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延喜
【摘 要】預應力現澆簡支箱梁因混凝土體量大、施工時間長等原因,施工期間極易產生混凝土裂縫,影響橋梁的外觀及耐久性,甚至對結構的安全性產生負面影響。本文就現澆箱梁施工期裂縫成因進行分析,提出改進及預防措施,供橋梁工程建設者參考。
【關鍵詞】現澆箱梁;混凝土;裂縫;預防措施
0 前言
近年來我國公路橋梁工程迅速發展,預應力現澆簡支箱梁結構得到了廣泛應用,尤其是單孔跨徑40-50m時,現澆箱梁承載力強、結構輕盈的優點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但因現澆箱梁混凝土體量大、施工時間長等原因,施工期間極易產生混凝土裂縫,影響橋梁的外觀及耐久性,甚至對結構的安全性產生負面影響。本文以某橋梁工程為例,就施工期裂縫成因和預防措施展開研究。
1 工程案例簡述
1.1 設計說明
某特大橋工程上跨河道,為滿足通航及泄洪要求,主橋為70m+120m+70m連續剛構,引橋跨越兩側堤防采用50m預應力混凝土現澆簡支箱梁,其余孔跨上部結構為30m、35m跨徑先簡支后連續T梁,橋梁全長1438m。引橋50m箱梁分別跨越13#孔、21#孔,左右幅共計4片,結構為單箱單室直腹板截面,單幅箱梁頂寬12.24m,底寬6.5m,梁高2.8m,箱梁頂板厚0.3m,箱梁底板厚0.28m,腹板厚度在0.5m和0.7m之間根據剪力大小變化。箱梁截面圖如圖1。
1.2 施工及裂縫情況簡述
50m現澆箱梁采用滿堂支架,結合河堤地形地基處理為階梯狀,河堤上設置高4.5m、寬3.5m的門洞通道。滿堂支架采用碗扣式多功能腳手桿搭設,根據翼板、底板、腹板、梁端等位置不同的荷載要求布設腳手架間距,確保支架強度、剛度及穩定性滿足要求。
1.2.1 第13#孔左幅箱梁
首先施工的是第13#孔左幅箱梁,分兩次澆筑成型,第一次澆筑至底板倒角頂面向上0.2m,第二次澆筑剩余部分,澆筑示意圖如圖2。2016年12月24日,箱梁澆筑第一次混凝土,總計148方;澆筑方向為順橋向由跨中向兩端分層澆筑,橫橋向由低邊向高邊分層對稱澆筑。2017年1月10日,澆筑第二次混凝土,總計324方。
模板拆除后,發現箱梁內部腹板及頂板局部存在裂縫,腹板產生豎向裂縫59條,分布較均勻,裂縫多數由二次澆注施工縫起、至腹板頂板倒角處,其中部分延伸至頂板。腹板外側也有豎向裂縫,但數量較少、寬度較窄。
1.2.2 第21#孔左幅箱梁
第21#孔左幅箱梁,分兩次澆筑成型,第一次澆注至頂板倒角底面向下0.2m,第二次澆筑剩余部分,澆筑示意圖如圖3。2017年1月13日,箱梁澆筑第一次混凝土,總計208方;澆筑方向順橋向由跨中向兩端分層澆筑,橫橋向由低邊向高邊分層對稱澆筑。2017年1月21日,澆筑第二次混凝土,總計268方。
模板拆除后,發現箱梁內側第二次澆筑腹板及頂板局部存在裂縫,腹板產生豎向裂縫16條,分布不均勻,裂縫多數由二次澆注施工縫起、至腹板頂板倒角處,其中部分延伸至頂板。腹板外側也有豎向裂縫,但數量較少、寬度較窄。
2 現澆箱梁施工期裂縫成因分析
2.1 施工工藝導致的收縮裂縫
1)施工縫位置不合理。裂縫主要分布在施工縫上方第二次澆筑混凝土的范圍內,第一次澆筑的底板及腹部部分基本無裂縫,這與現澆箱梁分兩次澆筑的施工工藝有關。相比于第21#孔箱梁,第13#孔箱梁施工縫位置更靠近底板,腹板大部及頂板均為第二次澆筑,其裂縫分布特征恰好證明施工縫設置不合理。
2)兩次澆筑時間間隔過長。箱梁兩次澆筑間隔時間較長,第13#孔箱梁澆筑間隔長達17天,在第二次澆筑混凝土時,第一次澆筑混凝土的收縮徐變基本完成,已產生較大剛度,而上部的混凝土在終凝后的收縮徐變過程中受到下部混凝土的約束,在施工縫位置的結合面產生較大應力,導致上部混凝土產生豎向裂縫。
2.2 溫度裂縫
箱梁箱室內側裂縫明顯比箱室外側嚴重,說明箱室內部的封閉空間助長了裂縫的產生和發展。箱梁第一次澆筑完成時,底板與腹板未形成封閉空間,混凝土水化熱得到了較好的散發,未對混凝土裂縫產生實質影響。但第二次澆筑完成后,箱室內部形成封閉空間,且通風口設置不足,混凝土產生的水化熱未得到有效散發,導致箱室內部溫度較高,在約60℃的環境下混凝土完成了終凝,待溫度降至正常水平時,混凝土表面產生裂縫。
2.3 支架變形不均勻
現澆箱梁的滿堂支架進行了嚴格的地基處理,換填石渣、澆筑混凝土,并通過了力學驗算,地基承載力滿足施工期間的荷載要求,經過實地測量,支架地基也未產生明顯沉降,可以排除地基沉降導致的結構性裂縫。但是,由于河堤的地形較為特殊,支架基礎為階梯狀,如圖4。箱梁端部鋼管支架高達15m;箱梁中部支架位于河堤正上方,且使用剛度較大的型鋼設置了4.5m高的通道,其上部鋼管支架高度僅3m左右。雖然采取預壓措施消除了支架的非彈性變形,但無法消除支架的彈性變形,施工期間支架兩端與跨中的彈性變形有明顯差異,助長了裂縫的發展。
2.4 拆模及養護不及時
箱梁第一澆筑混凝土后,在底板上表面及腹板施工縫位置灑水,水分可以順模板與混凝土之間的縫隙滲透至混凝土表面,基本達到養護要求;第二次澆筑混凝土后,箱梁形成整體,僅可對頂板上表面灑水,箱室內側及翼板下方支架密布,拆模較慢,無法及時灑水,導致養護效果不佳,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裂縫的產生和發展。
3 裂縫預防措施及實例驗證
3.1 裂縫預防措施
3.1.1 改進施工工藝
現澆箱梁施工工藝優先選擇一次澆注成型,避免上下部混凝土的剛度差異及收縮裂縫。當施工條件受限箱梁需通過二次澆筑成型時,應合理設置施工縫,將底板、腹板等結構主要受力部分一次澆筑完成,僅頂板部分為二次澆筑,并盡量縮短兩次澆筑的間隔時間。
3.1.2 采取降溫措施
箱梁箱室內溫度過高是溫度裂縫的主要原因之一,降低箱室溫度的措施主要有通風和灑水。箱梁腹板一般設計有直徑8cm左右的通氣孔,其通風效果不足以達到降溫要求;在不影響結構受力的前提下,可在梁體兩端橫梁對稱增設直徑15cm左右的通風孔若干個,達到通風降溫的目的。另外,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安排人員對箱室內灑水降溫,并保持人孔開放。
3.1.3 合理布置支架
支架設計時不僅要考慮強度、剛度、地基承載力,還需要關注支架的彈性變形,尤其是跨越河堤的箱梁支架高度差異較大,強度、剛度相同的情況下彈性變形有明顯變化,在支架設計時應著重考慮。采取加固、加強等措施,使得箱梁施工過程中的支架變形保持一致。
3.2 工程實例驗證
根據該項目左幅第13#孔、第21#孔現澆箱梁的裂縫狀況,在右幅2片現澆箱梁施工時采取了相對應的預防措施:施工縫位置與第21#孔左幅箱梁相同,作為主要受力結構的底板、腹板在第一次澆筑范圍;加快支架、模板、鋼筋等施工速度,兩次澆筑間隔控制在7天以內;在箱梁端部橫梁對稱設置4個直徑15cm的通風孔;澆筑完成后,保持人孔敞開,并對箱室內灑水降溫,控制最高溫度在40℃以下;對滿堂支架進行了變形量計算,保持支架整體變形一致。
該特大橋右幅2片箱梁拆模后,安排技術人員檢測了裂縫的分布情況,包括數量、長度、寬度、深度等指標,均有明顯改善。僅在箱梁頂板局部有少量裂縫,且裂縫寬度均在0.15mm以內,符合規范要求。
4 結束語
通過對預應力現澆簡支箱梁施工期間裂縫成因的分析和研究,找出了產生裂縫的主要原因和相對應的預防措施,有效的控制了該特大橋工程后續施工現澆箱梁的裂縫,工程質量得到顯著改觀。希望本文能夠給類似工程的技術人員一些參考和啟發,為預應力現澆箱梁的施工方案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大大降低箱梁施工期裂縫的產生幾率,為我國橋梁工程的建設起到良好作用。
【參考文獻】
[1]JTG/T F50-201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劉松平.鋼筋混凝土橋梁裂縫成因分析與加固措施研究[D].浙江大學,2012.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