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慶 郝金平
摘 要:文中探討了“金延安”智慧園區智能停車系統總體方案設計。采用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信息技術,整合道路停車車位、地下停車場車位,通過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實現停車誘導、自助尋車、移動支付等功能。構建園區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智能停車應用服務,實時分析園區停車數據,優化停車誘導策略,切實實現園區停車智慧化管理、個性化服務。智慧園區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表現形態,該智慧停車系統的成功實施為其它智慧園區或智慧城市停車系統建設提供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和指導意義。
關鍵詞:智慧停車;停車誘導;車位預訂;自主尋車;移動支付
中圖分類號:TP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302(2017)09-00-03
0 引 言
“金延安”智慧園區旨在打造集現代、生態、智慧于一體的新型特色旅游園區,系統采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移動互聯、WiFi無線覆蓋等先進的信息技術,將現代智慧科技融入園區管理中,實現園區的智慧運行和科學管理,為游客、居民提供智能化、科技化、個性化的信息服務,提高園區綜合服務水平。
智慧停車是智慧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園區智能交通及平安城市系統,基礎設施全面物聯,有效整合,采用視頻監測技術,構建智能的車位誘導系統,建成智能化停車管理系統,實現方便快捷的停車、取車引導,提高車位利用率,使車位管理規范、有序。
1 總體目標
傳統停車場存在效率低、找車位難、找車難、管理難、管理成本高等諸多問題,“金延安”智慧停車系統旨在打造先進的可視化、智能化停車場綜合管理系統,使車主停車更加方便、快捷、安全,提高車主停車體驗及園區物業的管理層次和綜合服務水平,推動園區招商、旅游、商貿的高速發展。
2 智慧停車總體設計
2.1 總體架構
“金延安”智慧停車系統依托智慧園區規劃建設,總體技術架構包括感知層、網絡層、數據層、平臺層。感知層用于對園區部件進行感知;網絡層用于傳輸業務數據;數據層用于存儲各種數據;平臺層用于業務應用系統的開發和運行,實現各種應用服務系統的展現和交互。
智慧停車系統建設主要分為基礎設施和軟件平臺,基礎設施主要包括網絡設施、數據中心、運行管理中心和感知/服務終端四個方面。
2.2 基礎設施
2.2.1 感知/服務終端
前端感知是車位、車輛等實時監測數據的主要來源,服務終端是人機交互的便捷途徑。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通訊技術、傳感技術、控制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全面部署智能感知傳感器,包括RFID感知、位置感知、視頻感知等,實時采集車輛、車位、路況、人流量、車流量信息,通過園區網絡與數據中心進行信息交互。在園區關鍵位置、道路岔口、停車場進出口部署車輛引導牌,實時更新引導信息。停車場入口設置車位查詢終端,可按車牌、車位、停車時間等查詢,指示停車位置。采用RFID標簽對各感知/服務終端進行標識,統一管理。
2.2.2 網絡系統
“金延安”智慧停車系統網絡采用園區公共光纖網絡和無線網絡。園區建設了光網絡和無線網絡融合的網絡系統,基于無線寬帶網靈活性高、移動性強、安裝便捷等特征和優勢,建設遍布園區的無線AP,設計可滿足需求的網絡容量,全面實現無線互聯網在園區室外全覆蓋和室內深度覆蓋,滿足移動門戶、移動管理、移動信息服務等終端接入需求,為公眾提供便利的信息獲取渠道。
2.2.3 數據中心
構建基于微軟私有云的數據中心,將園區包括智慧停車在內的所有子系統數據進行統一管理。對于園區公共資源數據中心的數據(計算存儲網絡中的原始數據和經過公共資源數據中心處理后的公共數據),通過構建一系列服務系統,包括數據交換服務系統、數據整合服務系統、地理信息系統、目錄管理服務系統和運維管理服務系統等,對外提供信息服務。
2.2.4 運營管理中心
在園區運營管理中心建設智慧業務應用系統或平臺。智慧停車作為重要的子系統之一,對停車場實時泊位占有量和空閑泊位數等信息進行處理,將處理后的實時信息發送至園區信息展示系統及車輛引導系統,方便出行者及時獲得停車場的實時信息。
2.3 功能設計及實現
2.3.1 流量統計
在園區關鍵位置及交通路口、停車場出入口架設視頻監控系統,構建高清監控子系統,完成對每個區域車輛的詳細記錄、監控,通過視頻光纖專網接入數據中心,實現大規模高清視頻集中監控,實現統一調度,資源共享。整合各種視頻資源,結合地理信息系統、數據分析系統、信息展現系統,實現對車流量數據的收集、分析,并給予停車幫助。
2.3.2 車位監測
通過對攝像頭獲得的圖像加以處理,得到整個停車場的車位情況信息。通過車位前上方的攝像頭拍攝車位圖像,實時分析車位是否有車,點亮空車位指示燈,存儲分析結果,匯總各攝像頭的數據,得到停車場的車位實時狀態,通過車輛誘導系統發布。“金延安”地下停車場采用1個車位檢測器(雙攝像頭)同時檢測雙向6個車位,檢測器配置雙網口,支持網絡旁通,網絡級聯布線,大幅降低了設備數量和施工成本、輔助設備數量等。“金延安”智慧停車系統示意圖如圖2所示。
2.3.3 停車誘導
“金延安”停車誘導系統將整個區域的所有停車場信息全部納入系統中,通過微信平臺、手機App、車位引導屏以及園區戶外大屏展示系統發布停車場車位信息。通過園區運營管理平臺實現與周邊停車場的信息交互,向車主提供園區內部和周邊停車場的具體位置和剩余車位數量等信息,分級誘導,通過電子指引規劃最佳行駛路線,指引停車者快捷停車。
2.3.4 車位預定
停車位預定是指在游客出行前或途中提前預定停車位,通過“金延安”園區門戶、微信平臺、手機App或熱線電話等方式預定車位,其中包括預計到達時間和預計駛離時間,確保停車時不用在停車場入口處長時間等待,可直接進入預訂的停車場。同時,車位預定系統也可為園區提供入園人、車流量估值,人、車流量過大時,園區管理可提前采取相應措施。endprint
2.3.5 快速尋車
反向尋車系統支持多種尋車方式,通過區域停車引導屏、自助查詢終端、微信平臺和手機App等方式實現反向尋車功能,支持輸入車牌號碼查詢、停車位查詢及停車時段模糊查詢。通過手機App實現目標車位步行路線的室內導航,取車時可選擇最近的入口和通道,以最近的路徑和最短的時間找車,并指引駛出路線。
2.3.6 移動支付
“金延安”智慧停車系統支持微信、支付寶等方式支付停車費,取車時可提前預約,節約了取車時間。
2.4 智慧園區運營管理平臺
建設智慧園區運營管理平臺,可實現所有智慧應用子系統的信息集成。搭建公共GIS平臺,建設園區三維互動分析系統,可為公眾和園區管理提供及時、便捷的信息服務。整合各系統運行管理數據,基于GIS平臺進行直觀展現,為管理者提供“金延安”運行的統一視圖,通過大屏幕為管理者直觀展現園區的整體運行情況,管理者也可通過手機、PAD等移動設備隨時隨地獲取園區的運行信息。
智慧停車是園區智慧程度的重要標志,以智慧園區運行管理平臺為基礎,構建智慧停車業務系統。以園區車位、路網狀況等數據為基礎,結合園區車流量、人流量信息,綜合分析車位監測、視頻監控、商管、燈光等數據,實時更新車位信息及道路車流量信息,優化車輛誘導策略,通過停車誘導系統實時發布車位信息和引導信息。
(1)共享協同系統:設計智慧停車系統和周邊第三方停車場管理系統、網絡停車服務平臺及道路管理系統的數據接口,實現停車信息交互,充分整合利用園區區域內的所有停車場資源。
(2)園區公共門戶:基于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通過視頻圖像信息與空間地理信息的融合,實現虛擬旅游。及時發布有關園區交通、停車的所有相關信息(預定的車位和實時采集的車位信息),游客可以避免車流量高峰,制定合理的游園計劃。
(3)移動終端應用:移動終端操作直觀方便,信息更新快,設計開發的“金延安”手機App可實時發布園區信息,公眾通過手機App可瀏覽園區信息,了解園區特色,預定園區酒店,預定停車位,自助導游等,實現停車誘導、自助尋車、移動支付等功能。
(4)停車誘導策略:采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綜合利用園區采集的各種數據,構建停車智能分析服務,并進行停車者停車行為分析,結合園區人、車流量判斷道路通暢情況,計算可到達的最短路徑,按車主所需就近分配車位,減少車主停車、取車時間,提升用戶體驗。
3 結 語
本文探討了“金延安”智慧園區智能停車系統總體方案設計,實現園區停車位的高效利用,實時優化車輛誘導策略,避免停車擁堵,切實實現園區停車智慧化管理和個性化服務。本項目的成功實施對其它智慧園區或智慧城市停車系統建設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孔郁斐,楊馨,匡文博,等.大型停車場智能管理系統關鍵技術研究[C].中國智能交通年會,2013.
[2]熊俊.基于多攝像頭協同模式的智能停車場管理系統的研究與應用[D].杭州: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09
[3]韓印,馬萬達,張楠,等.先進的城市智能停車誘導系統設計與實現[C].中國智能交通年會,2007.
[4]季彥婕.城市停車誘導信息系統規劃及關鍵技術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2006.
[5]孫韓林,范九倫,劉建華,等.智慧園區建設探討[J].現代電子技術,2013,36(14):61-64.
[6]錢承山,蔣奇峰,茅韻怡,等.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停車場系統的設計[J].物聯網技術,2016,6(7):26-27.
[7]王艷軍,劉捷,王亞龍,等.基于大數據的智能停車場管理系統設計[J].物聯網技術,2016,6(11):104-105.
[8]李宏俠.物聯網技術在智慧園區停車場系統中的應用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