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賢平 曹海波
手摸點按法配合椎弓根螺釘治療胸腰椎骨折的臨床研究
劉賢平 曹海波
目的探討手摸點按法配合椎弓根螺釘治療胸腰椎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 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每組30例。對照組采取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 觀察組采用手摸點按法配合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手術前后Cobb角、首次離床時間及住院時間。結果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50.32±6.37)min明顯短于對照組的(73.19±9.65)min,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引流量分別為 (62.81±8.37)ml、(20.32±2.68)ml, 均少于對照組 (115.24±10.09)ml、(87.39±6.78)ml, 兩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測量結果顯示, 兩組患者術前Cobb角度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7.13±2.13)°VS (26.99±1.52)°, P>0.05];術后2 d、術后3個月觀察組患者Cobb角度數分別為(15.02±0.32)°、(15.23±0.41)°, 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6.47±0.59)°、(17.18±0.66)° ,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首次離床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分別為(5.25±0.67)d和(8.29±1.34)d, 均少于對照組(7.26±1.01)d和(11.27±1.69)d,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手摸點按法配合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胸腰椎骨折可明顯縮短手術時間, 有效矯正患者脊椎后凸畸形, 并縮短住院時間, 其臨床效果優于單獨行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
手摸點按法;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胸腰椎骨折
胸腰椎骨折在脊柱骨折中所占比例較高, 其主要臨床特征為脊柱不穩定性。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是一種高效的治療胸腰椎骨折的手術方式, 可為患者脊柱提供堅強、即刻的三柱穩定[1-3]。目前中醫手法復位已經用于多種骨折的治療中,并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4-7]。本研究以本院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 旨在探討手摸點按法配合椎弓根螺釘治療胸腰椎骨折的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選擇2012年2月~2016年4月入本院行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法將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每組30例。兩組患者性別、平均年齡、平均體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n)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n)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 性別 平均年齡(歲) 平均體重(kg)男女觀察組 30 17 13 48.70±6.77 58.20±8.50對照組 30 16 14 47.96±6.89 59.05±8.62χ2/t 0.067 0.420 0.385 P>0.05 >0.05 >0.05
1.2 入選及排除標準入選標準:①單節段胸腰椎骨折,且無合并傷者;②骨折1周內者;③椎體骨折塊后移侵犯椎管者;④肌肉骨骼系統損傷者。排除標準:①排除有嚴重的椎管內占位者;②排除伴有多個椎體壓縮性骨折者;③排除合并腦胸腹等復合傷者;④排除嚴重心臟疾病者;⑤排除局部感染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患者采用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進行治療。治療過程如下:患者全身麻醉后, 采用C型臂X線機進行定位, 將患者傷錐的4個椎弓根根部作為中心, 作出4個長約1.5 cm的切口。將定位導針置于椎弓根點處, 插入擴張管、清除軟組織并進行止血, 將椎弓根的進針點顯露出。按照解剖標志, 擰入將后開口椎弓根螺釘。采用適當長度的連接桿固定脊柱, 最后進行逐層縫合。
1.3.2 觀察組患者采用手摸點按法配合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手摸點按法步驟:患者俯臥, 分別與頭胸部、髂嵴以及雙腿部下方墊軟墊, 兩名助手分別位于患者的頭側、足側, 助手將患者雙踝握住, 逐漸用力進行牽引, 術者重疊雙手壓于患者骨折后凸部位, 下壓深度約為4~6 cm, 拉開壓縮椎體。手摸點按法結束后行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
1.4 觀察指標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首次離床時間以及住院時間, 同時采用X線片分別于術前、術后2 d、術后3個月測量并比較兩組患者脊柱后凸Cobb角。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50.32±6.37)min明顯短于對照組的(73.19±9.65)min,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引流量分別為(62.81±8.37)ml、(20.32±2.68)ml, 均少于對照組分別為(115.24±10.09)ml、(87.39±6.78)ml, 兩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Cobb角比較測量結果顯示, 兩組患者術前Cobb角度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7.13±2.13)° VS (26.99±1.52)°, P>0.05];術后2 d、術后3個月觀察組患者Cobb角度數分別為(15.02±0.32)°、(15.23±0.41)°,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6.47±0.59)°、(17.18±0.66)°,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兩組患者首次離床時間、住院時間比較觀察組患者首次離床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分別為(5.25±0.67)d和(8.29±1.34)d, 對照組分別為(7.26±1.01)d和(11.27±1.69)d,兩組首次離床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4。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術后引流量(ml)觀察組 30 50.32±6.37a62.81±8.37a20.32±2.68a對照組 30 73.19±9.65 115.24±10.09 87.39±6.78 t 10.833 21.905 50.389 P<0.05 <0.05 <0.05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Cobb角比較, °)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Cobb角比較, °)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術前 術后2 d 術后3個月觀察組 30 27.13±2.13 15.02±0.32a15.23±0.41a對照組 30 26.99±1.52 16.47±0.59 17.18±0.66 t 0.293 11.833 13.746 P>0.05 <0.05 <0.05
表4 兩組患者首次離床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d)

表4 兩組患者首次離床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d)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首次離床時間 住院時間觀察組 30 5.25±0.67a8.29±1.34a對照組 30 7.26±1.01 11.27±1.69 t 9.083 7.568 P<0.05 <0.05
臨床研究證實, 胸腰椎骨折由于具有脊柱不穩定性的特點, 若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 可能引起患者神經功能受損甚至導致一系列并發癥的發生[8]。當前臨床中認為治療胸腰椎骨折的主要問題在于如何緩解患者脊髓壓迫、矯正骨折畸形以及恢復脊柱的穩定性, 而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用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療已經取得較好的效果, 該手術方式可有效減少患者住院時間, 與此同時還能夠減少胸腰椎骨折術后脊柱后凸畸形的發生率[9]。近年來多項臨床研究表明, 中醫手法復位對于骨折畸形的治療效果顯著[10], 為此, 本研究將手摸點按法與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相結合, 以期探尋治療針胸腰椎骨折的更有效方式。
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手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說明手摸點按法可提高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的安全性。此外, 本研究中兩組患者術后Cobb角度數均較術前發生了明顯的改善, 說明兩種方式均有利于改善患者脊椎后凸畸形的情況, 而觀察組患者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 這與其他同類型研究結論相一致。已有研究指出, 將過伸牽引彈性按壓法與經皮椎體成形術相結合, 可有效改善骨折患者傷椎高度、矯正脊柱后凸畸形、減少患者疼痛感, 有利于患者脊柱功能的恢復, 其療效明顯優于單獨行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另有研究表明, 手法復位可有效緩解傷椎椎體內部壓力, 切有助于傷椎的高度的恢復[11-13]。
綜上所述, 手摸點按法配合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可明顯縮短胸腰椎骨折患者手術時間, 降低患者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引流量, 有效矯正患者脊椎后凸畸形, 并縮短住院時間,其臨床效果優于單獨行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
[1] 張君.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胸腰椎骨折的臨床療效觀察.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17, 25(2):187-189.
[2] 汪東, 牛國旗.經皮椎體成形術及椎體后凸成形術的現狀及進展.中華全科醫學, 2014, 12(4):625-627.
[3] 張文志, 尚希福, 段麗群, 等.微創經皮與傳統開放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的臨床對比研究.中華骨與關節外科雜志, 2012, 5(2):106-111.
[4] 段麗群, 張文志, 尚希福, 等.微創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胸腰椎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頸腰痛雜志, 2012, 33(5):336-339.
[5] 唐康, 張文志, 段麗群, 等.微創經皮椎弓根螺釘聯合傷椎置釘治療胸腰段脊椎骨折.臨床骨科雜志, 2014(3):253-257.
[6] 邱大權, 張文志, 李旭, 等.經皮單平面螺釘微創治療胸腰椎骨折的臨床療效研究.頸腰痛雜志, 2017, 38(1):9-13.
[7] 牛強衛.手法復位聯合經皮椎體成形術和中醫骨折三期辨證用藥治療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的臨床研究.中醫正骨,2017, 29(4):16-22.
[8] 聶鋒鋒, 張英華, 黃壽國, 等.經皮微創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與開放手術治療胸腰椎骨折:Cobb’s角與椎體前緣高度恢復的比較.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4, 18(44):7094-7099.
[9] 簡旭華, 曾建紅, 劉立華, 等.經皮椎體成形聯合即時手法復位治療胸腰椎體壓縮骨折.中國實用醫藥, 2012, 7(7):34-35.
[10] 王茂澎.中醫骨折三期辨證治療在老年原發性骨質疏松性新鮮腰椎壓縮性骨折的應用效果.中國實用醫藥, 2017, 12(14):126-127.
[11] 隆曼利, 楊穎, 鐘小芳, 等.圍術期護理在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 27(6):162-164.
[12] 譚志宏, 魯鵬, 林涌鵬, 等.中西醫結合治療高齡重癥胸腰椎壓縮骨折臨床觀察.新中醫, 2012, 44(4):47-49.
[13] 何升華, 馬篤軍, 余偉吉, 等.過伸牽引彈性按壓法聯合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的臨床研究.中醫正骨, 2014, 26(3):25-2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8.029
2017-07-19]
332600 江西省都昌縣縣中醫院骨二科(劉賢平);江西省都昌縣萬戶鎮衛生院骨傷科(曹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