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述明
肝內膽結石患者微創技術聯合鈥激光治療的效果觀察
呂述明
目的分析肝內膽結石患者微創技術聯合鈥激光的治療效果。方法60例肝內膽結石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 每組30例。實驗組患者以微創技術聯合鈥激光治療為主, 對照組患者選擇開腹膽總管切開聯合T管引流術予以治療。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和出血量、結石殘留情況及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對照組手術時間和出血量分別為(151.82±32.50)min、(67.80±13.56)ml,均高于實驗組的(126.20±12.53)min、(41.51±11.72)m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結石總殘留率為6.7%,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3%,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對肝內膽結石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時, 微創技術聯合鈥激光的治療效果比較理想, 且具有手術時間較短和并發癥少的特點, 使其結石殘留量明顯減少。
肝內膽結石;微創技術;鈥激光治療
肝內膽結石也可以稱作肝膽管結石, 具有發病率高等特點, 極易造成膽管炎, 從而對患者生命造成威脅。因為肝內膽結石的殘石率、手術率高, 經常會對患者造成較大生理損傷以及經濟負擔, 所以, 當肝內膽結石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時,開腹膽總管切開聯合T管引流術得以應用, 但由于開腹會對患者造成較大創傷, 且并發癥的發病率較高, 使其很難達到預期治療效果[1]。伴隨內鏡技術、激光技術不斷完善, 微創技術聯合鈥激光治療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 并呈現良好應用效果。本文選擇60例肝內膽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30例患者采取微創技術聯合鈥激光治療, 效果比較理想, 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5年3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肝內膽結石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 每組30例。患者納入標準:利用影像學進行檢查, 患者均滿足肝內膽結石臨床診斷標準;患者均簽署知情書等。實驗組中女13例,男17例, 年齡32~67歲, 平均年齡(49.5±2.5)歲。對照組中女14例, 男16例, 年齡31~67歲, 平均年齡(49.2±2.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實驗組:患者選擇微創技術聯合鈥激光治療。具體方法包括:向患者予以全麻與穿刺以及腹腔鏡的插入,然后在腹腔鏡下進行膽囊切除, 以穿刺的方式獲取膽汁, 并對膽總管予以明確, 通過對其切開處理, 以便于在腹腔鏡的基礎上將膽道鏡置入其中, 全面探尋患者肝內膽管與結石,最后選擇鈥激光對結石予以粉碎, 量結石取出, 并放置標本的收集袋內[2]。對照組:向患者進行開腹膽總管切開聯合T管引流術治療, 首先對患者予以全身麻醉, 在患者的右肋直肌或右肋緣下切口, 實施膽囊切除, 以穿刺的方式對總膽管節能進行確認, 然后予以切開, 選擇膽道鏡進行膽道全面觀察, 通過取石鉗給予結石的取出, 同時進行T管引流的放置[3]。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與出血量對比對照組手術時間和出血量分別為(151.82±32.50)min、(67.80±13.56)ml, 均高于實驗組的(126.20±12.53)min、(41.51±11.72)m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結石殘留情況對比實驗組結石總殘留率為6.7%,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與出血量對比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與出血量對比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出血量(ml)對照組 30 151.82±32.50 67.80±13.56實驗組 30 126.20±12.53a41.51±11.72at 4.0287 8.0342 P 0.0002 <0.05

表2 兩組患者結石殘留情況對比[n, n(%)]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對比治療后, 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3%,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對比[n, n(%)]
肝內膽結石患者臨床治療時, 對于微創手術的應用, 不僅可以降低患者創傷, 而且還能防止出現組織過度損傷的情況, 降低手術過程的出血量, 以便于患者的早日康復[4]。當對肝內膽結石患者進行腹腔鏡下手術時, 可以提高膽總管與周圍血管的判斷率, 避免手術對血管、組織造成損傷, 從而對手術出血量予以有效控制。另外, 膽道鏡的運用, 還可以對結石位置和大小、數目等信息進行準確掌握, 防止盲目探查, 使其手術效率全面提升。鈥激光則可以對結石進行迅速粉碎, 同時具有較高安全性特點, 降低手術時間[5-9]。
本文選擇研究顯示, 對照組手術時間和出血量分別為 (151.82±32.50)min、(67.80±13.56)ml, 均高于實驗組的(126.20±12.53)min、(41.51±11.72)m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結石總殘留率為6.7%,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3%,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綜上所述, 在進行肝內膽結石患者臨床治療時, 微創技術聯合鈥激光治療, 除了可以對手術時間、出血量予以控制之外, 還能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降低患者治療痛苦。
[1] 溫志華, 王旺河, 陳明凱.微創技術聯合鈥激光治療肝內膽結石的療效分析.實用醫技雜志, 2017, 24(4):425-426.
[2] 陳季云.探討微創技術聯合鈥激光治療肝內膽管結石的效果觀察.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6, 16(43):73.
[3] 李信.探討微創技術聯合鈥激光治療肝內膽管結石的效果觀察.轉化醫學電子雜志, 2015, 2(12):39-40.
[4] 崔小紅, 政峰, 肖長春, 等.多種微創技術聯合鈥激光碎石治療肝內膽管結石的臨床療效觀察.川北醫學院學報, 2016,31(3):403-406.
[5] 袁來順, 路旭, 孫松.鈥激光聯合纖維膽道鏡治療肝內外膽管結石的效果觀察.臨床肝膽病雜志, 2015, 31(10):1634-1636.
[6] 程偉, 劉慶生, 薛桂宏, 等.微創技術聯合鈥激光治療肝內膽結石的療效觀察.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4(25):120-121.
[7] 何念軍.淺析微創技術聯合鈥激光治療肝內膽管結石.中外健康文摘, 2014(19):17.
[8] 趙守和.微創技術聯合鈥激光治療肝內膽管結石的研究.遵義醫學院, 2012.
[9] 黃健.運用鈥激光聯合硬質鏡治療肝內膽管結石60例臨床體會.中國醫學創新, 2012, 9(3):41-4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8.024
2017-07-18]
118100 遼寧省鳳城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