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英
轉眼搬到山腳下的房子里已經快三年了,曾經的新居開始變成舊居。
現在,鄰居們終于習慣看著我們母女步行上下學了。以前,他們曾經對此感到無法理解:在盛行以車代步的時代,誰還愿意步行?何況,我們家距離學校比較遠。我已經被多次問到“為什么不騎車”——大家發現我家沒有汽車,也有熱心的鄰居一再邀我們上車要捎我們一段路,都被我謝絕了。
從周一到周五,女兒要上學的時間段,我們的步行生活已經堅持了近三年。
本來,沒搬家前,我們就已在全天步行上下學,可那時候和現在簡直沒有可比性:那時從家門口到校門口,慢走也不過五分鐘路程;現在從家門口到校門口,慢走是至少半小時的路程。
搬家后的第一年,女兒升入二年級,我們選擇的是每天放學后步行回家——對于女兒來說是單趟步行,對于我來說則是雙程(我是有去有回)。因為低年級的學生下午少上一節課,放學時間早,我和當時尚年幼的女兒慢慢地邊走邊聊,半小時的路,常常能走成四五十分鐘。
到了三年級,下午增加一節課,放學晚了,女兒又長了一歲,我和女兒依舊在下午步行回家,只是不再那么蝸牛一般地走路,稍微快了一點,所花費的時間大約在半個小時左右。
女兒上了四年級,日漸長大,上學期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增加步行量,只不過并不是很堅持,有時讓女兒早上上學和下午放學時都步行,有時見她顯得疲憊或者起床晚了,早上就用自行車送她去上學。到了下學期,我對女兒的步行提高了要求,沒有特殊情況,就堅持在早上上學時和下午放學時都步行——這樣,女兒是一天兩次步行(所背書包大約十四斤左右),而我的步行量自然還是她的兩倍。為了避免起床晚而不得不使用自行車的情況發生,我和女兒提前了十五分鐘起床。
一開始,我倆感到都很累,因為在增加步行量的同時,我們還進行了提速,例如,一早去上學,三十分鐘的路程現在只需要二十分鐘。終于,開學一個多月后,我們逐漸適應了新的步行任務,不再覺得疲憊不堪。
在步行這件事上,我對女兒采取的是循序漸進的方法,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她的步行量。不過,后面兩年的小學時光,我們不會再增加步行次數,只要能繼續提高速度就行。相信只要堅持下去,我們的步速就完全有希望變得更快。
在人們熱衷于以車代步的時代,堅持日常步行鍛煉,看上去有點笨有點傻,但這種笨辦法,天長日久就會見成效:步行,不僅讓我們可以欣賞一路的風景,而且還可以邊走邊聊促進母女感情;步行,不僅鍛煉身體提升了女兒的免疫力,而且還有助于她長個子并對其睡眠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