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雯棋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在文學(xué)作品中,樹木常被賦予靈性,是人們交流思想、傾訴情感的對象。比如《白楊禮贊》中,茅盾先生通過贊美白楊樹不平凡的形象,歌頌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下的抗日軍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緊密團(tuán)結(jié)、力求上進(jìn)、堅強(qiáng)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爭意志。在我們的成長歲月里,是否有一段與樹有關(guān)的經(jīng)歷?樹,曾經(jīng)給了我們怎樣的人生啟迪?
我至今記得那棵樹,那棵屹立在泰山之巔的無名小樹。好像是冥冥中的約定,在山頂?shù)囊粔K布滿石頭的荒地上,在陰冷的山風(fēng)中,就是那不經(jīng)意的一瞥,它便印在了我的心里。
夏日的夜晚依然是燥熱的,耳邊是聒噪的蟬鳴,我的衣服被汗水浸濕,貼在背上,涼涼的。胳膊上也有一種黏糊糊的感覺,很難受,然而我卻無暇顧及這些,我只是向著我的“理想鄉(xiāng)”——南天門不停地前進(jìn)……
泰山很高,是那種只在山腳的停車場遠(yuǎn)遠(yuǎn)地望上一眼,就會讓人想打退堂鼓的那種高聳。僅從紅門爬到售票入口就用了20多分鐘,這讓我有些膽怯,但更多的卻是對挑戰(zhàn)高峰的興奮。
微微喘氣,倚靠在凹凸不平的石墻上稍作休息,大腿仿佛兩根沉沉的木柱,滿腦子塞滿了“好累”“不想爬了”“好想放棄”之類的話,但爬上頂峰的沖動更為有力地推動著我。
咬咬牙,繼續(xù)向前。人越來越少,氣溫越來越低,涼風(fēng)中夾帶著陰冷的水汽,裸露在外的胳膊被吹得直哆嗦,無奈,套上防雨用的塑料雨衣,繼續(xù)蝸牛般前行。
再往上攀爬,微微的水汽變成了薄霧,越來越濃,漸漸地,可視范圍只有一兩米。在這坐滿了裹衣取暖的游人并濕漉漉滑溜溜的臺階上,可沒什么人敢直立著走過,只能匍匐著身軀,用手抓著冰涼生銹的鐵扶手,在濃霧中摸索著爬行。
手心冰涼,一陣陣地,傳到手骨,生疼生疼。寒風(fēng)愈大,吹打在臉上,開始是疼,后來就是麻了。雙腿仿佛耗盡了它全部的力氣,發(fā)軟,打著顫兒。
這時,單是克制自己不要腿抖踩空就已十分費(fèi)力,還要分出心思來喚醒昏昏欲睡的大腦:加油,還剩一點(diǎn),還剩一點(diǎn),只要再走幾步,再走幾步……快到啦!快到啦……
六個小時,仿佛做了一場夢,仿佛穿越了一個世紀(jì),我終于看到了南天門!這時,我才有了一絲喘氣的機(jī)會,在人群中搶出一件破軍綠大衣裹在身上不撒手了,然后找了一個角落蜷縮在那兒,很快便沉浸在“頂峰”的夢中……
再次睜眼已是三點(diǎn)多鐘,不敢再拖拉,撐著酸痛的身體向最后的臺階邁進(jìn)。天色依然漆黑,很多游客都拿著一根登山棍,棍子敲擊地面的聲音在寂靜的山中回蕩。
眼看著最后的臺階在向我靠近,內(nèi)心欣喜不已,腳步不禁加快,喘氣聲不由加重。踏上最后一階了!我!是我,登到了頂峰!我捂住臉,抑制不住地大笑出來,眼眶也不由得發(fā)麻,雙腿一軟癱坐在地。太陽正在升起,癱坐地上的我抬起頭,目光卻在太陽升起的一刻被一棵樹吸引了去。
是樹!是一棵小樹!是一棵長在石縫間的小樹,是一棵瘦弱的、被大風(fēng)摧殘的小樹!
在有著能把人刮走的大風(fēng)的山頂上,樹木基本絕跡。就算是有,也只是縮頭縮腦地躲藏在大塊巖石背后。而它,不躲也不藏,就這樣赤裸裸地站在那兒!任由風(fēng)刃削刮那細(xì)細(xì)的枝丫。
枝丫在搖晃,它不彎腰;枝干在搖晃,它不屈服。枝杈兒被吹斷了,但是它沒有倒下!只是那樣站在那兒,挺拔地站在那兒!充滿傲氣地屹立在泰山之巔!它,不會倒下!此時的它,比太陽還要奪目、耀眼!
心熱起來了。耳邊刮過的風(fēng)夾雜著它的吶喊:我要立在這兒,我會立在這兒!訴說著它的汗水、它的不屈、它的堅韌。
忘不了,凜冽的寒風(fēng);忘不了,泰山之巔;忘不了,屹立的小樹。那樣瘦小卻又堅韌的小樹早已成為栽種在我心中的參天大樹。
(江蘇海安縣海陵中學(xué)八·2班,指導(dǎo)老師:駱德芳)
點(diǎn)評
這是一篇詩化的散文,更是一首生命的贊歌!開頭采用倒敘,引出泰山之巔的無名小樹,快速入題;接著寫自己攀登泰山的過程,六個小時的攀爬,頂峰之高、環(huán)境之險、天氣之惡……“仿佛做了一場夢”“仿佛穿越了一個世紀(jì)”,一路攀來,小作者真情敘述、細(xì)致描寫、用心體驗(yàn),帶著我們也一起感悟了那種“痛并快樂著”“無限風(fēng)光在險峰”的美妙感受!
對于心中的那棵樹,作文最后五個段落,融敘述、描寫、抒情和議論于一體,運(yùn)用排比,縱情謳歌小樹堅強(qiáng)不屈、剛正不阿、百煉成鋼的精神品質(zhì)!其實(shí),這棵樹何嘗不是小作者這次登山的不忘初心、不懼困難、勇往直前、方得始終的寫照呢?托物言志,耐人尋味!
(丁忠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