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當前,世界經濟正加快向數字化轉型,數字經濟發展浪潮席卷而來,兩化融合被賦予新的內涵,正在進入新的階段。以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發達國家均將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作為“再工業化”和“制造業回歸”的著力點。中國是制造大國、網絡大國,深入推進兩化融合發展,有助于搶抓數字經濟“換道超車”機遇。

制造業正在發生重大的變化,這個變化就是中國制造2025提出來的走向兩化深度融合和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柔性化、數字化、網絡化、集成化、智能化的總稱,核心是智能化,基礎就是數據鏈自動化,在信息流引領下,從客戶需求開始,經由設計、制造、供應鏈、物流配送等全部流程的人流、物流、資金流、管理流、創新流的全新布局優化。
互聯網+制造需要三個重要的基礎:一是連接,二是云平臺,三是安全。
第一個基礎是連接。互聯網的創新,得益于我們與用戶的連接和交互能力。我們也希望,制造業能夠通過動態感知用戶需求,來組織研發、制造和服務,憑借內生動力,實現智能制造。
第二個基礎是工業云平臺。按照我的理解,現在我們說“接入云”,和過去說“插上電”,有同樣的意義。過去電力為制造業帶來了電氣化改造,今天云將推動制造業的數字化升級。因此,我覺得,工業企業的“用云量”,也有可能成為兩化融合的一個重要指標。
第三個基礎是安全。安全問題是制造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一大顧慮。特別是工業信息安全,業界非常關注。
我國正處在工業化發展規律向數字化發展規律的重大轉型期,信息化發展分為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三大階段,數字化階段核心任務是提高效率、可靠性和精準性,網絡化階段是動態按需配置資源,智能化階段實現定制資源精準匹配。中國企業要實現“連接”,獲取并利用資源為網絡化奠定基礎,最終實現優化。
數字化轉型不是企業錦上添花的工程,不能讓數字化停留在某個部門,而是需要使數字化轉型切實地貫穿于整個組織和各職能部門,在運營環節中落地,從規劃、生產、銷售和管理推進全面、深度的數字化。企業應在優化流程提升效率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持續關注如何利用數字技術創造更多價值。
一個企業要轉型為數字企業,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出發:第一就是互聯網化,第二是云化,同時也是社會化。很多第三方機構的研究報告談到,未來數字化轉型,首先將會重塑整個行業,行業的布局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今天很多企業、產業和行業已經深深感受到了這些變化。其次,就是企業自身也都在重構,這是一次新的重生。對于企業每一個個體來說都是一次重新塑造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