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友英+業成+李沖+朱大勝
【摘 要】自1998年專業調整合并之后高校培養人才的適應面變寬,同時也造成專業對口性降低、知識的深度不夠。針對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來說,目前鍋爐壓力容器檢驗人才需求缺口較大。本文通過對南京工程學院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分析,探索校企高度融合的鍋檢行業應用型人才的協同培養模式。
【關鍵詞】校企融合;鍋檢行業;應用型人才;協同培養模式
【Abstract】Since the adjustment and merger of specialties in 1998, the adaptability of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come wider and wider, and their professional counterparts have declined and their knowledge is not deep enough. As for process equipment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specialty, the demand gap of boiler and pressure vessel inspection personnel is relatively large. Based on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process equipment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ve training mode of the application talents in the boilers-pressure vessels inspection industry.
【Key word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Boiler-Pressure Vessure Inspection Industry Cooperative Training Mode
0 引言
中國加入WTO以后,對鍋爐壓力容器檢驗人員的需求與日俱增,但經過我們對企業的調研,發現從1998年專業大調整以后,專業目錄大幅減少,高校普遍實行“寬口徑,厚基礎”的培養措施,導致人才培養的針對性下降,以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為例,現有的課程體系中突出壓力容器設計和制造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的培養,針對檢驗方面的知識幾乎為零,到了企業還需花大量時間進行再培養,畢業生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并且,鍋檢行業人才需求缺口較大,針對鍋爐壓力容器檢驗行業來說,既需要過程設備與工藝的相關知識,同時也需要檢驗檢測方面的知識,目前高校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培養的畢業生不具備這樣全面的綜合知識和能力。
通過對國內多家過程裝備相關企業的調研,反饋的信息集中在以下三點:(1)需要加強的是化工設備設計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壓力容器制造與檢修方面的工藝技術知識;(2)希望有條件進行實際上崗訓練,時間至少在3個月以上;(3)1-2年修訂一次課程體系,并多聽取企業專家的意見,以免閉門造車[1]。
鑒于以上分析,需要對目前的培養方案和培養模式進行調整,以適應社會的需求,更好地為社會和企業服務。
1 校企融合,共同編制人才培養方案
根據目前我校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學生的理論及實踐課程體系以及國內鍋爐、壓力容器檢驗行業的人才需求現狀調研,經過與南京市鍋爐壓力容器檢驗研究院的多次洽談與磋商,對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專業課程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與優化,調整后的專業課程體系見表1,在原“過程裝備”培養方案的基礎上增設了“壓力容器檢驗”模塊,以達到為社會培養適用人才的目的。
實踐課程教學體系見圖1,相對原實踐教學內容進行了以下調整或優化:生產實習由2周改為4周,包含2周的6+學期的暑期實習;增設2周的畢業實習環節,過程設備綜合課程設計由3周改為5周(將原過程設備綜合課程設計和過程機器課程設計進行整合)。其中的暑期實習及畢業實習均可安排學生到鍋爐壓力容器檢驗單位進行實習,當然也可由學生自行選擇實習單位。
2 校企合作,取長補短,共同完成理論教學
根據學生理論知識水平和鍋檢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實行“校內教師+企業教師聯合執教”的方式進行教學,經與南京市鍋爐壓力容器檢驗研究院的多次交流研討,達成共識: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由雙方人員討論并經相關企事業單位調研后共同制定,教材的選用、授課計劃的編寫亦經雙方教師討論后確定,授課方式根據課程的具體內容而不同,主要有以下四種方式。
2.1 高校教師獨立授課
針對一些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如化工原理、工程熱力學等課程,由高校教師獨立授課,完成各教學環節。教學過程中,雙方教師可以根據企業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補充調整,以學生自學、教師輔導的形式完成補充內容。
2.2 企業教師獨立授課
對于壓力容器檢驗模塊內的課程如壓力容器制造與檢驗、現場施工組織設計、壓力管道設計與安裝、美國歐盟壓力容器標準介紹(雙語教學)等,由企業教師獨立授課(校內教師可做助教),必要時可組織學生到鍋檢院進行現場教學,同時也可培訓提高校內教師的工程實際能力。
2.3 高校和企業教師聯合授課
針對一些理論與實踐高度結合的課程,如過程設備設計、過程流體機械、過程裝備控制技術及應用、過程裝備成套技術、無損檢測等課程,由高校和企業教師聯合授課,明確分工,各取所長,共同完成各教學環節。endprint
2.4 聘請企業教師到學校進行前沿技術知識講座
不僅僅是針對三四年的專業課,同時也可對一二年級的學生進行專業拓展教育和理論與實踐的無縫對接,有助于培養學生對專業的興趣和學習動力,盡早明確目標,為走向工作崗位或繼續求學打下堅實基礎。
3 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完成實踐教學
3.1 課內實驗
根部不同課程的實驗安排,學生在校內實驗室或實訓中心完成實驗,或到企業進行工程實際項目的檢測試驗(如無損檢測課程),部分課程(如壓力容器制造與檢驗、現場施工組織設計、壓力管道設計與安裝、無損檢測、焊接技術)可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觀摩教學。
3.2 生產實習
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制定實習大綱,將實習任務分解為不同的模塊,由學生自主選擇,在實習過程中深入到有關設備設計、制造、運行、檢驗、維修以及質量監測等崗位跟班實習,自己動手操作,實習時間適當延長,實習指導以企業教師為主。其中大三暑期的鍋檢院頂崗實習是校企深度合作的一個探索,由學生報名,企業根據學生的意向安排到設計部門、檢測部門和管理部門進行頂崗實習,并安排有專門教師指導。該實習方式已持續進行了三年,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得到了同學們的好評。
3.3 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
校企合作聯合指導畢業設計,真題真做。結合就業,學生邊實習邊完成企業的課題,由企業教師主要指導,使學生得到理論與實踐的綜合訓練;還可聘請企業高級技術人員指導學生完成來自企業的畢業設計課題,學生不定期赴企業實習,為學生提前了解企業以及就業選擇提供了很好的平臺。這兩種方式我們已經進行了嘗試,畢業實習與設計的企業有中石化金陵分公司、南京市鍋爐壓力容器檢驗研究院及其監檢企業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企業和學生的歡迎。
3.4 推薦就業
在校企深度融合教學的基礎上,我們還對學生的就業進行推薦,南京市鍋檢院對有志于鍋爐壓力容器檢驗行業的畢業生向國內各省市的鍋檢院所推薦就業。這樣一方面可部分緩解鍋爐壓力容器檢驗行業人才缺口較大的局面,向其推薦高質量的儲備人才;另一方面可有針對性地推薦部分畢業生對口就業,大大減少了由于學生自身對行業和企業的不了解而造成的就業的盲目性;同時也達到了學校有針對性培養符合社會需求人才的目標,“學以致用”,實現了社會、高校和學生三贏。
4 結語
校企深度融合,通過共同制定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大綱,發揮各自所長合作進行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企業利用自身優勢推薦學生就業等,協同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緊缺人才。既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展了教學形式,又滿足了社會需求,校與企互惠互利,更重要的是,學生獲益良多。
【參考文獻】
[1]劉友英,朱大勝,馮勇,羅淳.基于校企合作的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培養模式探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5.5(217).
[2]黃天成,周志宏,李美求,張慢來.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生產實習教學探討[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4.11(4).
[3]劉友英,馮勇,羅淳.基于企業和學生需求調研的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模式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5年2月下旬刊.
[責任編輯:朱麗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