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器工業協會/
行業展望/INDUSTRY OBSERVATION
電工行業2017年上半年經濟運行分析及2017年全年走勢預測
/中國電器工業協會/

在過去30多年中,中國經濟總體呈周期性波動。在周期性波動中,一般說經濟下滑到底部后還會反彈到原來的高度,但這次不同以往,不僅有周期性的波動,且經濟增速在換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中國經濟年均超10%的高速增長時代已經結束,邁入了增長放緩轉而尋求穩定增長的“新常態”。
從宏觀經濟來看,未來五年中國經濟增長都是增速放緩的過程。2016年GDP增幅為6.7%,創十年來新低,未來五年預計還會繼續走低。也就是說,高速增長的時代結束了,經濟進入新的增長階段。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積極探索行業發展新路徑,在《中國制造2025》及相關政策的引領下,主動適應發展的新常態,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有效供給,加快轉型升級,加大企業智能化改造力度,加強質量品牌建設,促進行業由量的增長轉變為質的提升。上半年電工行業主要經濟指標繼續呈現恢復性增長,發展態勢穩中向好。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2017年上半年發展勢頭良好,1~6月全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9477.99億元,同比增長9.76%;實現利潤總額1697.97億元,同比增長9.24%。

2017年1~6月電工行業主要財務指標表
重點統計的產品產量增速明顯,特別是燃氣輪機和電焊機等產品保持了較高的增速。重點統計的產品大部分保持了高速增長,一方面是因為經濟形勢的好轉,另外這與上年基數低也不無關系。
在國家重點輸電通道建設項目和配電網建設改造以及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拉動下,輸變電相關產品保持增長,其中,輸變電相關的變壓器同比增長3.68%,其中大型電力變壓器同比增長17.49%,電力電容器增長13.6%,高壓開關設備(11萬伏以上)同比增長20.91%,電力電纜同比增長5.99%,絕緣制品同比增長12.06%。
外貿形勢有所改觀,實現正增長。1~6月進出口總額751.12億美元,同比增長6.19%;進口額247.14億美元,同比增長8.89%;出口額503.98億美元,同比增長4.91%。
2017年1~6月電源建設投資完成額為1046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64億元。其中水電建設投資214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3億元;火電建設投資313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了66億元;核電建設投資183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了35億元,投資情況整體呈現投資下降趨勢。2017年1~6月發電設備新增裝機容量5056萬千瓦,較去年同期減少了643萬千瓦。其中水電新增裝機容量564萬千瓦,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27萬千瓦;火電新增裝機容量1421萬千瓦,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290萬千瓦。
2017年1~6月電網建設投資完成額2398億元,盡管較去年同期增加了218億元。2017年1~6月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容量14629萬千伏安,較去年同期增加了3133萬千伏安。新增220千伏及以上線路長度22768千米,較去年同期增加了7967千米。
2017年1~6月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數1790小時,較去年同期減少了7小時。其中水電累計平均利用小時數1514小時,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44小時,火電累計平均利用小時數2010小時,較去年同期增加了46小時。

2017年1~6月份電工行業主要產品產量完成情況
國家能源局聯系發布5項有關煤電持續健康發展的文件,環境保護部1號令《電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交通運輸部2016年62號令《交通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規定》對電工行業特別是煤電裝備行業產生了重大影響。

2017年1~6月電工行業進出口情況

2017年1~6月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一覽表
從行業重點企業反映的情況看,傳統的發電設備行業由于受產能過剩嚴重而市場需求不足的影響,預計2017年火電、水電等傳統發電設備行業的產銷量將比2016年有所下滑。
“十三五”期間,風電新增投產0.79億千瓦以上,太陽能發電新增投產0.68億千瓦以上。2020年,全國風電裝機達到2.1億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風電500萬千瓦左右;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1.1億千瓦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6000萬千瓦以上、光熱發電500萬千瓦。
一是光伏:國家能源局最新發布的2016年光伏發電統計數據顯示,截至新增裝機規模2000萬千瓦;在太陽能發電領域,中國年內計劃安排新開工建設規模2000萬千瓦,新增裝機規模1800萬千瓦。

2017年將是風電行業爬坡過坎的重要一年,一方面通過電力系統調峰能力改造、利益調整等方式,解決存量風電并網消納問題,另一方面通過參與電力市場競爭拓展裝機增量空間。短期內,棄風限電仍是風電行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2016年底,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3454萬千瓦(34.54吉瓦),累計裝機容量7742萬千瓦(77.42吉瓦),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均為全球第一。其中,光伏電站累計裝機容量6710萬千瓦,分布式累計裝機容量1032萬千瓦。全年發電量662億千瓦時,占我國全年總發電量的1%。
國家能源局將在2017年嚴格控制新建的新能源項目,對棄風率超過20%、棄光率超過5%的省份,暫停安排新建風電、光伏發電。根據2016年12月27日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2017年將新增風電并網裝機容量2000萬千瓦、新增光伏發電并網裝機容量1800萬千瓦。預計在2017年棄風棄光現象仍然會比較嚴重。
二是風電:在風電領域,中國年內計劃安排新開工建設規模2500萬千瓦,

在核電領域,中國年內計劃建成三門1號機組、福清4號機組、陽江4號機組、海陽1號機組、臺山1號機組等項目,新增裝機規模641萬千瓦;將積極推進具備條件項目的核準建設,年內計劃開工8臺機組。與此同時,中國還將推進三門3、4號機組,寧德5、6號機組,漳州1、2號機組,惠州1、2號機組等項目前期工作,項目規模986萬千瓦。
預計2017年乃至更長時期,核電的發展將加快。
“十三五”期間合理布局能源富集地區外送,建設特高壓輸電和常規輸電技術的“西電東送”輸電通道,新增規模1.3億千瓦,達到2.7億千瓦左右;電網主網架進一步優化,省間聯絡線進一步加強,形成規模合理的同步電網。嚴格控制電網建設成本。全國新增500千伏及以上交流線路9.2萬公里,變電容量9.2億千伏安。
能源互聯網已經在國內外科技和產業界形成共識,成為繼互聯網、物聯網之后拉動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配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我國也將在能源互聯網(特高壓輸電網絡)建設方面大做“文章”,這對電工行業來說,也是大的“利好”。
對于存在的問題除了反映比較普遍的貨款回收難之外,我會還把分行業反映的一些問題提出來,雖然不具備太多的共性,但對于分行業來說,反映也比較強烈,呼聲比較高,希望能夠得到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更期待能得到解決。
目前從產品產量看中國電工行業世界第一,但中國電工行業在工藝、設計、制造、標準體系、節能環保等方面還與國外一定差距。
例如,據統計,國外知名企業在低壓電器新產品科研、研發投入上可達到總銷售額8%~10%左右。而中國低壓電器行業平均投入在總銷售額的1%~2%,大企業和集團企業一般也只在3%左右,差距一目了然。

在全球能源革命的大背景下,如果中國電工行業不加大科研與新產品研發投入,不加大基礎共性技術研究,快速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必將阻礙我國電工行業可持續發展,并失去市場競爭能力。
1998年,在國務院機構改革背景下,原機械部撤銷,很多附屬設備電力設備制造企業被劃轉到地方國資委,原屬于各省電力公司的三產中也有部分電力設備生產企業,民營電力設備生產企業也逐步增多。較多的企業種類、較低的進入壁壘,導致生產廠商眾多。僅變壓器生產企業,國內就有1000多家,行業TOP10的集中度只有20%左右。實際上除少數高端產品外,產業總體技術含量不高,產品結構雷同。行業突出表現是廠家眾多、高端產能不足、中低端產能過剩、競爭手段復雜多樣、價格競爭異常激烈,造成企業增產不增收,增收不增效,處于微利經營或虧損經營的狀態。這種不合理的產業組織結構,影響行業總體資源配置效率。
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資本轉換空間窄、應對危機能力差,在工業經濟普遍下行的過程中,受影響最深,且不易恢復。隨著大規模定制時代的到來,中小型企業的市場戰略地位日益增強,改善中小企業生存環境,尤其是改善中小企業在經濟下行周期中因資金鏈斷裂造成的融資難、融資貴等非經營性問題迫在眉睫。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設立“中國制造2025”專項資金,啟動一批重大標志性項目和技改工程,同時在“中國制造+互聯網”上盡快取得突破。行業要以此為契機,促進中國制造邁向中高端。
建議大力發展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電工電器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依靠生產高科技含量的電工電器產品來搶占國際市場。”對這些項目(技術和產品)的確定,從技術角度應當以國家鼓勵引進技術目錄為基礎,結合本行業特別是亟待突破的技術難點等實際情況;從產品角度,一是以國家鼓勵進口高技術產品的相關目錄為主,二是參照近一兩年來進出口貿易中逆差大的產品。
一是希望擴大減稅企業范圍;二是在削減過剩產能過程中,對電工行業需要減負裁員的企業員工給予一定補貼。
預計2017年整個電工行業產銷將可實現5%~7%的增長;利潤同比增長5%~7%。從進出口情況看,人民幣貶值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出口,但由于國際市場外需不足,出口形勢不會樂觀。所以,無論是進口還是出口能維持2016年的水平就算是比較理想了。從固定資產投資看,目前電工行業的同比增幅還在10%左右,與整個機械工業投資增幅基本保持一致,2017年仍可能延續這一態勢。
2017.08.DQGY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