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能智庫研究員 鄒兆喜/
產業觀察/INDUSTRY PERSPECTIVE
2017年我國能源發展形勢分析
/中能智庫研究員 鄒兆喜/

由中國能源研究會組織專家編寫的《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17》日前發布,報告對我國2016年能源消費、投資、生產、價格、裝備以及電力市場等方面進行了詳盡的統計與分析,并對2017年能源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在認真研讀下,結合我國能源整體發展形勢與世界能源發展趨勢,筆者對2017年我國能源發展做以下分析。
要限制煤炭消費,但短期內煤炭仍會占據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的主導地位;要發展清潔能源,但是從成本及技術情況來看,清潔能源成為主力的路還很漫長。這就是當前我國能源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決策與市場搖擺,期望與無奈共存。2017年是我國能源體制改革重要的一年,格局重塑關鍵的一年,同時對廣大能源企業來講,也可能是決定興衰成敗的一年。
煤炭市場和企業情況可謂是冰火兩重天。煤炭行業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抓領域,近來行業發展變動頻繁——相關政策密集出臺,煤礦企業兼并重組力度加大,涉煤央企持續退出,一批煤礦緩建、停建、關停,行業信心受到很大影響。但是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對能源的需求穩步提升,煤炭在保能源供應、保經濟增長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仍是能源結構中的老大哥,短期內不會受到太大的挑戰。從市場發展來看,我國煤炭產能總量依然較大,煤炭市場產能大于需求的現狀依舊持續,在政策與市場的多方作用下,2017年煤炭行業將從供應偏緊逐漸走向供需平衡,煤炭價格預計穩定在550~600元/噸的合理區間;CR煉焦煤價格指數將穩定在1200~1300元/噸。從企業發展角度,生存還是滅亡,是目前我國煤炭企業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作用下,煤炭企業將加快重組、調整結構,尤其大型煤炭生產企業,將加快從單一生產型企業向煤電一體的綜合型企業邁進,這對企業來講,是很大的挑戰,同時也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煤炭企業轉型發展的大戰役拉開序幕,戰爭中難免有死傷。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在很多中小型煤炭生產企業被淘汰、兼并的同時,一些處于一、二線的有眼光、有資本、有影響力的電力、煤炭企業將趁勢而起,有望借助兼并重組造就出數個新的能源行業巨頭,這種趨勢將受到原有電力巨頭的強力阻擊,市場、技術、成本、規模的多方位戰爭在所暫免。總的來講,2017年煤炭供應與價格趨穩,但是行業發展暗流涌動,企業兼并、重組大戰逐漸升級,近兩年內近半能源企業將被波及,無法獨善其身。
目前我國油氣行業面臨兩個主題,一是加大開采,二是加快改革。與煤炭不同,我國油氣行業雖然發展時間不短,但仍只處于勘探中期 、早期,具有較大的勘探開發潛力。加強油氣勘探開發,保障國內資源供給是“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指出的重要任務,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石油發展“十三五”規劃》以及《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為各自未來幾年發展確立了保障目標,鑒于目前我國三大油田的產量逐步下降,油氣產量與消費量的差距逐漸拉大,以及我國油氣的消費仍大量依賴于進口的國情,加強勘探開發勢在必行。2016年,我國油氣行業在再平衡進程中艱難前行,2017年石油市場供需重歸平衡,經過一段痛苦的經歷,油價迎來實質性回升;天然氣供需寬松加劇,市場再平衡尚需時日。隨著能源結構的調整加快,尤其受到新能源沖擊較大,為保持行業的發展勢頭與地位,油氣行業一方面要進行技術提升與改造,另一方面需要主動進行市場化改革。年內將推出的《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有望成為行業發展的風向標和轉折點,相關實施細則和配套政策將對油氣企業發展產生較大影響,甚至打亂一些企業的戰略與業務方向。
作為清潔能源,也是我國發展最早、最成熟的能源,水電(能)是我國目前發展最為平穩的能源形式,在能源體制改革、實現減排目標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雖然自身技術、市場適應相對較好,但是我國水電發展同樣不容樂觀。水電發展的問題一是受制于輸電技術,棄水現象仍然無法避免;二是能源體制改革落實未到位,高成本與低價格存在落差。在我國水電比較發達的地區,例如川、鄂、滇三地,由于特高壓、跨域傳輸的技術與制度還存在一定障礙,致使水電階段性過剩現象長期存在,進而出現棄水現象。想要解決此問題,首先需要加大水電優先上網,另外需要加快國家特高壓建設與投運。水電綜合成本高,但是在價格方面卻處于略勢。目前我國大多數水電站使用成本加成電價,看似較為靈活,但是由于各地價格管制的實行,水力發電上網電價長期低于火電,更勿論其他新能源電價。好消息是,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國家能源局關于有序放開發用電計劃工作的通知》提出“其他發電機組均可參與市場交易,應充分預留優先發電的空間,按照煤電、氣電、可調節水電、核電、不可調節水電、風電及光伏的先后次序,有步驟放開發用電計劃”,水電上網價的開放將有望近期施行,有利于水電的發展。總的來看,水電具有新能源清潔、可再生的優勢,同時又具有傳統能源的發展基礎和經驗,在現今煤炭受壓,新能源又難以挑大梁的時期,水電作為過渡期最重要的能源形式,近幾年都將有很好的發展。

新能源主要包括風能、太陽能、核能、生物質能、地熱、潮汐能等。清潔、可持續(核能除外)是新能源的重要特征,成為未來能源的主力軍是大勢所趨。但是由于目前我國新能源的發電成本在傳統能源之上,技術還欠成熟,在過去數十年中仍然主要依賴于政策補貼蹣跚前行。缺乏壓力就缺少動力,在長期政策保護下,在廣大企業對前景的高度認可下,我國新能源利用技術卻一直沒有突破性的進展,倒是出現了頗多以新能源的名義粗制濫造、集體騙補的案例存在。目前無論是風電、光伏,都已經步入“政策退坡期”,上網標桿電價已經多次下調,企業熱情消退,“棄風、棄光、限電”現象嚴重,這是政策保護的后遺癥。分領域來看,光伏是目前最受關注、最受期待的能源,除工業、通信外,應積極發展光伏扶貧、光伏農業、光伏小鎮等特殊形式,擴大應用領域,但是同時要注意加強質量、提高利用效率;我國的風能資源豐富,可開發的風電場分布很廣,尤其是東北、華北、西北、東南沿海等地,可以大力開發風能利用,有的地方還可以和地方特色旅游聯系起來進行綜合開發。從國家政策態度來看,風能的前景較好,但總體來講市場將繼續不慍不火,缺少變動;核電是一個矛盾體,2017年數個國家宣布停止核電,我國和數個國家同時又大力發展核電——廢核與挺核共存,體現了目前我國核電發展的幾個最受關注的問題:技術、安全、成本。我國核電技術發展較快,目前已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從我國目前核電發展基礎來講,發展核電肯定是利大于弊。日前中核集團與比爾·蓋茨合作共同推進第四代核電技術,對我國核電發展來講,也是一個很好的推動。新老交替,是不破的主題。以風能、光伏、核能為代表的新能源行業的未來發展,不能再依靠政策保護,而應該積極尋求技術突破,積極適應市場,勇擔大梁。在國家的積極調控下,新能源的消納矛盾會進一步緩解,再加上本身的優勢,新能源仍舊被看作是能源行業的“藍海”,得到眾多企業的追捧,但想要取代煤炭的主導地位,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隨著能源行業“十三五”規劃的發布,我國能源發展思路和目標、改革的方向和路徑進一步明晰,壓煤、穩氣、增風光將是近些年不變的堅持。2016年我國能源行業發展態勢較好,隨著國家經濟的平穩發展,一系列能源政策規劃的實施,我國將繼續加大力度進行能源體制改革。我們預測2017全年我國能源從消費、投資、生產、價格等方面總體發展勢頭良好。分行業,煤炭行業在經歷了多次政策限制、價格多番變動后,有望量減價穩,企業兼并重組將成為今年主題;新能源將探索突破技術桎梏,逐漸跳出政策保護,向自己應有的位置靠近;水電作為一個特殊存在,將形成新舊兩個帶頭大哥權力交接的緩沖帶,保障整個能源行業的健康發展。以上我們都是分開來談各類能源形式發展,實際上隨著能源互聯網概念的提出與實踐,通盤考慮和運營大能源有望成為現實。近年我國能源互聯網技術發展較為火熱,從概念、理論過渡到實踐,將進一步解決電價不均、消納不穩、區域失衡等難題,這將對我國整體能源,尤其是新能源發展起到巨大的融合、推動作用。但這涉及到儲能、轉換、分布式管理與協同控制等多個難題,明顯不是一兩年間能夠解決的。
2017年,在整個能源行業相對平穩發展的同時,我們必須要看到平靜下的暗流涌動。今年將是我國能源行業變革較為重要的一年,承上啟下的一年,對于企業來講,如何適應變革尤為重要,故步自封很可能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