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孫杰賢
工業互聯網平臺需要民族力量
文|本刊記者 孫杰賢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司長謝少鋒日前在一次公開會議上表示,工信部將積極推動企業加速向互聯網化轉型,實施工業互聯網重大專項工程,建設10家左右的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和一批行業互聯網平臺。
所謂“工業互聯網平臺”,是一種新興的制造業生態系統,在此生態系統中,企業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產品流通和售后服務等在實現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基礎上,都被遷移到云數據中心,通過一個統一的云操作平臺實現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平臺不但將從根本上顛覆制造業發展模式,而且將深刻改變國際產業分工和國際貿易的格局。
工業互聯網平臺是智能制造的基礎及核心。縱觀全球,工業互聯網領域一直是通用電氣的Predix平臺和西門子的MindSphere平臺唱主角,這些平臺應用已滲透到制造業研發、生產、管理、營銷、物流、服務等全部流程,不斷推動制造業研發創新體系、生產組織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的持續變革。與此同時,IBM和SAP這兩大IT巨頭也在積極開發自己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我國擁有相對較完善的制造業體系,“中國制造2025”戰略也處于落地期,從國家安全的高度出發,我國必須打造屬于自己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因此,工信部實施工業互聯網重大專項工程,建設10家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民族力量”可謂是應時之舉。可以借此發揮我國制造業大國和互聯網大國優勢,加快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推動企業利用互聯網思維進行業務重構,積極打造數字經濟時代下的競爭新優勢。
8月25日,寄云NeuSeer工業互聯網平臺正式發布。該公司官方宣稱,“這標志著中國工業互聯網行業在工業大數據分析、工業人工智能和工業應用開發領域的平臺建設實現了巨大的突破”。
對標Predix和MindSphere,這是寄云科技對NeuSeer的定位。“NeuSeer不是玩具,也不是為了嘩眾取寵,而是能夠真正解決當下以及未來工業領域最核心的問題。”寄云科技創始人兼CEO時培昕博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相比同類產品,寄云NeuSeer平臺在工業數據采集、工業數據存儲和查詢、工業應用開發和部署等方面具有絕對的優勢,在工業大數據分析和工業人工智能方面更是擁有適合中國工業環境的獨家算法和模型庫。”
作為“端到云到應用”的平臺級產品,寄云NeuSeer平臺由NeuSeer Edge工業物聯網網關、NeuSeer Stack應用開發與工業大數據分析平臺、NeuSeer Apps工業互聯網應用等部分構成,提供圍繞工業數據采集、存儲、查詢、分析和展現能力的快速開發和應用平臺,極大的降低了不同工業應用和數據分析的門檻和成本。
開放是工業互聯網成功的關鍵,這也是寄云NeuSeer平臺的設計初衷。工業企業用戶、工業應用開發者、工業模型提供者、標準化服務的提供者都可以在寄云NeuSeer平臺上找到需要的內容和服務,同時寄云NeuSeer平臺還具有知識分享的機制,合作伙伴可以快速將自己開發的模型、算法和服務發布到NeuSeer平臺,供其他客戶使用,而平臺提供的快速集成能力,能夠加快工業企業和服務提供商之間的專業協作。
在寄云科技發布NeuSeer之前的6月15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的工業互聯網云平臺INDICS也正式面向全球發布。該平臺號稱是我國第一個工業互聯網云平臺,能夠提供涵蓋IaaS、DaaS、PaaS和SaaS的完整工業互聯網服務功能。平臺適合不同層次、類型、規模的企業,可支持各種工業設備接入、集成各類工業應用服務,使制造管理更加便捷高效。此外,該平臺還構建了涵蓋設備安全、網絡安全、控制安全、應用安全、數據安全和商業安全的工業互聯網完整安全保障體系。航天科工集團董事長高紅衛表示,INDICS平臺從中國實情出發,具備比美國和德國工業互聯網平臺更多的功能,能夠很好服務于我國制造業的新老形態、大小規模、各種體制、各種業態的市場主體,向用戶提供全過程、全要素、全生態的服務。
以“軟件定義”為特征、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核心,以生態建設為目標的工業互聯網時代正在到來。除了寄云科技和航天科工,我國的海爾、三一重工和徐工集團等眾多企業也開始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相信隨著工信部工業互聯網重大專項工程的實施,我國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將進入有序、快速、健康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