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芹
【摘 要】本文主要以項目教學為主線,以小學數學微課設計與制作為例,將微課設計與制作、日常師范生的教學技能訓練、教學技能大賽、認知學徒制有機的結合起來,構建“教、學、做、評、賽”五位一體實踐教學模式,解決校內教學技能實踐課程項目單一、學生參與度低、流于形式、學生積極性差、實訓效果不達標等問題。
【關鍵詞】五維一體;教育行動研究法;項目驅動法;認知學徒制;教學技能訓練
0 前言
課堂教學技能是師范生職業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從師任教必修內容。廣義的課堂教學技能包括:課前教學技能、課堂教學技能、課后教學技能。狹義課堂教學技能只是指教師必須具備的十項教學能力,即導入技能、教學語言技能、提問技能、講解技能、變化技能、強化技能、演示技能、板書技能、結束技能、課堂組織教學技能。[1]隨著科技發展和教學信息化的深入,作為現在的師范生應具備信息化教學能力,能夠制作微課、慕課。
1 國內師范生的教學技能訓練的現狀分析
一些本科和專科層次的師范類院校由于課程設置不合理、校內實訓的硬件和軟件條件跟不上、校外的一些公立中小學不是很愿意接受實習生等因素導致了大多數師范職業技能的訓練出現了嚴重的弱化,尤其是專科層次的師范生。目前,大多數師范類專業采取了傳統的小組試講、視頻觀摩、微格教學、教育實習四種方式來開展教學技能訓練。雖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育現代化的不斷增強,信息化教學已經獲得較快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滿足師范生專業化的需要。
2 基于微課下的“教、學、做、評、賽”五維一體教學技能培養模式的理論指導
2.1 先進的學習理論的思想的指導
構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接受外在信息,而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知識不是由教師灌輸的,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協作、討論交流、互相幫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資源主動建構的。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認為:“有意義學習是通過新信息與學生認識結構中已有的觀念相互作用才得以發生的,學習內容基本上是以定論的形式傳授給學生,對學生來講,學習不包括任何發現,只要求他們把之整合到自己的認知結構中,以便在將來某個時候可以利用它或把它再現出來。”建構主義理論強調知識主動建構而忽視教師的主動地位,相反接受學習理論強調教師的作用而否定學習者的主動地位。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兩者的優勢,揚長避短,既可以最大限度發揮老師的作用,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創造力。[2]“認知學徒制”是指將傳統學徒制方法中的核心技術與學校教育想結合,以培養學生的認知技能,即專家實踐所需的思維、問題求解和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3]“項目驅動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中心設置目標,教師及學生共同合作完成目標的教學模式。[4]將“認知學徒制教學模式”、“項目驅動教學法”引入到師范生的教學技能訓練實踐活動課中,進行有效的整合,構建導師制項目驅動模式,有利于督促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全面提高學生的教學技能,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加強了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的交流互動,培養學生的尊師重道、團結合作的精神,因此它們作為構建新型教學模式的理論指導。
2.2 微課、慕課(MOOC)的發展
“微課”又稱“微型視頻課例”,它是指基于教學設計思想,使用多媒體技術在10分鐘以內就一個知識點進行針對性講解的一段視頻或音頻,其核心是“微視頻”,同時包含與教學視頻內容相關的“微教案、微課件、微習題、微反思”等內容。它是在“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5]“慕課”(MOOC)是目前流行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它發端于過去的那種發布資源、學習管理系統以及將學習管理系統與更多的開放網絡資源綜合起來的舊的課程開發模式 ,實質是一種大規模的網絡開放課程。[6]
3 基于微課下“教、學、做、評、賽”五維一體化的教學技能訓練模式設計
3.1 傳統的數學課堂技能訓練的教學模式
包括視頻觀摩、老師講解示范、學生模擬練習、評價和反思、鞏固提高五個環節。這種訓練模式比較單一,互動性和學生的參與度差,若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造并且增添新的教學理念和信息化的技術元素,更好激發學生的興趣,更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訓練的效果。在此,本文利用的教育行動研究法探究了在傳統的教學技能模式基礎上,將認知學徒制教學模式、項目驅動教學法、微課、教學技能競賽合理有效整合起來,構建一種新型的模式——“教、學、做、評、賽”五維一體化的模式。
3.2 利用教育行動研究法構建“教、學、做、評、賽”五維一體化的教學技能訓練模式
教育行動研究法是在實際情景中,由實際工作者和專家共同合作,針對實際問題提出改進計劃,通過在實踐中實施、驗證、修正而得到研究結果的一種研究方法。一般包括計劃、行動、觀察和反思四個環節。[7]
研究背景 鄂州職業大學小學教育(理)專業2015級教學班共55名學生,在傳統的模式下的進行的教學課堂技能訓練教學
研究時間 2016年9月-2017年6月
發現問題 學生參與度低、流于形式、學生積極性差、實訓效果不理想。
提出假設 1)學生對教學技能的訓練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興趣;
2)教學項目單一,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的熱情;
3)語言表達能力、動手能力、課件制作能力等差,不夠自信;
4)擔心做不好,丟面子;
5)課堂活動單調,資源和時間有限,學生參與機會少;
6)課堂氣氛緊張,學生不敢大膽表現。
調查結果
1)學生對教學技能的訓練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興趣(20%)
2)教學項目單一,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的熱情(85%)endprint
3)語言表達能力、動手能力、課件制作能力等差,不夠自信(35%)
4)擔心做不好,丟面子(25%)
5)課堂活動單調,資源和時間有限,學生參與機會少(90%)
6)課堂氣氛緊張,學生不敢大膽表現(45%)
重新認識問題:通過調查分析,大多數同學有信心、有興趣將課堂教學技能訓練學好,但是由于教學項目傳統化、比較單一、課堂活動單調、資源和時間有限導致學生參與度低,教學效果差。因此,老師有必要引進一些新的元素,改進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行動設計方案
1)引進項目教學法,設計一個大的教學項目貫穿教學始終。例如:“小學數學微課設計與制作比賽”、“小學數學說課比賽”、“小學數學試卷制作比賽”等。
2)引進認知學徒制,將學生進行分組,每個組配備一名教師進行“教、學、做”的管理工作。
3)將每年5月份舉辦的技能大賽與教學項目進行有效的整合,通過比賽來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且通過比賽中的評議規則評價學生的作品,使學生的技能和素養進一步提高。
實施計劃
引進2017年計算機學院小學教育(理)教學技能大賽項目之一的“中小學數學微課設計與制作比賽”
1)下達任務與培訓(整體教、學環節)
發放“中小學數學微課設計與制作比賽”的項目通知單,對學生進行微課設計和制作的知識、設計方法、錄屏軟件的應用技巧;提供相應的學習微課制作的網站等。
2)分組指導(小組內導師指導下教、學、做、評、改)
將全班55名學生分成9組,且每一組指定一名教師作為指導老師;并且對指導老師進行相關的指導工作的培訓。在每個小組內,學生按照任務單的要求選取微課的題目,交給指導老師審核和修改;在小組內,指導老師指導并督促學生完成微教案設計、微課腳本設計、微課PPT設計、微視頻的錄制;將完成的作品在小組內部由老師和學生共同評議之后,進行修改和完善并寫出設計和制作反思。
3)參加教學技能大賽(整體賽、評)
由各組老師和學生集中評議,選出2到3個作品參加學院5月份的教學技能大賽;請行家對學生的作品進行點評,且評選出優秀的作品進行相應的獎勵。
4)總結和反思(整體總結反思)
由項目總策劃人進行總結和反思,并進行相關的研究,寫出總結報告。
數據收集方式 各小組教師日志、觀察、問卷調查
評價效果與反思
1)評價效果
(1)問卷調查表明90%的學生喜歡“教、學、做、評、賽”的教學技能訓練模式;85%的學生滿意度高樂于參與,很喜歡由指導老師帶著他們邊學邊做,師生關系融洽;80%的學生認為自己能做好,達到訓練標準,而且語言表達能力、教學設計能力、課件制作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2)指導老師的日志:記錄很多學生主動參與技能訓練的例子。有的靦腆的同學在錄頻的過程中聲音發抖,為了到達最佳的效果,全組的同學幫他反復的練習,指導滿意為止;有的電腦應用能力差一點的同學,直接把電腦帶到辦公室,讓老師手把手進行指導。
2)教師的反思
通過收集的數據,可以看出我們的行動研究方案取得比較令人滿意的效果,在基于微課下“教、學、做、評、賽”的五維一體的模式訓練學生的教學技能,深受學生歡迎,它使學生在導師的監控和指導下,全員參與,邊學邊做,氣氛活躍,既團結合作,又充滿競爭,師生交流更加頻繁,關系更加融洽。但是,此次設計也有不足之處就是學生的分組完全按照學生自愿的原則,忽視了分組的搭配問題。如男女比例、能力高低、性格差異等,這些問題有待進一步完善。
3.3 總結和推廣
基于微課下“教、學、做、評、賽”五維一體化的教學技能訓練模式可以用下圖表示。
這種模式可以解決校內教學技能實踐課程項目單一、學生參與度低、流于形式、學生積極性差、實訓效果不達標等問題。“教、學、做、賽、評”五維的模式訓練學生的教學技能在“小學數學微課設計與制作”項目中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效,今后可以將這種模式進行縱向和橫向的推廣。橫向可以將這種模式推廣到其他教育類專業,縱向可以推廣到教案設計、講課、說課、試卷命題、教學信息化等技能訓練的項目中去。
【參考文獻】
[1]何克抗主編.教育技術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0.
[2]陳蓉琳,龔靜.基于信息技術的師范生教學技能培養模式[J].福建電腦,2010(3):33-41.
[3]張琦,楊素君.論情景學習視域中的認知學徒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04(40):42-43.
[4]林舜婷.“項目-案例”教學模式下培養師范生數學教學技能探究[J].教育教法探討與實踐,2016(10):184-185.
[5]孟祥增,劉瑞梅,王廣新.微課設計與制作的理論與實踐[J].遠程教育雜志,2014(06):24-32.
[6]丁汨.慕課、微課和翻轉課堂在高職院校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06):2.
[7]張新艷.行動研究法在高職教學研究中的應用[J].新疆職業大學報,2015(03):73-76+80.
[責任編輯:朱麗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