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志
一個迷失的少年
肖鋒出生在建湖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肖鋒還有兩個姐姐,他在家最小。平時,父母總是將好吃的留給他,兩個姐姐把家里所有的雜活都承包了。肖鋒從小失去很多鍛煉機會,不僅生活自理能力差,而且養成霸道不講理、懶惰的壞習慣。
2015年,肖鋒在鎮上某中學讀初一,和章華在同一班上。由于章華身體矮小,肖鋒總是欺負他。有一天,在校門口不遠處肖鋒拿著粗木棒,攔住放學回家的章華:“把身上的錢拿出來!”見章華不給,肖鋒強行從章華衣袋里掏出20元繼續威脅說:“不許告訴任何人,不然打斷你的腿?!?/p>
章華非常害怕不敢跟任何人說此事。沒想到一個星期后,肖鋒又在章華放學回家途中堵住他:“聽說你以前偷過別人的錢,再去偷兩百塊錢,明天中午來這兒把錢給我。”
因為一下拿不出兩百塊錢,章華回到家不得不告訴媽媽。一聽孩子在學校受到欺負還被搶了錢,章媽媽很生氣,撥打了110報警電話。當天晚上,肖鋒被派出所民警帶去核實情況。結果,因為肖鋒屬于未成年人,派出所警官只對他作出行政拘留三天的處罰。
起初,肖鋒父親被孩子搶錢的行為驚了一跳,但是看到孩子沒有受到刑罰,感到問題不嚴重,“孩子還小,長大了就會懂事好起來。”經歷這次事件后,肖鋒見父母無所謂的態度,于是不久便故態復萌。
2016年,肖鋒非常厭學,成績非常差,他的父母不僅沒管孩子學習,還同意肖鋒輟學的要求。沒有學校老師的教育,加上平日里父母只顧賺錢疏于管教,此時的肖鋒就像失去韁繩的“野馬”。
2016年的一天,肖鋒在縣城一家網吧做網管。他和哥們小金用章華好友的QQ號與正在家上網的章華聊天,就欺騙章華讓他帶些錢一起到徐州旅游。上午10點左右,章華來到約定地點等“好友”,沒想到等來的卻是肖鋒和小金。
肖鋒兩人搶走了章華的手機和現金70元,還強行讓章華待在網吧三天兩夜。第三天下午,肖鋒對章華說:“以后每個月給我300元,不然就別待在家鄉待了。”章華答應。
章媽媽聽說孩子幾天來的遭遇,再次報了警。2017年1月,建湖縣人民法院以搶劫罪判處肖鋒有期徒刑5年。
法官說法
我國《刑法》第263條規定,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并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入戶搶劫的;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的;
搶劫銀行或搶劫其他金融機構的;
多次搶劫或者搶劫數額巨大的;
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
冒充軍警人員搶劫的;
持槍搶劫的;
搶劫軍用物資或搶險、救災、救濟物資的。
從刑法中的規定我們也能看出,搶劫罪的判刑非常重,對一般的成年人(18歲以上的人),只要構成搶劫罪最低也在三年以上。雖然未成年人總則中規定“未成年人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但由于搶劫罪對社會危害本來就大,所以在實踐中即使從輕或減輕處罰,也一般要判一年到三年不等。
另外,我們來看搶劫罪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搶劫罪的量刑,主要是看搶劫行為是否達到暴力或暴力相威脅的程度而不主要看搶劫財物的數量。肖鋒第一次持棍棒威脅章華,搶走20余元錢,第二次又糾結他人對章華進行欺騙、威脅并暴力扣留章華,其行為非常惡劣,肖鋒即使只搶到一元錢,也同樣構成搶劫罪。
青少年為什么會走向犯罪的道路?
辨別是非能力差
青少年由于缺乏社會經驗。認為能力差,對許多社會現象沒有正確的見解和觀點,自己認為正確、符合自己興趣愛好的就瑕瑜不分地吸收,以至于受到不良社會風氣和一些宣揚暴力現象的影響,盲目崇拜暴力,往往具有反社會的野蠻、叛逆英雄觀。另外,青少年社會閱歷淺,在復雜的社會生活中,很容易被人引導,有時可能稀里糊涂地就加入犯罪團伙,不知不覺地走上了犯罪道路。
畸形膨脹的物質需要得不到滿足
青少年時期是個人需求最多、最強烈的時期,加上青少年虛榮心較強,喜歡相互之間攀比,一旦物質欲求通過正常渠道得不到滿足時,就有可能通過偷、搶、騙等非法手段和方式去達到目的。
家庭教育方式不當
有的父母教育孩子不講究方法和策略,只會又打雙罵,動不動就給予嚴厲的懲罰,或進行無休止的批評;或期望值太高,要求太嚴,而不是進行正確、耐心的教育和指導,不加強與子女的溝通,這樣極易導致青少年子女對家庭和社會產生憎恨和敵意,當欲求得不到滿足或怒氣無處發泄時,便通過非法的方法來報復社會和家庭。還有的父母整天忙于謀生,疏于對孩子的教育管理,使孩子在社會上結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極易走上犯罪道路。本文案例就屬于這一種。
法制觀念淡薄
青少年缺乏理智,控制力較弱,有時因一時沖動便去實施犯罪行為,對自己的行為是否會觸犯法律、會造成什么后果等缺乏考慮甚至沒有想過。有時甚至認為這種行為是在鬧著玩的,跟別人要點錢花根本不算啥大事,壓根不知自己的行為已經觸犯了法律,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權益。
知法、懂法、用法,青少年只有學會了這些,才能健康地成長。另外,家長也要加強對青少年的引導,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做法律的顧問,而不是監督者,使孩子在陷入迷茫、困惑時能往正確的方向發展,而不是走上歧途。此案警醒家長:孩子因過錯受到治安處罰時,要對孩子教育提高警惕,千萬不可掉以輕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