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個優秀工程技術人才必須具備良好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高校工程類專業學生開展創新創業面臨新機遇和挑戰。本文以研究卓越工程師計劃下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主題,在創新創業教育與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融合、校企聯合培養模式構建、學科競賽鍛煉實踐能力、創新創業項目孵化轉化等方面展開討論。以期為基于卓越工程師計劃開展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工作提供建議和參考。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
我國教育部聯合有關部門和行業協(學)會共同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促進我國由工程教育大國邁向工程教育強國的重大舉措。當前,圍繞實現制造強國戰略目標和《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我國正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邁進,急需大量具有創新實踐能力的工程技術人才。一個工程師是否“卓越”,創新創業能力是重要考量標準,創新創業教育正成為卓越工程師培養內在需求。本文以在卓越工程師計劃背景下人才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主題,從四個方面展開分析,以期為卓越工程師計劃下開展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工作提供思考。
一、創新創業教育與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融合
在2014年9月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總理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倡議。當前,創新創業教育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界的熱點和焦點議題,也正是深化高校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一個重要契機。高校在卓越工程師計劃培養方案制定和實施過程中,融合創新創業教育勢在必行。
“卓越計劃”要求學生深度參與到工業企業運行中去,在企業至少一年實踐鍛煉。學生以準工作人員身份深入生產一線、參與項目合作、產品設計開發等工作。工程技術類崗位學生獲得行業最新發展趨勢,研究工程實際問題,使用前沿科研手段;非技術類崗位學生學到企業管理、財務政策、市場營銷、需求分析等創業經營知識。一年企業實踐在內容上已經涵蓋了創新創業兩個方面基本內容。當前,不少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尚難與學生專業融合,自轉和孤島化傾向嚴重,與企業需求和市場脫節。因此學校要以創新創業教育為抓手,結合卓越培養計劃特點,做好頂層設計,課程設計,將創新創業課程知識合理移植卓越培養計劃,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與企業緊密合作,在企業實踐中將創新創業知識深化,是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好機會。
二、校企聯合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模式構建
目前我國的工程學科教育尚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創新”等方面的問題。“卓越計劃”的實施加深了校企聯合的程度,加大了產學研合作力度,構建校企聯合培養人才模式有助于培養創新創業人才。
“卓越計劃”學生要配備雙導師即校內導師與企業導師。在專業老師講授理論課之外,聘請企業專家給學生擔任兼職導師。既可以讓專業導師和企業界人員增進了解,同時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工程實際問題可以迅速轉化為創新研究“項目”,在兩類導師的合作下實現工程問題發現與創新解決的無縫對接,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中訓練學生的工程創新能力并引領工程發展。
“卓越計劃”要促進校企合作共建創新創業基地。學校要合理利用工程學科行業背景和“卓越計劃”與工業企業聯系緊密的優勢,聯合企業共建創新創業實習基地。在創新創業實習基地建立完善的教學質量評價和反饋體系,制定人才培養的“雙軌制”標準即學校學分標準之外增加企業實踐標準,將“課堂”開在企業,由企業導師對學生實踐進行客觀評價打分,加大企業層面的教學參與度,建立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機制。
三、學科競賽鍛煉實踐能力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號召下,具有創新創業特點的學科競賽正日益受到關注?!白吭接媱潯币膭钪笇Ю蠋熀蛯W生帶著在企業一線的實踐成果,參加“第二課堂”的學科競賽。以團中央等部委主辦的被譽為當代大學生科技創新“奧林匹克”盛會的“挑戰杯”大賽和“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為例,兩個競賽每年交叉舉辦,是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大學生“雙創”競賽品牌。學生參加這類大賽,在導師的指導下開展課外學術研究和創業計劃或實踐,不僅增加了實踐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以賽代教”培養他們的實戰運用能力。學校要給予經費支持和相關保障,宣傳優秀典型,鼓勵專業老師指導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校園氛圍。
四、創新創業項目孵化轉化
“卓越計劃”面向工科專業大學生,經過學校和企業的雙重訓練之后,工科專業學生科研實訓項目多,了解一定的企業管理知識和市場熱點,具有天然的創業優勢。“卓越計劃”要充分合理的引導具有創業意愿的學生,緊密聯系企業或科技園區,設立創新創業孵化轉化基地。鼓勵學生結合企業實習過程中了解的客戶需求及市場動向,借助“卓越計劃”打造的創業實踐平臺,將自身的創業項目孵化轉化,借助企業專業力量進一步強化項目落地能力,提高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學校層面要鼓勵有創新創業想法的學生盡早聯系校內外導師,進入實驗室開展創新創業實踐;對有科研成果或創業業績的學生要進行獎勵,對于指導教師要計入年度的科研工作量并優先考慮相關職稱晉升事項。
結語
高校通過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有機融合,能部分解決當前創新創業教育中欠缺的元素,同時創新創業教育也將更好地豐富和促進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開展,真正達到“著力提升學生的工程素養,著力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和工程創新能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師”培養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05):1-9.
[2]魯釗陽.本科創業創新教育實施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評論,2016(03):89-92.
作者簡介:
李志峰(1985- ),男,漢族,上海,工學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