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冠軍
【摘 要】在近幾年內,由于自控系統設計缺陷和設備老化故障原因影響,酒鋼煉鐵廠450高爐發生多起設備故障,對生產造成一定影響。為保證系統穩定可靠的運行,并保證系統軟、硬件的先進性和備件向后的兼容性,利用3#高爐大修機會,對3#高爐爐頂、礦槽計算機的控制系統進行升級性的改造,確保自控系統穩定順行。
【關鍵詞】Quantum系列PLC;遠程I/O網;爐頂礦槽;熱備冗余;升級
0 概述
煉鐵廠3#高爐自2004年3月投產至今,控制系統已連續運行12年,在近幾年內,控制系統設備陸續發生多起設備故障(PLC模塊、UPS電源、24V穩壓電源等),造成高爐減風事故,部分模塊性能不穩定且備件面臨停產,例如總線模塊140CRP81100、處理器140CPU53414已下線停產,這對后續高爐的穩定和可持續生產造成極大的隱患。為保證系統穩定可靠的運行,并保證系統軟、硬件的先進性和備件向后的兼容性,在3#高爐大修中,對3#高爐爐頂、礦槽計算機的控制系統進行升級性的改造。
1 系統原始設計介紹
爐頂礦槽控制系統采用的是施耐德公司的Modicon TSX Quantum系列PLC控制系統,單處理器模式,處理器采用140CPU53414A;遠程I/O適配器采用單通道的140CRP93100、140CRA93100模板;現場總線模塊采用140CRP81100。I/O模塊主要有:開關量輸入140DDI35300、開關量輸出140DDO35300、模擬量輸入140ACI03000、模擬量輸出140ACO02000、模擬量輸出140AVO02000、熱電阻模塊140ARI03010、熱電偶模塊140ATI03000、高速計數140EHC20200。總線模塊主要采用圖爾克的BL20系列、PDP系列和FLDP系列產品以及圖爾克老一代和新型電機啟動器模塊。
2 存在的問題
首先,由于設備故障原因,投產至今,控制系統已連續工作12年,部分模塊已接近使用年限,在近兩年內,控制系統設備陸續發生多起設備故障(PLC模塊、UPS電源、24V穩壓電源等),造成高爐減風事故,同時部分模塊性能不穩定且備件面臨停產,例如總線模塊CRP81100已下線停產,處理器CPU53414瀕臨下線,以后高爐的穩定和可持續生產造成極大的隱患。
其次,高爐是一個生產連續,無停機間歇的生產現場,按照慣例,對于一些重要的生產工序,如爐頂礦槽控制系統都應該是雙機系統,滿足熱備冗余功能。但3#高爐系統在當初設計時,控制系統都設計為單處理器控制系統,沒有熱備冗余功能,所以每當主機架上處理器模塊、通訊模塊、電源模塊等設備發生故障時,將導致控制系統無法工作,造成高爐減風事故。
以上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和制約著高爐的正常生產,為保證系統穩定可靠的運行,并保證系統軟、硬件的先進性和備件向后的兼容性,利用3#高爐大修機會,對3#高爐爐頂礦槽自動控制系統實施升級改造,實現處理器和總線通訊模塊熱備冗余,以及遠程I/O網的雙纜冗余。
3 項目實施
3.1 實施前準備
首先在原有QUANTUM硬件系統中,確保主機架和熱備機架上處理器模塊固件版本一致;如果硬件版本不一致,利用Unity Pro軟件中插件,上載各硬件版本信息,將兩個模塊硬件版本刷成一致。
硬件版本一致后,配置主機架和熱備機架上模塊,同時配置一個I/O遠程站和一個DP分站。硬件配置完成后,關閉熱備機架電源,利用以太網向主站處理器中下載配置和程序,程序下載后,觀察各模塊工作狀態,如無異常后,熱備機架電源送電,在熱備機架處理器上將主機架上處理器程序傳輸到熱備處理器中。然后停主機架電源,測試系統自動冗余切換功能。
原總線通訊模塊140CRP81100已停產,為了以后維護工作更好開展,總線通訊模塊采用新模塊PTQ-PDPMV1,使用PTQ-PDPMV1通訊模塊后,導致總線配置軟件和總線地址方式都與以往不同,使用新的總線配置軟件ProSoft Configuration Builder進行總線配置。程序中總線地址變更方法:為方便進行地址替換,首先將原程序中總線地址整理打印出來以便查看,然后在地址配置表中,選取一段未用地址,作為總線新地址。
由于PTQ-PDPMV1通訊模塊無法在concept軟件中實現雙機功能,導致使用的下位編程組態軟件發生變化,原軟件為concept2.6升級為Unity Pro XL11.0。
3.2 實施過程及步驟
1)由于機架型號變化,導致原PLC內位置空間不足,導致需要對柜內線槽進行更換,以節省空間,安裝16槽機架。因為原PLC柜寬度730 mm,兩側的電纜線槽寬度為50 mm,除去兩側線槽寬度,中間剩余寬度為630 mm,施耐德16槽機架長度為670 mm,無法安裝16槽機架。須將兩側電纜線槽改為寬度為25 mm線槽,這樣PLC柜中間剩余寬度為680mm,可以安裝16槽機架。
2)將PLC11柜內的兩個10槽機架拆除,在原位置安裝2個6槽機架和1個16槽機架(原10槽主機架的位置安裝2個6槽機架,2#站10槽機架位置安裝1個16槽機架),并安裝所需模塊。將主機架上的5#-10#槽I/O模塊移至16槽機架上,對模塊進行重新配線。
3)敷設同軸電纜,安裝模塊、同軸電纜分支器、分離器,接線、上電,各模塊狀態顯示正常。程序下載、打點、調試,系統功能測試。
3.3 實施過程存在的技術難點及解決方案
在4#高爐大修時,由于受改造費用和其他一些客觀原因影響,導致對改造的系統和改造程度不明確,導致改造備件計劃清單多次發生修改,最終意見協調統一后,工期已過去大半,加上備件采購時間,所以留給系統升級改造的時間非常緊張,在此情況下,首先在值班室搭建簡易硬件平臺,進行系統的簡單調試,同時對因下位軟件變更,在下位程序中對組態重新配置,利用ProSoft Configuration Builder軟件,重新配置總線系統文件,配置后導入到爐頂礦槽下位程序中(離線完成),并對程序中原總線地址進行編程及地址修改(約1000個地址需要提前在程序中進行替代更換)。同時對下位程序修舊版本導入導出時,產生的程序錯誤和報警進行修改(約600處錯誤需手動一一修改)。
備件到貨后,組織人員進行礦槽熱備冗余系統功能調試,在調試過程中,由于軟件和硬件都為新產品,第一次使用,與原有軟件和硬件上差別較大,在使用過程出現許多未曾遇到的問題,甚至有些問題連廠家技術人員也未處理過,自控人員集思廣益,經過各種實驗和測試,對出現的問題一一進行解決。通過解決這些問題,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同時也對軟件和硬件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為今后維護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4 結束語
通過自控系統升級后,系統由過去的單機架處理器工作方式,改為雙機架處理器冗余工作方式,系統實現了熱備冗余功能;遠程I/O由單纜通訊改為雙纜冗余通訊;提高了系統的穩定性,確保高爐控制系統運行穩定。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