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
市場透視/MARKET PERSPECTIVE
2017年上半年機電產品對外貿易情況分析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


2017年上半年,我國機電產品進出口總額9780.8億美元,同比(下同)增長8.3%,占全商品進出口總額的51.2%。其中,出口5992.6億美元,增長8.2%,占全商品出口額的57.2%;進口3788.2億美元,增長8.6%,占全商品進口額的43.9%;機電貿易順差2204.4億美元,增長7.5%?;赝习肽?,展望下半年,機電外貿形勢基本可以用“上半年溫和向好,下半年謹慎樂觀”來概括。2016年四季度以來,全球經濟復蘇溫和加快,大宗商品價格震蕩走高,國際市場需求有所回暖。2017年上半年機電產品出口穩中向好,但基礎并不穩固,進入下半年,由于國際市場需求可能產生的變化以及去年同期基數升高等因素影響,預計出口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但增速或有所放緩。
對美歐等傳統發達市場增長顯著,主要得益于美國經濟增長穩固以及歐洲經濟復蘇溫和加快所帶來的需求增長。上半年,我國機電產品對美國和歐盟出口額分別為1177.0億美元和1204.7億美元,分別增長13.5%和10.6%,合計占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的36.7%,對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增長貢獻率分別為31.0%和21.8%。
新興市場中,對印度出口194.4億美元,增長25.7%,占我國機電產品出口3.2%,對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增長貢獻率為8.8%。受印度政府推動“印度制造”和太陽能躍進計劃拉動,對印出口手持式無線電話機零件和太陽能電池分別增長232.1%和84.9%;對巴西出口72.3億美元,增長44.8%;對伊朗出口54.9億美元,增長37.1%。對巴西、伊朗等市場出口增長主要得益于大宗商品價格在2016年底開始震蕩回升,新興經濟體經濟向好,市場需求有所釋放。結合近15年的歷史數據分析,我國對伊朗機電產品出口額與原油價格呈高度正相關,伊朗正成為近年來我國機電產品出口新的增量市場。
上半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1523.8億美元,增長12.1%,高于我國對全球出口增速3.9個百分點,占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的25.4%。
上半年,以加工貿易出口2724.0億美元,增長9.4%,占比45.5%;以一般貿易出口2546.6億美元,增長7.7%,占比42.5%。近年來,隨著我國制造業水平的提升和國際分工布局的調整,加工貿易在機電產品出口中所占比重整體呈逐年下降趨勢??紤]到加工貿易方式對國際市場供需變化更加敏感,反應更加快速精準,上半年加工貿易增速高于一般貿易,其增速變化更具先導性。

上半年,我會監測的27大類機電產品(約占機電產品出口總額的87.5%)中,有20大類出口實現增長,約占總出口額的71.6%;7大類出口出現下降,約占總出口額的15.9%。出口增長的大類產品中,通信設備及零件出口924.6億美元,增長6.5%,其中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占62.7%;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部件、零附件出口858.8億美元,增長12.8%,其中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占77.0%;電工器材出口485.2億美元,增長8.4%;日用機械出口338.0億美元,增長11.5%;家用電器及零件出口310.4億美元,增長9.2%。
重點機電產品中,手機、筆記本電腦、存儲部件、汽車、集裝箱等產品上半年出口漲幅較大。上半年,我國手機出口5.4億部,同比下降6.6%,但出口單價的上漲帶動出口額同比增長7.1%,為495.5億美元。出口量的持續下滑及增量向新興市場轉移,顯示手機對出口增長的拉動效應將逐步弱化。筆記本電腦出口306.1億美元,同比增長18.3%。存儲部件出口86.8億美元,增長19.9%,隨著全球集成電路行業新的快速增長周期到來,中國集成電路產能的不斷擴大,未來出口有望繼續增長。汽車整車(包括成套散件)出口61.9億美元,增長23.7%。集裝箱出口35.1億美元,增長101.2%。
上半年,三資企業出口3371.4億美元,增長7.9%,占比56.3%,占比較去年同期下降0.1個百分點;國有企業出口537.0億美元,增長6.5%,占比9.0%,下降0.1個百分點。民營企業出口2081.5億美元,增長9.1%,占比34.7%,上升0.3個百分點。
同期,三資企業進口2510.4億美元,增長8.8%,占比66.3%,上升0.2個百分點;國有企業進口336.7億美元,下降0.3%,占比8.9%,下降0.8個百分點。民營企業進口940.6億美元,增長11.5%,占比24.8%,上升0.6個百分點。
上半年,東部地區機電產品出口5079.1億美元,增長6.6%,占全國出口總值的84.8%,占比較去年同期下降1.2個百分點;進口3212.1億美元,增長7.3%,占全國進口總值的84.8%,占比下降1.0個百分點。中部地區出口4468.6億美元,增長19.0%,占全國出口總值的7.5%,占比提高0.7個百分點。進口284.3億美元,增長9.5%,占全國出口總值的7.5%,占比提高0.1個百分點。西部地區出口466.7億美元,增長16.4%,占全國出口總值的7.8%,占比上升0.5個百分點。進口291.8億美元,增長23.2%,占比上升0.9個百分點。
2016年四季度以來,全球經濟復蘇加快,國際市場需求回升。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將全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由年初的3.4%上調0.1個百分點至3.5%,7月24日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維持這一增長預期。主要發達國家中,美國經濟整體緩慢增長,歐元區經濟加速復蘇,日本經濟短期內仍保持復蘇態勢。在發達經濟體經濟復蘇以及大宗商品價格回升的影響下,新興經濟體經濟整體呈復蘇態勢。根據世界貿易組織最新預測,2017年全球貿易有望增長2.4%,高于2016年1.1個百分點。
上半年,我國制造業PMI各月均處于51.0以上的擴張區間,3月達到最高值51.8。6月當月為51.7,已連續11個月位于榮枯線以上。新出口訂單指數在52.3~53.3之間波動,整體處于高位。市場普遍預期,下半年制造業PMI指數以及新出口訂單指數在榮枯線以上波動為大概率事件。同期,制造業進口指數在50.0~51.2榮枯線以上波動,說明進口需求回升。國際指標方面,反映全球航運業先導經濟指標的波羅的海指數在2016年1月達到317的歷史低位后基本呈上升趨勢,2017年3月達到高點1297,但二季度走弱,表明主要進口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雖有所上升,但貿易增長的基礎仍不夠穩固。
上半年,人民幣兌美元總體穩中有升,未來可能保持區間穩定。同時,由于上半年歐元區經濟復蘇加快,歐元走強,人民幣對歐元由年初的7.3貶值到當前接近8.0,一定程度上利好以歐元作為結算貨幣的企業。通過我會近期問卷調查顯示,企業普遍認為當前人民幣匯率波動是影響出口的主要因素之一。2016年人民幣貶值對出口的促進效應尚未完全顯現,2017年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已呈現升值態勢,短期內匯率波動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壓力,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面對當前人民幣匯率波動,企業應在加快轉型升級、提高產品議價能力的同時更多利用金融工具降低匯率風險。
在反全球化趨勢更加明顯,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我國已成為一些國家采取貿易保護措施的主要對象。上半年,僅我會就參與應對機電產品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案件25起,對外發布產品預警3次。當前我國機電產品面臨的貿易摩擦形勢復雜嚴峻,呈現以下特點:一是高科技及自主知識產權產品重特大敏感案件呈多發態勢,如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產品及電子信息類產品遭貿易救濟調查日趨常態化;二是不僅發達經濟體立案數量大幅上升,印度、阿根廷等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對我機電產品發起的反傾銷調查數量也呈增長態勢;三是貿易摩擦形式更加多樣,發起反傾銷、反補貼和337調查,疊加使用保障措施等多種貿易救濟調查手段的情況頻發,如時隔16年美國再次對我國采取保障措施,我國企業應對難度加大。
美、歐等發達國家陸續出臺政策,吸引制造業回流本土。印度、越南等一些發展中國家正憑借低廉的人工、土地等成本優勢承接部分國際產能轉移。我國面臨更加嚴峻的國際制造業競爭環境,面對這種形勢,我國企業應順應國家政策導向,更加注重核心技術研發、自主品牌打造、產品質量提升、國際營銷以及售后服務網絡建設,主動開展轉型升級,將“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中國品牌”、“中國服務”升級,尋求向價值鏈兩端轉型升級,形成外貿競爭新優勢。
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外貿發展的政策,隨著政策的逐步落地,很多企業已從中受益。自貿區建設在穩步推進,截止到2017年6月,中國已簽署并實施的自貿協定達到15個,涉及23個國家和地區,自貿伙伴遍及亞洲、歐洲、拉美和大洋洲等地。同時,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等重點戰略的逐步推進,將為我國企業提供更多與沿線國家開展互聯互通、深化經濟合作的機遇,有利于推動我國軌道交通、通信設備等大型成套設備和優質機電產品更好地“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
綜上所述,下半年我國機電產品對外貿易形勢將延續上半年的復蘇態勢,但同時也受全球經濟增長、國際需求變化、國際貿易摩擦、國內成本上升以及去年基數變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預計下半年出口將弱于上半年。結合我會對占機電產品出口額約87%的20種商品的出口預測,預計全年機電產品出口增長在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