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昨天正式揭曉。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教授理查德·塞勒獲獎,理由是其在“行為經濟學”領域的貢獻。
為何又是美國人獲獎?有人不解,中國這些年經濟發展突飛猛進,背后必然有強大的經濟學理論支撐,為何中國人卻拿不到諾貝爾經濟學獎?
西方經濟學的譜系再宏大,也不是經濟學的全部。能解決發達國家經濟問題的經濟學固然值得稱道,但是能解決發展中國家經濟問題的經濟學同樣是人類思想寶庫中的明珠。諾貝爾經濟學獎只是展示了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成果,地域局限性十分明顯。更何況,經濟學的科學性和創新性不是因為提出了什么,而是在于它能解決什么。西方經濟學在西方經濟危機面前屢屢受挫,已經證明其理論具有內在缺陷。
近些年,世界經濟版圖持續變化,全球增長動力面臨大轉型,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評委們卻仍然固執地囿于對50年前經濟學的理解,而且僅僅只聚焦于西方發達國家,以致諾貝爾經濟學獎幾十年來成為為西方人專設的獎項,“退化”成為捧紅西方學者的工具。這樣的導向和理念,使經濟學的研究禁錮于“象牙塔”,越來越抽象化、數學化,最多只能“束之高閣”,變成只是學者們把玩的游戲,由此也使經濟學的研究與現實經濟社會發展的距離越來越大,對于經濟問題的解釋力越來越弱。
反觀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不斷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新的境界,在世界經濟一片低迷時開創出充滿生機的中國經濟發展道路,給國際社會提供了新的發展典范。
改革開放之初,中國農村貧困人口多達7.7億,貧困發生率達97.5%。短短30多年過去,7億多人擺脫貧困。僅僅2013年至2016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由9899萬人減少至4335萬人,年均減少1391萬人。中國反貧困斗爭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成功經驗,像一盞明燈照亮越來越廣袤的大地,讓全世界更多發展中國家從中看到了希望和方向。
回望世界,時代的變化以及我國發展的廣度和深度遠遠超出了西方經濟學理論的分析框架和思維范式,甚至顛覆了西方經濟學的理論判斷。與西方經濟學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一開始就不是“象牙塔”中的學問,而是一直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不斷創新發展。特別是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但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指導全面建成小康階段的社會主義實踐,而且在執政實踐中不斷開辟當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境界,不斷豐富和發展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內容,從而使中國經濟發展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活躍局面。
建立在中國經濟實踐基礎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還在構建和完善中,正在不斷展示出越來越大的理論魅力和真理力量。我國學者應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既融通中外,又扎根中國大地,腳踏實地把中國的經濟研究好,把中國的經濟問題解決好,在國際學術舞臺上發出更多響亮的中國聲音。經濟學諾貝爾獎頒不頒給中國的經濟學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國對世界有所貢獻,特別是為世界經濟發展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作者是復旦大學教授)
環球時報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