種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預測會發生什么(預測性分析),或者可能發生什么(指導性分析)。商業分析有時也被稱為高級分析。
商業智能是怎樣工作的
商業智能不會告訴業務用戶要怎樣做,或者如果他們采取某種行動會發生什么,商業智能也不只是生成報告。相反,商業智能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方法,通過分析數據來了解趨勢,獲得深度分析結果。
商業智能咨詢公司WCI Consulting運營副總裁Chris Hagans說:“企業中有那么多的人都需要數據才能進一步做好工作。”
Hagans指出,商業智能工具簡化了人們搜索、合并和查詢數據的工作,通過這些工作來獲得他們需要的信息,做出良好的業務決策。
Hagans說,例如,一家公司想要更好地管理其供應鏈,則需要通過商業智能功能確定在運輸過程中哪里發生了延誤,哪里出現了變化。該公司還可以利用其商業智能功能來發現哪些產品最容易被延誤,哪些運輸方式最容易導致延誤。
IT研究和咨詢公司Gartner的研究副總裁Cindi Howson說,商業智能可能的應用情形不僅限于提高銷售和降低成本的典型業務績效指標。她指出,俄亥俄州哥倫布學校系統成功地使用商業智能工具來檢查大量的數據點——從出勤率到學生表現,幫助學生加強學習,提高高中畢業率。
商業智能工具
目前,有眾多的供應商為企業提供商業智能工具。Gartner在其2017年“魔力象限”報告中確定了二十多家商業智能和分析供應商,其中微軟、Qlik和Tableau名列前茅。其他商業智能工具供應商包括Information Builders、Sisense和Zoomdata。
Hagans說,企業可以根據各種因素來選擇商業智能平臺,這些因素包括其運營規模和復雜性,以及他們已經擁有了什么樣的技術(例如,IBM、Oracle、SAS、SAP——他們都提供商業智能工具)。
商業智能在行動
過去,IT專業人員一直是商業智能應用的主要用戶。然而,商業智能工具已經發展得更加直觀,而且用戶友好,使很多企業領域的大量用戶都可以使用這一工具。
Gartner的Howson介紹了兩種類型商業智能的不同之處。第一種是傳統的或者經典的商業智能,IT專業人員使用內部會話數據來生成報告。第二種是現代商業智能,業務用戶與敏捷、直觀的系統進行交互,更快地分析數據。
Howson解釋說,企業一般會為某種類型的報告選擇經典商業智能,例如監管或者財務報告,這類報告的準確性是最重要的,所使用的問題和數據集是標準的和可預測的。當業務用戶需要深度分析快速變化的動態活動時,例如營銷活動,企業通常使用現代商業智能工具,在這些活動中,最重要的是快速獲得完全正確的數據。
自助服務式商業智能的興起
Howson說,軟件供應商通過重新設計他們的產品以便在其平臺中包括多種功能,滿足企業對多功能的需求——采用經典的和現代的商業智能以及描述性的和預測性的商業智能。
她說:“在傳統環境下,所有供應商都在重新設計以滿足這些應用情形——IT驅動的和業務用戶驅動的,描述性的以及診斷和預測性的商業智能。如果我換一個角度來看,對于業務用戶,即使沒有IT提供支持,沒有報告職能,他們也能得到技術,完成工作。”
Hagans說,然而,在很多企業中,IT仍然在商業智能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某些工作環境下,IT部門為業務用戶啟用了自助服務式商業智能。IT部門還需要為數據設置好政策,進行管控,提供支持,幫助業務用戶訪問數據,與用戶一起連續工作,以確保商業智能工具能夠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深度分析結果。
商業智能的價值
雖然目前最熱門的是大數據和高級分析(以及下一步: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而仍然有很多因素使得商業智能也備受關注。
首先,專家說,很多企業仍然在努力怎樣利用其數據和商業智能工具來充分發揮數據的潛力。因此,戴頓大學的Gorman說,大多數企業傾向于擁有商業智能功能,而不是一個企業級的平臺。
他說:“您可能會有執行儀表板功能,根據區域列出價格,或者其他執行儀表板功能,使用商業智能工具來給出供應商的業績表現。”
因此,這些企業仍然專注于細微的進行調整,然后最大限度地增強他們的商業智能計劃,再上升到更先進的分析功能。
Gorman說,隨著企業繼續在不同功能領域增加功能,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這也是商業智能工具市場仍在增長的原因之一。
據全球技術研究和咨詢公司TechNavio于2016年1月發布的2016-2020年全球商業智能報告,預計到2020年,全球商業智能市場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將超過10%。
這項研究表明,越來越多地采用數據分析和數據可用性,以及云商業智能的實施是推動市場發展的三大因素。
其次,企業仍然需要準確理解過去的事件和當前的狀態。專家們說,這就是為什么即使企業越來越多地使用高級分析來預測未來,他們也會繼續投資于他們的商業智能業務。endprint
Howson說:“這些您都需要,因為您想要知道將會發生什么。即使我現在還不知道會發生什么事,但我能預測未來,那就可以了。”
此外,當企業添加了更高級的分析功能后,仍然需要商業智能幫助他們驗證這些功能所產生的分析結果。
Gorman說:“如果我們把商業分析工具看成黑盒,不看報告,就把價格改成這樣,或者增加庫存,那么我們對這些商業分析工具有些過分信任了。我們必須理智地檢查它們,我認為商業智能工具是使人們參與其中的很好的工具。”
商業智能的未來
展望未來,Howson說,Gartner認為將出現第三波顛覆浪潮,一些研究公司稱之為“增強分析”,機器學習被嵌入到軟件中,指導用戶查詢數據。
她說:“未來是商業智能和分析,會是智能的。”
Gorman說,這些組合軟件平臺使得每一功能更加強大,對使用它們的業務用戶來說更有價值。
Gorman說,軟件開發商將要開發在一個應用程序中提供這些功能的應用程序,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通過多個平臺提供,他解釋說:“例如,有人會看去年的銷售報告,這就涉及到商業智能,他們也想預測明年的銷售,這就是業務分析的工作,然后添加一個假設功能:如果我們做了X而不是Y,會發生什么。”
他補充說:“現在,系統能夠提供更有價值的建議。它使決策更高效、更強大、更準確。”
盡管商業智能本身有價值,但Howson表示,如果企業不能超越商業智能,同時采用先進的分析技術,那么企業就無法參與競爭。
事實上,Gartner的魔力象限報告預測,到2020年,支持用戶訪問一個精選的內部和外部數據目錄的企業,相對于不這樣做的企業,將從分析投資中獲得兩倍的商業價值。
Howson說:“對報告有需求,但僅有報告是不夠的。如果您只是在做報告,那您就已經落后了。除非您的報告是智能的,敏捷的,否則您就落后了。真的落后了。”
Mary K. Pratt是《計算機世界》的特約撰稿人。她在馬薩諸塞州。
原文網址:
http://www.cio.com/article/2439504/business-intelligence/business-intelligence-definition-and-solutions.html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