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毅+王琪本
“真沒想到,這次去北京見到了習總書記,還和他握了手!”2016年12月17日,在山西省晉城市城區北石店鎮南石店村一家名為“三晉雪”的面粉廠里,劉平貴和李繼林兩口子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2016年12月12日,劉平貴作為家庭代表,在北京參加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熱烈祝賀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劉平貴載譽歸來!”12月14日上午,在晉城市城區舉行的歡迎報告會上,劉平貴激動地與眾^分享了習近平總書記接見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情形。“我站在第2排,總書記接見代表時,我正好能伸過手去。和總書記握手,這是一種肯定。”劉平貴回憶起當時的情形,“總書記握住我的手時,我感動得哭了。我一個農民,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黨和人民卻給了這么多的榮譽。能與總書記見面,真是太榮幸了。”
一場強降雨損失80余萬元
劉平貴和李繼林是晉城市城區北石店鎮南石店村人。2001年,為改善家庭的生活狀況,劉平貴與丈夫李繼林經過商量后,拿出了十幾年的積蓄,又向親朋好友借錢,辦起了“三晉雪面粉加工廠”。
剛開始營業時,由于資金緊張,收不上麥子,生意很不景氣。就在兩口子走投無路之際,周圍的村民們將家里的小麥送到面粉廠,說要存放在廠里,讓他們用于周轉。從此,面粉廠的生意慢慢好轉了。“鄉親們的無私幫助,讓我和繼林深受感動。”也就是從那時起,兩口子就下定決心:不管什么時候,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一定要對得起這些熱心樸實的鄉親們。
經過八九年的經營,面粉廠生意日漸紅火,夫婦倆不僅還清了借款,還略有積蓄。
2010年8月18日,天空烏云密布,劉平貴有種不祥的預感。面粉廠位于村里的低洼處,劉平貴趕忙與廠里的工人們在廠房、庫房門前筑起了一道近1米高的沙袋墻。8月18日晚至19日下午5時,晉城市遭遇強降雨,地處低洼處的南石店、劉家川等村悉數被淹。瓢潑大雨傾瀉而下,很快就形成了齊腰深的洪水。剛剛壘起的沙袋墻瞬間被沖垮,洪水肆虐機房、面粉庫房,存放著100多萬斤小麥的倉庫頓時被淹沒,庫房屋頂搖搖欲墜,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劉平貴和工人們撤出廠房,望著被洪水淹沒的廠子,劉平貴腦子一片空白。“賬本!鄉親們存糧的賬本!”劉平貴突然回過神來,“沒有賬本,就無法統計大家的損失,沒有賬本,面對鄉親們,咱心里就沒有底。無論如何,也要把賬本搶回來。”劉平貴像瘋了一樣,趟過齊腰深的洪水,踩著圍墻下的堆放的磚頭,用力翻過兩米高的圍墻,進入廠內,推開辦公室的門,摸索著打開被淹沒的文件柜,搶救出7本已被洪水浸透的賬本。
洪水退去后,接下來的20多天又都是陰天,庫存的近106萬斤小麥中,有76萬斤小麥全部泡爛發霉。按當時市場價格折算,損失高達80余萬元錢,涉及附近18個村莊的200多家農戶。
望著變質的小麥,劉平貴連死的心都有過,那時她整天精神恍惚,以淚洗面。李繼林也唉聲嘆氣,束手無策。
有人給兩口子出主意:干脆去申請破產,直接撂挑子算了,留下的“爛攤子”讓政府去收拾。“當初開業時是鄉親們幫了我們,現在這樣做,以后還怎么面對大伙?昧良心的事情絕不能做。”李繼林說,“糧食被沖走了,良心絕不能讓大水沖走,說什么也不能虧待鄉親們。”在家人的支持下,劉平貴和李繼林決定咬牙還糧。“無論多苦多難,也要一斤不少地還清鄉親們的糧食。即便傾家蕩產,也要窮得心安理得。被浸泡的小麥都是鄉親們的口糧,咱就是個農民,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我不能讓自己兩個女兒,走在村里抬不起頭。”一家人商量后拿定了還糧的主意。
兩口子的6年艱辛還糧路
要讓廠里的磨面機器轉起來,只要機器一響,鄉親們就會放心。兩口子拿出自己的存款,又東拼西借湊了30多萬元錢,買了20多萬斤小麥,讓面粉廠重新開工。北石店鎮政府了解情況后,主動為面粉廠擔保了15萬元錢的貼息貸款,還積極聯系業務,幫助兩口子渡過難關。“家里遭了這么大的災,平貴會不會把發霉的小麥摻進去加工?”“他家會不會將兌換標準降低?”為打消眾人的顧慮,夫婦倆叫上存糧最多的幾位村民,當面把發霉變質的小麥全部倒進了垃圾場。劉平貴對大伙說:“遭了災,鄉親們都來幫忙,沒人逼我們賠償損失。我們兩口子欠什么都不會欠恩情,虧什么都不能虧良心。請大伙放心,我們不做以次充好的事,也絕不會做缺斤短兩的事,100斤小麥兌換80斤面粉的標準絕對不變!”
為了還糧,劉平貴從原來的小康生活,一下子回到了饑荒年代。為了掙錢還糧,李繼林到附近的一家企業去開混凝土攪拌車,月薪是工資加提成,行程越遠,提成越多。為了多掙錢,快50歲的他每次都搶著干重活,跑遠途。經常是到了飯點還餓著肚子在路上跑。冬天,車里水泥結塊,李繼林用鏟子鏟,震得手上出現了好幾道裂口,用水一沖全是凍瘡,再去和水泥時,手被燒得火辣辣地疼。回到家,劉平貴給丈夫手上纏上紗布。第2天,干活的李繼林嫌礙事,又將紗布扯下,結果傷口一冬天都好不了。
看著為了還債過度勞累的父母親,兩個女兒很是心疼。為了幫助父母減輕壓力,大女兒跑去加油站打工貼補家用。2013年,二女兒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學。3年多來,女兒在學校能省就省,不到放寒暑假,從不回家。“不是不想家,只是為了節省路費。”二女兒說。
6年來,夫婦倆沒買過一件新衣裳。李繼林穿的不是單位發的工衣,就是親戚朋友送的舊衣服。有一次,電視臺記者問他:“還清了賬之后,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李繼林脫口而出:“到了那一天,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給我媳婦買一身新衣裳。”聞聽此言,站在旁邊的劉平貴眼淚奪眶而出。“為了還債,我們全家人省吃儉用,饅頭加咸菜是家常便飯。”一年的春節,李繼林連肉都舍不得買,最后還是在妻子的堅持下,去買了點剩下的邊角肉,全家人吃了頓餃子。endprint
每個月,丈夫和女兒的工資一發,劉平貴就趕緊拿去購買小麥。而李繼林工作之余,就與妻子加工面粉,加工多少償還多少。休息時,兩人就會拿出7本泛黃的賬本翻看。“7本良心賬,曾是壓在我心頭上的7座大山。現在,每翻看一次,心里就會有一種說不出的輕松和坦然。”劉平貴說。還剩5.5萬斤小麥未償還,按照現在的市場價格計算,就是71500元錢。
2016年8月份,兩口子已經還糧6年了。雖然說,按當年遭災時的市場價格折算,76萬斤小麥的價格是80萬元錢。但由于小麥的市場價格不斷上升,夫婦倆還糧的價值已經接近100萬元錢了。
熱心幫助那些更需要幫助的人
劉平貴和李繼林夫妻誠信還糧的事跡傳出后,許多榮譽接踵而至。他們不僅獲得了2012年“晉城好人”、2013年“感動山西十大人物”、2014年“山西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還入圍了“感動中國”候選人。讓夫婦倆沒想到的是,他們在2015年被評為第五屆“全國道德模范”。“能獲得全國道德模范,我和繼林從來沒想過,”提起2015年10月份到北京參加第五屆全國道德模范的頒獎活動,劉平貴非常興奮,“結婚這么多年,這是我倆第一次到北京。”獲得全國道德模范榮譽后,夫婦倆有了許多“第一次”,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去北京,第一次進人民大會堂,第一次登上天安門,第一次走進毛主席紀念堂……
從北京回來,劉平貴有個打算:等還完糧食,就去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把愛傳遞下去。
2016年7月27日,中央文明辦給夫婦倆撥了8萬元錢,這是國家給予全國道德模范的專項幫扶資金。收到專項幫扶資金后,夫婦倆決定拿出4萬元錢來幫助當地生活困難的“晉城好人”和貧困家庭大學生。“先用4萬元錢,還了以前賒小麥的欠債,剩余的3萬多元錢,我有能力償還。”劉平貴說。
從2015年開始,劉平貴開始參加晉城市義工聯合會的公益活動。宣傳環保,到光榮院看望老紅軍,參加義賣,傾心助學,關愛留守兒童,慰問孤寡老人,幫扶困難大學生。看到義工聯合會有困難,她就向會長張瑞資助了1萬元錢。收到資助的張瑞說:“這么多年來,劉大姐確實非常辛苦,她在自己沒有還完外債的情況下,又對我伸出援手。對于劉大姐的幫忙,我只能以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公益事業來作為回報。”
夫婦倆資助的其他3位“晉城好人”,一位是陽城縣多年來一直為農村老人義務理發的栗紅蓮,一位是高平市數十年如一日堅持做好事的韓連周,還有一位是陵川縣20多年一直伺候病癱在床的丈夫以及臥病在床的公婆的鄭新娟。除此之外,她還對當地兩名今年被大學錄取的家庭貧困大學生進行了資助。
來串門的鄰居愛逗劉平貴4歲的小外孫女:“你姥爺姥姥獲得過什么獎?”小家伙馬上說:“是全國道德模范。”“等孩子再大點,我會給她講我們的還糧經歷,”劉平貴說,“我要讓講誠信、守道義的家風一代代傳承下去。面粉是雪白的,做人也應如此,干干凈凈、清清白白,良心為重,信義為天,這是一個莊稼人的承諾!”
(摘自山西新聞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