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靜
應用型本科高校作為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人才培養模式的本質特征是“以專業應用為導向、以專業能力為核心、以專業知識為基礎”,培養“知識、能力、素質”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以滿足地方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這類培養目標的實現,需要建設一支不僅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而且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的教師隊伍。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的提高至關重要。高校教師赴企業實踐是提升實踐操作水平的重要舉措,也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探索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專業建設、課程開發等工作的重要保障[1]。
1 專業教師赴企業實踐鍛煉的現狀
(1)教師參與度不夠。許多專業教師對企業實踐的意義還沒有完全理解,因此專業教師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明顯不足。一方面,高校教師習慣將重心放在課堂教學,不愿意參與企業實踐;另一方面,教師即使參與了企業實踐,但是沒有真正投入到企業的工作當中,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效果。此外,高校教師除了教學工作以外還有其它的工作任務,如科研任務等,沒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參與到企業頂崗實踐當中 [2]。
(2)高校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和考核措施。學校對專業教師的企業頂崗實踐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使得教師對待企業頂崗實踐不夠重視。學校要求教師利用寒暑假到企業實踐鍛煉,然而沒有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而且檢查力度不夠,不能確保教師的實踐效果,缺乏完善的考核措施。
(3)企業重視度不夠。企業作為營利機構,并不重視專業教師的企業頂崗實踐。有些企業擔心教師的實踐活動會影響到企業的正常運營,甚至擔心商業機密遭到泄漏,認為短暫的頂崗實踐并不能給企業帶來任何利益,所以企業對于頂崗實踐的教師并不重視或者直接拒絕。
2 專業教師赴企業實踐鍛煉的改進措施
2.1 加強制度建設
為了確保高校教師到企業的頂崗實踐能夠順利開展,各級政府、高校與企業三方必須聯合制定明確的關于教師赴企業實踐的制度,以保證企業和教師雙方的權益和責任。對接受教師實踐的企業應該給予一定的激勵政策,例如政府給予企業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等,讓企業主動愿意接受教師到企業實踐;政府應該成立一個職能部門,將教師赴企業實踐鍛煉納入地方政府年度工作計劃,搭建校企合作的平臺,促進雙方的對接與合作;政府應該針對企業和學校建立一套監督和激勵機制,鼓勵企業接受教師的同時,也鼓勵教師把自身的研究成果轉化為企業的生產技術,以此提高校企合作的持久性[3]。
2.2 完善教師企業實踐的管理機制
高校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教師參與企業實踐是提高教師執教水平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明確教師應完成實踐調研報告等材料,并不定期組織人員對教師在企業實習期間的表現進行檢查,并建立抽查的懲罰機制;學校保障教師在實踐期間食宿、交通等補貼,并根據考查等級確定發放額度。
2.3 構建校企合作共贏平臺,提高教師參與企業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高校應該與企業共同建設培訓基地。學校與企業雙方人員應相互交流,學校教師定期為企業培訓新進員工,降低企業用工成本;教師也可以參與企業項目小組,為企業提升技術水平。對于企業而言,可以選派工程技術人員作為學校的兼職教師,不定期地深入學校開展講座或擔任實訓實習教學工作。校企雙方人員的互派互動,能夠及時了解彼此需要,為以后的教師參與企業實踐指引了明確的方向。教師到企業實踐,不僅是為了學習企業的先進技術和操作技能,而且也應該憑借自身的專業知識為企業創造一定的價值,二者是相互促進的。因此,專業教師應該在思維和行動上與企業真正接軌,讓學校、企業和學生都能在教師赴企業實踐中受益。
3 教師赴企業實踐對教學改革的啟示
3.1 建立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機制
以創新為核心,積極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構建集團化辦學平臺,建立校企合作的協同育人運行制度,將企業文化、技術和管理融入到高校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將行業職業素養和工匠精神融入課程教學,適應我國經濟新常態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強化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建立具有行業特點和高端技能人才特征的人才培養目標,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轉型升級對技術人才的新要求[4]。
加強企業參與高校教學的廣度、深度和維度,實現辦學要素多元化、辦學空間多維化、教育資源共享化、教育目標一致化的合作發展模式,準確把握行業發展需求,推動教師執教能力和技術水平提升;助力企業持續發展,推動行業先進技術轉化;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推動教育質量,實現深層次的產教深度融合。
3.2 建立具有區域和自身特色的專業體系
依據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區域產業發展定位,緊貼市場、緊貼產業、緊貼職業調整優化專業,適應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發展的需要,建立常態性的動態專業調整機制,建立基于區域產業布局需要的專業群建設機制,適當控制專業數,擴大專業辦學規模,做強品牌專業,建立起更加具有區域特點和自身特色的專業體系[5]。
3.3 深化校企合作的教學體系建設
改變原有單純課堂講授形式,利用企業現代化設備、前沿技術及現代管理經驗等優勢資源,突顯校企合作,實現理論與實踐交互滲透,實境教學、實景教學和實際工作鍛煉相融合,解決教學內容與行業企業需求不同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不對接等實際問題,提高崗位技術與行業需求的契合度,強化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崗位適應力,提升教育質量。
推動校企共建共管校內外生產性實訓基地、產品開發中心和創業教育實踐平臺等,著力增強高校工程技術積累能力和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對接最新職業標準、行業標準和崗位規范,緊貼崗位實際工作過程,調整優化課程結構,更新課程內容,深化教學改革,普及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教學,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4 結語
應用型本科院校專業教師赴企業實踐鍛煉對促進教師實踐教學水平的提高和專業技術水平的提升至關重要,是提升師資隊伍素質的有效途徑。高校教師應不斷提升自我,積極投身到企業實踐工作中,堅持學用一致,注重實效,才能更好地為教育服務。
【參考文獻】
[1]鄭舟杰.基于企業鍛煉的教師隊伍建設實踐與研究[J].職業,2017(15):64-65.
[2]于歡.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缺失原因及其對策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16(2):33-34.
[3]崔春曉,張揚.高校教師企業頂崗實踐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教導刊(下旬), 2016(10):65-67.
[4]柳友榮,項桂娥,王劍程.應用型本科院校產教融合模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 中國高教研究.2015(5):64-68.
[5]侯愛榮.應用型本科院校專業設置的內在邏輯與機制建構[J].江蘇高教,2016(6):86-89.
[責任編輯:朱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