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亞娜
摘要:現代企業之爭,歸根到底就是人才之爭。人才是企業發展過程中極其重要的資源。企業對于人才不光要有經濟投入,還要有精神和感情投入,目的就是為了留住人才、善用人才,為了防止人才流失。在現今市場經濟環境下一場沒有硝煙的人才爭奪戰已經全面打響,任何一家企業都會注重自身人才隊伍的建設。本文就是基于對企業間人力資源戰略的研究和分析而提出的針對人才隊伍建設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人力資源;戰略;對策
人才是國家的財富,更是企業的財富,未來企業的競爭,必定是人才的競爭。有了人才,就有了市場機會,有了人才就有了企業發展的保證。人才的來源有兩個渠道:一是培養,二是引進。但人才問題又非常特殊。既然是人才,和普通員工的區別在于,企業不僅要用其力,更要用其智。否則,即使留得住其人,也未必留得住其才、用得了其智。因此,對于企業人才問題的解決,還要考慮精神層面的要求,充分發揮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一、企業人力資源戰略主要問題
企業間人才爭奪是指各企業對人才的激烈競爭。在發達國家經濟體中人才爭奪已經成為企業贏得競爭優勢的一個重要手段。目前,我國企業也越來越認識到人才爭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說,一場沒有硝煙的人才爭奪戰已經在我國全面展開。人才爭奪可以發生在公開的人才市場上,也可以發生在兩個特定的企業之間(俗稱“挖人”)。人才市場上展開的人才爭奪是對整個人才市場上人才供給情況做出的積極反應,它通常發生在高校、招聘會、媒體廣告和互聯網上,主要針對那些對當前所在企業感到不滿意的員工或者剛剛進入職場的高校畢業生。而兩個特定企業之間的人才爭奪具有明確的針對性,是一個企業集中招募另一企業所擁有的人才,通過“挖人”,企業不僅獲得人才所擁有的知識、技能,而且還可能獲取競爭對手的技術和商業秘密甚至能夠動搖競爭對手的軍心和士氣。
在中國深入實施供給側改革的關鍵時期,一場前所未有的人才爭奪戰正在全國打響。企業人才難引、人才難留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在企業間人才爭奪大戰的背后,搶人才不易,守人才更難。企業遇到“人才瓶頸”,在培養、引進、評價、激勵人才和人才流動等方面,鼓勵創新的人才政策落實還不是很到位,導致人才請不來、留不住,企業創新借不上人才的力。為人才營造施展創新才華的平臺,引進人才、留住人才,已經成為企業生存發展的重中之重。“人才”成為爭奪的核心焦點。應該說,隨著經濟發展進入知識密集和技術密集時代,“人之貴”愈發凸顯。
人才思動,如何成為人才市場中最有利的競爭者成為當下每個企業決策者都必須關注和深思的議題。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多達795萬人,比去年增加30萬人。那么,企業應如何擦亮自己的雇主品牌,成為這場人才爭奪戰的最終贏家。優厚的物質條件只是把人才吸引過來的第一步,“把人才留下,才是第二步的競爭。
在不少人看來,如今企業生產已市場化,企業需引進多少人才、引進什么樣的人才,最后留住什么人才和給留下人才創造何種機會,應該是企業自己的事,企業完全可通過市場化手段解決這些問題,政府沒必要也沒有責任來事必躬親。話雖這么說,但企業生存發展與政府各類規章制度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政府的制度設計,對企業引進人才、留住人才和給人才提供晉升空間必然會產生巨大影響。
二、企業人力資源戰略對策分析
正確定位人才目標,企業必須通過認真細致的分析來確定哪些人才適合作為爭奪目標。一般來說,企業應該考慮爭奪目標對本企業的價值以及企業需要給他們支付的報酬之間的平衡。為了從人才爭奪中受益,企業必須確保爭奪目標為本企業創造的價值大于企業為此所付出的代價,包括爭奪過程所花費的各種成本和企業日后支付給人才的報酬。對于在公開人才市場上進行的人才爭奪,企業需要根據空缺職位的要求,利用各種有效的識別方法來判斷爭奪目標所擁有的知識、技能等條件與空缺職位的匹配程度。對于兩個特定企業之間的人才爭奪,企業應該將爭奪目標鎖定在那些對本企業的價值高于其當前所在企業價值的人才。
發揮不同爭奪手段之間的協同效應,爭奪人才的手段有多種多樣,企業不應僅僅關注單一手段(如薪酬)而忽略其他手段。不可否認薪酬在人才爭奪過程中所能發揮的重要作用,它關系到人們的生活水平、折射個人的成功和身份以及體現自身的價值。但是我們應該積極主動地考慮采取其他非物質的手段,如培訓機會、企業文化和發展空間等來爭奪所需要的人才。當前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和全面報酬方面的研究一直強調各種人才資源管理實踐之間的協同效應,即1+1>2的作用。
注重人才爭奪的信息支撐,人才爭奪策略的有效性也取決于企業對人才市場信息的掌握程度。人才爭奪是一個動態過程,其他企業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影響人才爭奪的整體格局。因此,只有準確了解其他企業的人才存量和人才管理方法,企業才能設計出一套有效的爭奪策略。應該說,企業需要掌握的信息非常廣泛,包括:①其他企業正在招聘哪一類人才,提供什么樣的條件;②其他企業采取什么樣的招聘方法;③其他企業給人才提供的薪資水平;④其他企業的用人政策;⑤其他企業人才流入的來源和流出的方向;⑥人才市場上有哪些創新的爭奪手段;⑦企業間人才爭奪的攻防模式等等。
完善相應制度,為企業留住人才營造寬松社會環境。政府要進一步消減行政審批事項、為企業降稅減費等方面做好服務保障。在企業引進人才落戶、子女就業升學、人才選拔和職稱晉升等方面實行進一步“簡政放權”。建立人才科學評價體系,為企業人才提供上升渠道和發展空間,營造企業人才成長環境,使企業的人才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參考文獻:
[1]錢振波等.人力資源管理:理論.政策.實踐[M].清華大學出版社,2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