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文麗 馬怡茹 吳國斌
兒科專家門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藥物治療分析
任文麗 馬怡茹 吳國斌
目的探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藥物治療方法及其效果, 為臨床治療和藥物選擇提供依據。方法8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 依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3例。對照組患兒采用單磷酸阿糖腺苷注射液治療, 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采用炎琥寧注射液治療。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癥狀緩解時間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治療后,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35%,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9.0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咳嗽退熱時間、咽痛緩解時間和體溫降低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結論炎琥寧注射液聯合單磷酸阿糖腺苷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療效顯著, 安全性高, 值得推廣。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炎琥寧注射液;單磷酸阿糖腺苷;兒科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及咽喉部急性炎癥的總稱, 包括普通感冒、咽炎、喉炎、咽結膜熱、皰疹性咽峽炎和細菌性咽-扁桃體炎等疾病類型, 該病在臨床上十分常見, 多呈自限性, 尤其好發于兒童。受感染性炎性反應影響, 患兒常有鼻塞、咳嗽、流涕、咳痰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 目前以對癥治療為主。由于小兒的呼吸管管腔尚未發育成熟, 呼吸道黏膜柔嫩且纖毛功能較弱, 咳嗽排痰能力較差, 呼吸道炎癥分泌物增加時可堵塞呼吸道, 甚至出現窒息現象, 因此臨床治療時應及時解除鼻塞, 緩解或消除流涕、咳嗽、咳痰等癥狀,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1-3]。目前, 臨床用于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藥物較多, 療效也存在差異, 本研究炎琥寧注射液聯合單磷酸阿糖腺苷注射液治療本病的療效, 以期為臨床應用提供參考,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本院兒科專家門診2016年1~12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86例為研究對象, 均符合《實用兒科學》有關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診斷標準[2], 依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3例。觀察組中男22例, 女21例;年齡1~8歲, 平均年齡(5.32±1.44)歲;病程1~3 d, 平均病程(1.5±0.6)d。對照組中男20例, 女23例;年齡1~7歲, 平均年齡(5.29±1.43)歲;病程1~4 d, 平均病程(1.7±0.4)d。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觀察組患兒采用炎琥寧注射液(輔仁藥業集團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68102)溶入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后靜脈滴注治療, 1次/d。并給予單磷酸阿糖腺苷注射液5~10 mg/(kg·d)(海口奇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57904)溶入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后靜脈滴注, 1次/d。對照組患兒僅采用單磷酸阿糖腺苷注射液溶入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后靜脈滴注治療, 用法用量與觀察組一致。
兩組患兒均給予糾正脫水、補液、退熱和糾正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等對癥治療, 體溫恢復正常患兒臨床體征消失后3 d停藥, 兩組療程均為7 d。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比較兩組患兒治療效果,包括: 顯效:治療3 d后患兒體溫恢復正常, 各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或消失;好轉:治療3 d后體溫降至<37.5℃, 癥狀及體征好轉;無效:治療3 d后體溫及各癥狀體征無改善或進一步加重。總有效率=顯效率+好轉率[4]。 統計兩組患兒的咳嗽退熱時間、咽痛緩解時間、體溫降低時間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治療后,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35%,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9.0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 1。
2.2 兩組患兒癥狀緩解時間比較觀察組患兒咳嗽退熱時間、咽痛緩解時間和體溫降低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n, n(%)]
表2 兩組患兒各癥狀緩解時間比較, d)

表2 兩組患兒各癥狀緩解時間比較, d)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咳嗽退熱時間 咽痛緩解時間 體溫降低時間對照組 43 4.8±1.7 4.4±1.2 2.2±1.4觀察組 43 3.2±0.6a3.3±0.9a1.1±0.5a
2.3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情況兩組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本院兒科專家門診是門診中的重點窗口科室, 接診的多為0~14歲的患兒, 診療質量較高, 受到了患兒家長的廣泛認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由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 是兒科常見病和多發病, 居小兒常見病第一位,如不及時治療可能發展為支氣管炎甚至肺炎, 引起多種并發癥, 因而應給予足夠重視, 合理選擇藥物進行治療[5-7]。
炎琥寧注射液為純中藥制劑, 是對穿心蓮內酯結構(從天然植物穿心蓮葉中所提取的有效成分)進行改造, 并經人工合成取得的穿心蓮內酯琥珀酸半酯制成的鉀鈉鹽, 其主要成分有穿心蓮酯、穿心蓮內酯、新穿心蓮內酯和脫氧穿心蓮內酯等[8,9]。其中穿心蓮內酯可抑制肺炎雙球菌與溶血性鏈球菌所導致的體溫升高, 有效緩解患兒癥狀, 縮短其病程,并促進炎癥吸收。穿心蓮內酯衍生物可抑制毒包膜糖基蛋白裂解, 防止病毒入侵細胞進而發揮細胞保護作用[4,10]。此外,脫水穿心蓮內酯琥珀酸單酯還能干擾侵入細胞內病毒復制進程。藥理研究證實炎琥寧具有抗炎、解熱、鎮痛和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功能等作用, 提升中性粒細胞吞噬能力和體液免疫能力, 并能有效提高血清溶菌酶含量, 因而其具有抗菌、抗病毒雙重功效, 并能顯著提高機體免疫力[11,12]。單磷酸阿糖腺苷是一種廣譜抗病毒藥物, 為強單磷酸次黃嘌呤核苷脫氫酶抑制劑, 可通過抑制單磷酸次黃嘌呤核苷脫氫酶阻礙病毒核酸合成, 具有抗病毒、調節免疫和抗腫瘤等作用。兩種藥物聯合使用能進一步增強抗病毒作用, 并能有效緩解患兒驚厥、體溫升高等癥狀[13]。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咳嗽退熱、咽痛緩解和體溫降低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 且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表明聯用炎琥寧和單磷酸阿糖腺苷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染療效顯著, 能迅速緩解患兒各癥狀體征, 且安全性高。但需要注意的是, 在使用炎琥寧注射液治療時應掌握配伍禁忌, 如治療過程中患兒出現氣短、發熱等現象應停止用藥, 以提高確保用藥安全。
綜上所述, 聯用炎琥寧和單磷酸阿糖腺苷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療效顯著, 安全性高, 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1] 王玉芳, 李雪蘭.2013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臨床特點與治療效果研究.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5, 25(16):3814-3815,3818.
[2] 黃曉暉, 蔡德.兒科門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藥物應用合理性分析.當代醫學, 2014, 20(1):21-22.
[3] 張小明.炎琥寧注射液與利巴韋林治療兒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臨床研究.北方藥學, 2014, 11(3):38-39.
[4] 趙德春, 徐能潮, 王軍.炎琥寧聯合α干擾素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觀察.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5, 26(3):566-567, 578.
[5] 馬細梅.兒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分析.中國醫藥指南, 2015, 13(29):139-140.
[6] 林意菊, 聶彩霞, 楊磊, 等.兒科上呼吸道感染的處方用藥分析與評價.中國執業藥師, 2016(2):15-18.
[7] 謝永忠.兒科門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藥合理性評價與干預效果分析.安徽醫藥, 2016, 20(9):1784-1786.
[8] 許盈, 韋桂園.我院兒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處方用藥分析.兒科藥學雜志, 2017(5):42-44.
[9] 吳滌心, 曾曉紅.中成藥辨證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療效分析.新疆中醫藥, 2015, 33(3):22-23.
[10] 顧玉紅.探討并比較炎琥寧注射液與利巴韋林治療兒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臨床效果.醫學信息, 2016, 29(24):114-115.
[11] 黎家宏.炎琥寧注射液聯合利巴韋林治療兒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分析.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5, 26(1):124-125.
[12] 景建華.單磷酸阿糖腺苷聯合熱毒寧治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觀察.中國實用醫藥, 2014, 9(31):176-177.
[13] 李平.單磷酸阿糖腺甘治療小兒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療效觀察.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6, 27(16):2993-2994.
Analysis of drug treatment for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outpatients of pediatric experts
REN Wen-li, MA Yi-ru, WU Guo-bi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13th Division Red Star Hospital, Hami 839000, China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treatment and effect of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nd provided basis for its clinical treatment and drug selection.MethodsA total of 86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children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denine arabinoside monophosphate injec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Yanhuning injection.Comparison were made on clinical efficacy, symptom remission time and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wo groups.Results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s 95.35% than 79.07%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horter cough disappearance time, sore throat remission time and body temperature reduction ti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Both groups had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ConclusionCombination of Yanhuning injection and adenine arabinoside monophosphate provides remarkable efficacy in treating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ith high safety.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Yanhuning injection; Adenine arabinoside monophosphate; Pediatric department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8.037
2017-08-02]
839000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紅星醫院兒科(任文麗), 藥劑科(馬怡茹 吳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