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媒
7月21日,中國曲藝家協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落幕,新當選第八屆主席的姜昆接受了記者采訪。但有些出人意料的,姜昆沒有開篇就談自己未來五年要如何開展工作,而是先講了一件事:
曾幾何時,北京的評書書館直如群芳競妍,各有芳秀。時過境遷,現在傳統書館的數量已經大大減少。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是什么導致了傳統書館的興盛不再?
“(書館)能有一個不容易,一方面這說明還有人在堅持(傳統),也表達了我們曲藝人的一種心愿。但另一方面說明我們在文化的傳播、我們在推廣的方式,甚至我們在創編新的書目、進而吸收培養新的受眾群體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姜昆認為,曲藝是檔案館里的珍貴資料,不能任其在角落中落滿灰塵,要使之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就要保護經典和創編新作雙管齊下。就前者姜昆正在做兩件事,第一是領導中國曲藝家協會建立數據庫,把優秀的曲藝文化以數據的形式進行保存;第二是組織創作團體,把老藝術家的優秀作品在新的時代進行再創作、再展現。而對后者,姜昆認為,關鍵在于培養更多的曲藝從業人員。
“現在我們(曲藝)小劇場的發展如火如荼,十幾年來也獲得了相當大的成就。這說明(小劇場)的發展是受到老百姓歡迎的,而且在培養新一代的曲藝從業演員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傳統在新時代復興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首先就是新世代的曲藝演員對傳統的理解不夠,他們認為自己所創演的作品更符合時代的潮流,更受年輕人的歡迎,而老演員的活兒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但姜昆認為,藝術的發展不是無根之水無本之木,一味強調“新創”而輕視甚至忽視傳統,這注定是不能長久的。事實上他也欣慰地看到,有很多年輕演員或主動或被動地認識到了這個問題,轉而向傳統靠攏。他笑稱自己身邊現在也聚攏了一批80后、 90后甚至00后的年輕人。他希望能培育出一支人品、作品俱佳的隊伍,培養出更多德藝雙馨的曲藝新秀。
但發展不能是被動地等,而要主動出擊。姜昆認為,當前曲藝界之所以會存在新老演員之間的分歧,原因在于兩者之間還缺乏必要的溝通。所以陸續搭建、持續完善這類溝通機制是非常有必要的。說到這里姜昆舉了柯橋(高峰)論壇的例子,他認為該論壇在使曲藝工作者有效交流、將文學藝術領域的新觀念新方法注入曲藝理論和實踐工作這方面開了一個好頭,但仍然有可以繼續改進發展的空間。
“我們這個論壇既然叫高峰,就不要搞成平平的、一般的……我們(可以讓)曲藝的名家,行外的這些評論高手,認真地針對我們曲藝的問題,我們講他一個上午,我們講他一個下午,講他一個整天。”
加強溝通是為了曲藝的發展,但曲藝發展過程中要面臨的問題不單單是新老溝通。曲藝老話講“說書唱戲勸人方”。但姜昆指出,講“勸人方”有個大前提是正人者先自正,“曲藝工作者首先要從自身做起,摒棄低俗庸俗媚俗的行為,抵制種種歪風邪氣。擁有過硬的專業和偉大的人格,這樣才能受到老百姓的喜愛。”在講到這一點時,姜昆顯得稍有些激動:
“習主席告訴我們不要做市場的奴隸。我們有沒有人做市場的奴隸?我們有沒有作品做市場的奴隸?我們有沒有現象做市場的奴隸?什么樣的作品?什么樣的現象?什么樣的人?指名道姓,文藝批評,為什么不可以搞啊?”
所以曲藝隊伍的建設是姜昆連任主席后重點考慮的問題。在上一個5年中,中國曲協在行業行為規范上就做了大量的努力,于2015年率先出臺了《中國曲藝工作者行為守則》,對當代曲藝“新行規”做出了明確的規范。2016年又成立了中國曲協行風建設委員會,這一系列的舉措就是為了幫助廣大曲藝工作者樹立高遠的理想,錘煉高尚的人格修為,培養崇高的道德情操。
人格魅力和作品魅力是相輔相成的,心正則往,直道而行,創演道路的盡頭就是人民,為人民說唱應該是每一個曲藝人不可或移的信念。“你是把自己當成神,還是把老百姓當成自己服務的對象?老百姓是我們心中的神才行!這個態度是非常重要的。”姜昆告訴我們,在常貴田老師帶隊的一次曲藝活動中,因為道路坎坷他們晚到了三個小時,到了現場,當了解到群眾已經等待兩個多小時之后,常貴田老師要求演員們立即上場,“這就是老百姓在這些老藝術家心中的位置。不能歇,(老百姓)都坐了兩個鐘頭了。”
曲藝起于田陌之間,它的最初形態就是在田間地頭為茶余飯后的老百姓提供放松和歡樂,這是曲藝的一種傳統。雖然隨著時代的前進、社會的發展,曲藝也要隨之進化,但為人民服務的傳統精神是不能丟的。姜昆指出,曲藝繼承藝術的傳統,發揚表演的傳統,但最終的目標,還是回歸精神的傳統。
采訪結束后,姜昆余興不減,以一首《七律·記第八次曲代會》表達他對未來五年的期望:
盛夏難抵火熱情,八方藝友匯京城。
百萬大軍育才俊,曲藝精英喜相逢。
五年業績入史冊,歡聲笑語灑基層。
未來新程即起步,巨篇又續新內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