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巍
【摘 要】高職院校物流專業學生人文素質培養是職業教育中重要的任務之一,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起著重要的作用。從物流專業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重要性入手,對人文素質培養中存在的重技能、輕人文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提出相應對策,為高職院校物流專業學生的人
文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提供有益探索。
【關鍵詞】物流專業;人文素質教育;問題與對策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高職教育也得到了蓬勃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雙重屬性和培養目標決定了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應有內容。目前,一些高職院校只片面注重學生的技能教育,而忽視了更重要的人文素質教育。人文素質教育實質上就是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通過知識傳授、環境熏陶以及自身實踐使其內化為學生的人格、氣質、修養,成為人的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針對物流行業具有流動性、風險性、艱苦性等特點,加強高職物流專業學生人文素質培養,將有助于確立敬業、守信、協作的精神品質,將人文素質教育滲透于物流專業課程教學和技能實訓中,使學生在環境熏陶中自然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質,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 既滿足社會的需求,也為學生個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1 加強物流專業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重要性
1.1 物流專業發展提升的現實需要
物流是以物的運作為中心,物流的目標是使特定用戶以其可以接受的成本水平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點收到良好質量、準確數量的特定產品或服務。提高客戶滿意度是物流永恒的內涵,隨著社會的進步,物流學與人文科學的融合日益加深,促使從事物流行業的人員不斷提升自身人文素質,滿足服務對象的身心需求,提高服務質量,推動物流行業健康發展。
1.2 進一步提高對物流服務對象滿意度的需求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企業間競爭日趨激烈,作為服務性行業的物流業也同樣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的考驗,物流服務的對象對滿意的期望值也隨之升高,服務對象不但期望物流人員具有專業的技能,更期望能夠得到精神及心理等方面的慰藉,使物流服務對象在激烈的企業競爭環境下真正地被理解。而物流人員較高的人文素質是滿足服務對象精神、文化等需要的重要保證,也是提高物流服務對象滿意度的一個非常重要因素。
2 物流專業學生人文素質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2.1 高職物流專業人文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
高職物流專業學時短,專業課程多,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存在比例相對較低、課程范圍窄、課程編配不合理等問題。人文知識作為專業課程體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子系統,當前大多數學校將人文課程作為選修課程進行安排,而且,內容單調,教學方法陳舊,所接觸到的人文素質知識重復,與學習生活環境和專業知識相脫節,缺乏高職人文素質培養的獨特性,未能真正地把人文素質培養融合到專業技能課程中,形成科學的人文素質培養體系。
2.2 高職物流專業對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
人文素質是一種基礎素質,對于其他素質的形成與發展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對于促進物流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很強的作用。這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心理素質、思想道德素質,還可以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強非智力因素等。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物流專業教學仍然存在重知識、技能傳授,輕人文素質培養,過多強調專業知識的掌握和技術操作的熟練程度等情況,導致教師和學生對人文素質培養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物流人員對服務對象程序化、刻板化。
2.3 高職物流專業人文素質培養的形式過于簡單
物流專業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關鍵是將物流文化的理念滲透到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中,從而激發學生內在的關愛、同情等情感,繼而將其轉化為外在的人文行為。在物流專業學生的培養形式上需要多維度的教學形式,結合專業、企業、社會等從知識、情感和行為等多方面進行教育和引導,僅靠單一的理論講授是不可能實現的。而目前人文科學課程仍多以教師課堂講授的傳統教學為主要形式,致使學生的人文能力實踐范圍不足,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3 高職物流專業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對策
3.1 轉變理念,提升教師人文素質修養
高職院校的發展離不開教師素質的提升,擁有較高人文科學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如果是人文素質高的物流專業課老師,在教學中會對學生人文教育的學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要安排教師開展交叉學習,人文課程教師進行物流專業知識學習,物流專業課教師進行人文知識學習。同時人文課程教師和物流專業課教師應多進行交流,可以提高教師的品位,增加知識儲備,堅持對物流專業課教師進行定期的人文素質培訓,同時通過現代教育技術等方面的培訓,來提高教師的知識更新和獲取的能力。
3.2 調整課程,完善物流專業人文課程體系
物流專業在設計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時,要充分認識到人文教育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性。在培養目標中應體現人文素質對物流職業發展的影響,注重將人文素質教育貫穿在整個物流教學活動中,在隱形課程上下工夫。在物流課堂教學過程中,在注重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調整和充實有關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有關誠實、守信、創新等人文精神的重要內容。同時,物流專業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需結合物流企業文化、行業特點科學設置人文素質課程。在課程目標和內容設置上,要結合高職物流專業學生的特點,突出職業性;在課程形式上,要實現多樣化,可以通過對物流發展的追溯及前景的展望來關注文化、環境等與人類的發展,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3.3 環境育人,營造和諧的校園人文環境
校園環境對學生的思想品格和人文素質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營造良好校園文化環境,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對促進學生的文化素養起著重要的作用。人文科學與物流專業學科的融合比重,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是課堂教學內容的有力補充。通過舉辦各種學術論壇,引進高雅藝術、技藝大師進校園,舉辦傳承文化的大講堂,物流專業的骨干教師深入學生社團, 指導學生社團活動等。讓校園的每一處景點、每一寸土地、每一面墻壁都成為育人載體,浸潤物流文化特色,富有教育意義,充滿藝術氛圍,使學生在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的同時,美化心靈、啟迪心智,激發學生從事物流行業的熱情。
3.4 校企合作,提升人文素質培養的針對性
一個優質的企業,往往有著成熟的企業文化,物流文化在物流企業中也若隱若現存在,而企業文化凝練、培育的過程恰恰可以作為高職院校培養學生人文素質借鑒的典范。借助校企合作建立的“廠中校”和“校中廠”實訓基地,是與學生實踐、與企業文化密切相關的一種教學方式, 企業具備一定的文化培育功能,可以將物流企業文化背景下對員工的塑造、培育前瞻性地延展到學校,營造出如同企業一樣的文化氛圍,從而保障學生在獲取專業化技能的同時,深人體會個人文化素質與企業文化的緊密關系,使學生在校期間便接觸到物流企業文化的靈魂,更好的了解職業需求與自身的不足,增強了學習的自覺性和目的性。
【參考文獻】
[1]周春美,李愛華.高職護理專業學生人文素質培養初探[J].教育與職業,2009(12):179-180.
[2]陳媛媛,黃安云.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缺失與重建[J].教學研究,2008(2).
[3]夏湘遠.大學校園文化建設與大學生道德養成教育[EB/OL].[2009-02-18].http://www.govyi.com/lunwen.
[4]王麗麗.職業院校職業文化與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研究.河北師范大學.2012-02.
[責任編輯:朱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