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紅
張幼儀和陸小曼曾共同參加過一個飯局,胡適做東。張幼儀說,她不清楚胡適是出于什么心理把她和新婚的徐志摩、陸小曼夫婦請到同一個飯局上。但她覺得自己得去,她想讓世人看看,她并不是一個落寞到不敢面對的棄婦。
飯局上,陸小曼喊徐志摩為“摩”“摩摩”,徐志摩喊她“曼”或者“眉”。張幼儀想起徐志摩以前對自己說話總是短促而草率,于是她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沉默。
多少年后,她對侄孫女張邦梅說:“我曉得,我不是個有魅力的女人,不像別的女人那樣。我做人嚴肅,因為我是苦過來的人。”
張幼儀比林徽因大四歲,比陸小曼大三歲。這三位女性,有著完全不同的處境。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畢業于日本早稻田大學,做過司法總長。陸小曼的父親與林長民同為早稻田大學校友,出任過國民黨高官。相似的背景使他們視野開闊,不會囿于愚昧的重男輕女傳統,所以林徽因與陸小曼皆是父親的掌上明珠,受到極好的教育,從小到大,皆入名校就讀。
相比之下,張幼儀的幼年就慘淡得多。她父親據說是個聲譽很好的小鎮醫生。她母親有八個兒子、四個女兒,但她母親從來只告訴人家,她有八個孩子,因為只有兒子才算數。在教育這個問題上,張幼儀的父親覺得讓女孩子接受哪怕是最基本的教育都是奢侈之事。但張幼儀是要強的人,她千方百計為自己爭取受教育的機會。十二三歲的時候,她在報紙上看到一所學校的招生啟事,收費低廉到讓她父親都不好意思拒絕,她才得以進入那個教學水準極低的學校讀書。
所以張幼儀說自己是苦過來的人。她的這種苦,是她作為女孩,在家里不受重視所致。張幼儀一直都明白自己的處境,知道只有自己能幫助自己。在不自信且對外部世界也不能信任的情況下,這類女子通常選擇嚴肅來保護自己。
如果有人懂得她這嚴肅的由來,也許會對她多一點憐惜欣賞。但活潑的徐志摩不會,盡管張幼儀長得不差,且努力追求上進,但他依然視她為一個無趣的土包子。
張幼儀不明就里,一直以為是自己做得還不夠。她后來為徐志摩做得確實也非常多,這些使得徐志摩依賴她,但始終不能愛上她。而他喜歡的林徽因和陸小曼,因被愛而可愛,因可愛而更加被愛。她們的父親對她們的寵愛,使得她們后來在男性世界里活潑自信,那是她們自童年起就形成的一種氣質。
女孩要富養。這種富養不只是金錢上的給予,還有精神世界里的溫軟包裹。這不但能讓一個女孩在經濟上獨立,還能讓她在精神上富足,讓她踏實而不局促,篤定而不猶疑,富有彈性而不歇斯底里。這么說吧,女人的異性緣,一定跟她曾經得到多少愛成正比。父親給予的愛,是一個好命的女孩一生中得到的第一桶金,是她將來在男性世界里的競爭力。
(摘自《新民晚報社區版》2017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