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秀華
(山東知本安全技術有限公司,山東濟南 250 022)
鋼材軋制生產中職業病危害因素辨識與分析
魯秀華
(山東知本安全技術有限公司,山東濟南 250 022)
鋼材連續軋制工藝作業環境存在粉塵、高溫及熱輻射、一氧化碳、噪聲、氮氧化物、工頻電場、錳及其化合物等多種職業病危害因素。為找出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關鍵控制部位,采用現場調查與工程分析方法,通過對生產過程中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分析和辨識,得出了職業病危害因素及關鍵控制部位與相關職業病的關系。結果表明調查結果與得出的結論相符,說明職業病防護應從關鍵控制部位入手,同時為職業病的防護與評價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
鋼材連軋生產;職業病危害因素;關鍵控制部位
D O I:10.39 69/j.i s s n.100 6-96 58.2017.04.020
1.1 對象
以山東省某鋼材企業的全連軋節能棒材生產線工藝、作業環境為調查對象,辨識和分析不同生產崗位中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
該企業是集焦化、煉鐵、煉鋼、軋鋼、機械制造為一體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現有職工近萬人。企業擁有煉焦、球團、燒結、煉鐵、煉鋼、軋鋼、氣體生產、機械制造等專業化生產線,具有年產鐵210萬噸,粗鋼240萬噸,鋼材240萬噸,焦炭100萬噸的生產能力。
1.2 方法
采樣現場調查和工程分析法,根據全連軋節能棒材生產線的生產工藝,采用的原輔材料、產品,對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產生情況進行綜合分析。
2.1 項目概況
項目名稱:某鋼材企業半連軋棒材生產線的全連軋節能技術改造工程項目。
項目性質:技術改造。
生產規模:50萬噸成品鋼。
建設位置:本企業廠區。
投資規模:2.3億。
2.2 “三同時”執行情況
本項目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委托XXX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了《某鋼材企業半連軋棒材生產線的全連軋節能技術改造工程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書》,預評價執行情況見表1。
本項目未完全按照預評價報告書的建議內容進行執行,初步設計的職業病防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2.3 項目試運行情況
本項目于2009年10月開始投資建設,2010年11月完成生產設備及報警裝置調試,調試符合條件后開始試運行。
試運行期間生產裝置負荷率達到80%。
本項目采取的主要職業病防護設施包括:設備采取了減振降噪措施,控制室設置了隔音玻璃及門,加熱爐采取了密閉負壓的方式,并安裝了一氧化碳報警器等設施,本項目現場設置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基本運行正常。

表1 本項目的預評價執行情況
3.1 工程分析
(1)主要原輔材料和產品
原材料:主要生產原料為原料鋼坯,主要由公司煉鋼車間提供,少量來源于公司外。鋼坯原料進入生產線主要以輥道運輸,產品以輥道及場內道路運輸相結合。
輔料:連鑄坯、軋輥、導衛、耐火材料、潤滑材料、廢鋼。能源介質:燃料、電力、水、壓縮空氣、氧氣、乙炔。產品:φ10~φ40 mm 熱軋帶肋鋼筋,φ12~φ60 mm圓鋼。
(2) 生產工藝流程
本項目主要生產內容為:原料鋼坯經加熱爐按條件加熱后,經除鱗處理后進入軋機機組進行軋制,按規格要求進行定尺剪切,最后打捆稱量進入成品庫。
本項目主要生產工藝流程包括:坯料上料、坯料加熱、軋件軋制、冷床冷卻、定尺剪切、成品收集等主要環節及沉渣處理等輔助環節。
具體工藝流程如 圖1所示。
3.2 職業病危害因素概述
按照危害因素的來源分類,職業病危害因素包括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和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

圖1 生產工藝流程圖
生產工藝過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是指采用的工藝設備、使用的原材料等生產工藝本身帶來的,這些職業病危害因素往往并存于工作場所中。
勞動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不合理的勞動組織和作息制度、長時間處于精神(心理)緊張、不良體位或姿勢等,辦公座椅、控制臺、顯示屏視頻觀察疲勞等不符合人機工效學要求的設計,這些有害因素主要引起工作有關疾病。
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設備運行的噪聲;廠房規劃與平面布置的不合理;通風防塵、防暑降溫、防毒等設備設施配備的不齊全,造成有害因素對作業環境的污染等。
(1)生產工藝過程中的職業病危害因素
觀察生產工藝流程中各崗位的現場情況,結合本項目預評價報告書的內容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本項目實際運行過程中,加熱件出爐時可產生高溫及熱輻射,伴隨著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及其它粉塵等。
高壓水除鱗、軋機運行、精整等主生產線可產生噪聲、高溫及熱輻射、其它粉塵。
軋線冷水進入旋流井后,長期在旋流井內存儲可形成少量的硫化氫,加壓泵房機泵運行可產生噪聲。
水處理間使用聚丙烯酰胺作為聚凝劑,外委工人在進行聚凝劑的投加過程中可接觸到其它粉塵、丙烯酰胺及噪聲。
本項目的日常維修可用到電焊機及打磨機等,在維修過程中工人可接觸到錳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電焊弧光、電焊煙塵及噪聲等;
配電設備在運行過程中可產生工頻電場。
綜合上述,本項目存在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為:
化學物質: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氫、丙烯酰胺、錳及其化合物;
物理因素:噪聲、高溫及熱輻射、工頻電場、電焊弧光;
粉塵:其它粉塵、電焊煙塵。
2.2 研究對象喘息發作期RSV感染與T細胞亞群檢測結果 以API合并RSV感染分組,分析研究對象喘息發作期T細胞亞群,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4種不同分組其T細胞亞群檢測結果均不全相同(P<0.05),兩兩比較(LSD檢驗)結果顯示RSV+兒童的CD3+CD4+百分比低于RSV-兒童,API-組RSV+兒童CD3+CD8+百分比低于RSV-兒童,API+RSV+組CD4+/CD8+高于其余三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因此,軋鋼廠在生產運行過程中產生的重點職業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塵、一氧化碳、噪聲、高溫及熱輻射等。其關鍵控制部位如下:
粉塵的關鍵控制部位:連鑄坯處理。
噪聲的關鍵控制部位:連鑄坯處理、軋制(粗軋、中軋、精軋)、精整、風機。
一氧化碳的關鍵控制部位:加熱爐(裝爐、出爐)、煤氣管道、閥門。
高溫的關鍵控制部位:加熱爐、連鑄坯處理、軋制(粗軋、中軋、精軋)、精整。
本項目的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匯總見表2所示。

表2 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匯總表
(2)勞動過程中的職業病危害因素
勞動過程中的職業病危害因素主要有不合理的勞動組織和作息制度、長時間處于不良體位或姿勢等,這些有害因素可能引起與工作有關疾病。
本項目生產班制根據崗位不同而不同,主要分為常白班和三班二運轉,以滿足連續生產運行的需要。本項目生產崗位總人數共208人,其中女職工人數為38人,均來自于某鋼材企業內部調崗。常白班每天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56小時;三班二運轉每班工作12小時,每周工作14/3天,共56小時。
本項目的勞動定員與生產制度見表3所示。
由于輪班作業不符合人體的生物節律,因此不利于勞動者健康。
該工程部分人員如控制室人員、檢維修人員需要人體長時間保持一定的強制體位,會引起某些部位受到過度壓迫或牽拉等;部分視頻作業人員較長時間工作會引起視覺疲勞等。

表3 勞動定員與生產制度
(3)生產環境中的職業病危害因素
環境中的職業病危害因素主要有自然環境因素(如太陽輻射)、廠房建筑和作業環境污染等。
本項目各生產區的勞動者均在廠房內工作,夏季和冬季分別采取降溫和采暖措施,受到自然環境因素中極端氣象條件的影響較小。
該工程總體布局和設備布局基本合理,主生產廠房采取自然通風,由于該工程在生產過程中存在噪聲、粉塵、高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因此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作業環境。
3.3 職業病危害因素分布情況
依照成各生產崗位劃分,將鋼材冷軋系統各項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匯總,則生產過程中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分布見表4。
本項目工人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可引起的職業病見表5。
根據生產過程中職業病危害因素分析,棒材全連軋生產工藝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塵、高溫及熱輻射、一氧化碳、噪聲。

表4 職業病危害因素分布情況表

表5 職業病危害因素可引起的職業病
通過以上辨識與分析,可以發現在全連軋棒材生產過程中,各生產崗位的作業環境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粉塵、熱輻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高溫、噪聲、工頻電場、錳及其化合物等職業病危害因素,其中粉塵及有害氣體可引發肺部職業病,噪聲和工頻電場對聽力、心臟造成威脅。而且這些職業病危害因素往往不是單一存在,有時甚至多種危害因素協同作用。
企業貫徹職業病防治法和相關法律法規,應從其職業病危害因素發生的關鍵部位入手,定期監測,將各部位檢測結果控制在國家衛生標準限值以下,使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指標達到關鍵控制水平。建立健全作業環境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監測、職業健康監護系統,完善企業的職業衛生監督與管理,從根本上加強職業病防護措施。與此同時,還要按規定配備個人防護用品,強化職業衛生培訓,加強應急救援等措施。
[1] 茆文革,張恒東,張峰,等. 某大型鋼鐵聯合企業職業病危害因素現狀調查及評價[J]. 中國工業醫學雜志, 200 9, 22(6):45 6-45 8.
[2] 于冬雪, 林菡, 王忠旭, 等. 冶金煉鐵生產的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與關鍵控制部位分析[J]. 工業衛生與職業病, 200 5, 31(6):417-419.
[3] 王忠旭, 于冬雪, 李濤, 等. 冶金軋鋼生產的職業病危害識別與分析[J]. 中國衛生工程學, 200 5, 4(2):71-76.
Steel continuous rolling production of occupational-disease-inductive factors identif i cation and analysis
LU XiuHua
(Shandong Zhiben Security Technology Co.,Ltd.,Jinan 250022,Shandong,China)
The environment of steel continuous rolling technology has dust , high temperature and radiation, carbon monoxide, noise, nitrogen oxides,electric fi eld, manganese and its compounds and other occupational-disease factors.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engineering analysis method were used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key areas of the occupationaldisease facto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lated occupational disease factors and the occupational disease was obtained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occupational-disease factor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consistent with the conclusion,and the occupational-disease prevention should start with the key areas of control, also theoretical basis is provided for the occupational disease protection and evaluation.
steel rolling production; occupationaldisease factors; the key control areas
T G 28;
A;
100 6-96 58(2017)04-00 64-04
2017-07-15
稿件編號:170 7-187 0
魯秀華(196 5—),女,工程師,主要從事冶金、機械行業的職業病危害檢測與評價、安全評價、安全標準化評審工作,無損檢測R TⅡ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