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靖
近日,夜讀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絡中心組織編寫的《中國家規》一書,我踏上了一次穿越時空的歷史文化之旅,漫漫尋索傳統家規的力量源泉。
提及家規,不由得想起歷史上號稱“家訓之祖”的《顏氏家訓》、傳誦千年的諸葛亮《誡子書》、被譽為“治家之經”的朱柏廬《治家格言》等家規名篇。這些家規不是塵封在故紙堆中的陳舊條文,也不是擺放在博物館里的文物典冊,而是跨越歷史傳承不斷的規范,閃爍著古圣先賢智慧的光芒,至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千百年來,家規養成家風,家風澤被后人,宛如一條川流不息的河流,流過歷史,流進現實。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家規是家庭的“基本法”。治國從治家開始,家規家訓是我們治家教子、修身處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重要文化動力。作為黨員干部特別是紀檢干部,好家規好家訓尤其顯得重要。
“立家之規,正須以身作范。”從孔子的“不學禮,無以立”,到東漢“四知太守”楊震的“性公廉、不受私謁”,再到曾國藩“寶貨用之有盡,忠孝享之無窮”,說的都是這個道理。曾國藩不僅是我國歷史上為人做官的典范,更是擁有良好家風的集大成者。其以洞悉經世之道,鑄就治家之言,形成以“尚廉、尚謙、尚勞”為核心的良好家風,成為其子孫后代一生的堅守。清代著名畫家鄭板橋曾以竹入聯來教育自己的兒孫:“咬完幾句有用書,可充飲食;養成樹竿新生竹,直似兒孫。”我們每個黨員干部都應像竹子一樣虛心有節、剛直不阿,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堅守榜樣力量,弘揚傳統美德,培育良好家風。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加強家風建設,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抓好家風。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深刻指出:“領導干部的家風,不僅關系自己的家庭,而且關系黨風政風。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弘揚革命前輩的紅色家風,向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等同志學習,做家風建設的表率,把修身、齊家落到實處。”
當前,一些黨員干部特別是少數領導干部受“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等封建觀念的影響,辜負了黨多年的教育和培養,背離了人民群眾的殷切期盼。他們一旦獲得權力當了官,便把家庭甚至家族利益放在首位,認為自己有為家庭或家族謀取利益的“義務”。于是,家庭或家族成了親情捆綁下的利益共同體、腐敗共同體。隨著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一些腐敗案件揭露出的殘酷現實令人警醒。從劉鐵男的“老子辦事,兒子收錢”,到蘇榮的“家是權錢交易所”……諸如此類丑劇所透露出的“危險信號”,均帶有家風敗壞的成分。正是這種變味的“小家庭”觀念,造成后院失守。失范的家風,促使貪腐官員在不歸路上越行越遠,最終釀成悲劇,讓全家人吞下苦果。
《禮記·大學》云:“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對于廣大黨員干部而言,必須當好“家庭紀委書記”,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繼承和弘揚革命前輩紅色家風,常吹“風”、常念“經”,將《中國家規》的精神刻入心中,當好社會風氣的“風向標”,匯聚清正廉潔的正能量。而作為紀檢干部,更當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培育清廉家風,讓家屬當好“廉內助”“守門員”,常吹“清廉風”。只有全家人相互支持,相互提醒,共守廉字訣,共樹好家風,共建最美家庭,方能面對外界誘惑巋然不動,在人生路上行穩致遠。
(作者系重慶市國家安全局紀檢組干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