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孫杰賢
全球5朵云,華為云要占其一
文 | 本刊記者 孫杰賢
公有云市場在未來3年會進入快速增長期,屆時市場格局基本將定。因此對于后來者華為云來說,要想擠入全球5朵云行列,窗口期也就這3年。
1943年,IBM創始人托馬斯·沃森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觀點,他認為只需要5臺計算機便能滿足全世界的需求。華為則認為,未來的世界有“5朵云”就夠了,而華為云將是其中一朵。
2015年4月21日,深圳,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宣布將推出公有云服務。
2015年7月30日,北京,華為企業云戰略與業務發布會,正式發布面向中國市場的企業云服務。
2017年3月9日,長沙,宣布成立專門負責公有云運營的Cloud BU,面向三大業務BG提供針對不同行業不同需求的云產品。同時宣布年內將增加2000多人的團隊來增加公有云的能力。
2017年8月28日,華為內部下發《關于Cloud BU組織變動的通知》,宣布將Cloud BU升級為集團一級部門。
2017年9月5日,深圳,華為全聯接大會2017,華為從戰略目標、組織架構、商業模式以及技術產品組合等多個維度對Cloud BU和華為云進行了全面、詳細地解析與展示。
這是華為公有云業務發展的一個基本脈絡。至此,Cloud BU和華為云已經非常清晰完整地站在業界面前。
“云是未來智能社會的重要基石,由于投資的規模效應和新技術發展的馬太效應,云必然會走向集中化,華為有決心、也有能力和伙伴一起,在智能社會時代打造全球‘5朵云’之一?!比A為輪值CEO郭平在華為全聯接大會2017上做開場演講中如是說。
先簡單說一下Cloud BU和華為云的商業模式。
成為華為一級部門,意味著Cloud BU將有自己的HR部門、CTO辦公室、戰略與業務發展部和財經管理部門,營收單獨核算。而且,根據《關于Cloud BU組織變動的通知》,Cloud BU不需在執行華為統一的IPD流程,可根據自身業務發展制定其自己的管理流程及創建一個新的商業模式。
此外,同華為產品與解決方案部等多個產品線部門一樣,Cloud BU是以產品方案為導向,整合各部門資源成為對外的統一窗口。這一點不同于運營商、企業和消費者這三大BG。同時,Cloud BU將面向三大BG提供針對不同行業不同需求的云產品。華為 Cloud BU總裁兼IT產品線總裁鄭葉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樣定位Cloud BU:獨立于三大BG,承載華為內外部所有應用系統,為運營商、企業和消費者提供服務。由此,華為云將全面整合華為的云、管、端能力。
華為一直強調“平臺+生態”的市場戰略,華為云可以說是這一戰略的最佳詮釋。
可以用一個簡單的等式來描述華為云:華為云=華為云平臺+運營商云網絡+第三方云應用。這樣的產品定位與華為云的商業模式是相匹配的:秉承華為公司“被集成”的戰略,上不碰應用,下不碰數據;開放合作,打造共贏生態,同生態伙伴一起面對市場競爭。也就是說華為云是靠“技術和服務”變現而非“應用和數據”。
華為期望未來能打造一張全球云網,就像今天全球三大航空聯盟Sky team, Star Alliance和One World一樣,接入到華為云即可通達全球。郭平總結了華為云的4大基因,他認為這4大基因也是制勝公有云市場的核心所在。

華為Cloud BU總裁兼IT產品線總裁 鄭葉來
首先是技術基因。華為有30年的研發積累,華為下定決心強力投資,打造云平臺,不斷增強大數據/AI等新能力,滿足客戶業務升級、創新的需求。第二是安全基因。華為提供從芯片到業務的整體解決方案,可以更高效地解決云安全問題,能夠為客戶提供遠高于當前獨立IT系統安全水平的保障。第三是服務基因。跟“生于云”的企業不一樣, 華為是“長于云”企業中的典型代表,華為內部的IT架構就極其復雜,因此,華為能深入理解全球化大企業的需求和挑戰,能協助政府和大企業實現數字化。第四是分享基因。去年在全聯接大會上華為就提出要打造哥斯達黎加式的生態,在生態圈中,華為只取1%。合作伙伴的產品可以與華為一起走向全球172個國家的市場,一起實現商業成功。
這四大基因外,郭平還指出了華為云的獨門秘笈,那就是在技術架構上,華為云全面整合了華為云、管、端能力從而實現三者的最佳協同,而這是競爭對手做不到的。“你若用華為的手機基于4G網絡來搶紅包,速度比別的手機要快,這就是云、管、端協同的力量。”他說,“腳踏實地,厚積薄發,這是華為云堅守的價值觀?!?/p>

華為輪值CEO 郭平
成為全球“5朵云”之一,是華為官方公開宣稱的目標。這個目標對于華為來說,似乎略顯低調。而坊間相傳的三年內超越阿里云成為國內公有云NO1的目標似乎更符合華為的個性。公有云市場在未來3年會進入快速增長期,屆時市場格局基本將定。因此對于后來者華為云來說,要想擠入全球5朵云行列,窗口期也就這3年。被委以重任的鄭葉來在接受采訪時全程表現得很輕松而又自信,他說只要貼近客戶需求,成功只是時間問題。但是作為后來者,市場留給華為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鄭葉來內心深處的壓力有多大也許只有他自己知道,雖然華為本性無懼挑戰。
1994年,任正非在公司幾乎一窮二白的情況下,提出“世界通信行業三分天下,華為有其一”的目標和預言,當時很多人都不以為然,包括華為員工。但是,夢想最終成真了。在公有云市場,華為同樣值得期待。別忘了,除了技術和品牌,華為還有一把“殺手锏”,那就是強大的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