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福
石斛花兒開 山民好運來
孔繁福
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習近平
編者的話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前往28個省市自治區的30多個貧困村鎮進行調研,深入了解各地困難群眾的生活境況,鼓勵鄉親們在黨委政府的幫助下用多種形式擺脫貧困實現小康。在太行深處,在西南邊陲,在黃土高原,在大別山下,處處留下了總書記的足跡。習近平曾說:“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千方百計幫助他們排憂解難。”“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從中我們不難看出,習近平總書記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
近年來,在扶貧攻堅的道路上,全國各地關工委在黨的領導下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竭力發展扶貧項目,盡力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精準扶貧,關工委主動作為,用行動積極參與打贏扶貧攻堅戰。廣大五老努力找準“窮根”,明確靶向,力爭將扶貧工作做到“精準到戶、精準到人”。他們中有的靠帶領群眾種植藥材致富,有的靠養殖黑木耳實現脫貧,有的致力于教育扶貧,有的全力扶持青年創業……關工委及五老的努力嘗試不僅得到了黨和政府的肯定,更重要的是贏得了百姓的口碑,以行動兌現了對黨對人民的承諾。
在四川省南部山區的合江縣福寶鎮,有位聞名遐邇的共產黨員,他的名字叫權家成。他不忘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團結500多戶貧困村民,利用這里的荒山石嶺地形種植了6000余畝金釵石斛、疊鞘、鐵皮等30多種藥材,為貧困村民脫貧致富和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長竭誠奉獻。他帶動發展起來的合江縣福森專業合作社,2012年成為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科技成果轉化對接單位,被評為四川省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重點藥材種植示范基地;2016年被國家農業部、國家發改委、國家林業局等評為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同年被評為瀘州市關工委科技種植示范基地。
1986年,權家成從部隊回鄉被分配到福寶糧站工作。1999年因公司改制,他成了下崗職工。突如其來的變故令權家成有些不知所措,上有年邁的父母,下有上學的孩子,生活一度陷入了困境。但作為軍人出身的權家成,身上有一股不服輸的毅力,下崗沒有把他擊垮,反而成了他生活的轉折點。在糧站工作的十幾年,他對市場供需有了初步認識。2000年,他和幾位同志一起組建了糧油公司。那時的高粱供不應求,他第一年先試種了十幾畝,沒想到市場反應很好,產出的高粱被一搶而空。附近農民見他賺了錢,都開始種高粱。權家成心想,如果農民自己去賣高粱,很多公司可能以低價收購,吃虧的是所有種高粱的農戶,何不大家以合適的價格統一收購后再賣給需要高粱的公司呢,這樣還可以實現雙贏。權家成和幾位同志商量提出了“公司+農戶”的形式,經過一段時間發展,他的糧油公司開始壯大起來,最多的時候種高粱大戶達到120多戶,種植面積達3000余畝,農戶每年增收6000余元。
福寶鎮地處山區,夾在大槽河與騎龍溪兩道峽谷之間的渡口、穆村、打撮壩等村社,地勢陡險,山道崎嶇,疊巖嶙峋,土壤貧瘠。住守在這里半山腰以上的村民,勞動強度大,經濟收入低,未成年子女多為留守兒童,受教育條件差,甚至尚有如渡口八社的小穆因家庭經濟貧困、母親出走而自己連初中學業都未完成就嫁入他鄉的事例。
為把山區劣勢轉化為優勢,權家成多次與合江縣關工委科教團、鎮關工委、扶貧辦和村關工小組的同志們協調共商扶貧發展大計。為在這里順利種植石斛,他們反復向村民宣傳“石斛為名貴補養中藥,唐代開元年間的《道藏》將石斛與冬蟲夏草、天山雪蓮等并稱為中華九大仙草。目前是國家瀕危植物,被譽為‘植物熊貓’和‘軟黃金’,其顯著功效是開胃健脾、清熱止痛、潤養陰津、護肝利膽、降低血壓等”。2008年,權家成在渡口村8社成立福森專業合作社,利用山區獨特優勢種植出石斛等珍貴藥材。2010年,成都萬安石斛有限公司專門來到福寶鎮,參觀了權家成的金釵石斛種養基地后很滿意,并愿意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不僅提供種子還直接收購藥材。同年10月,合作社成員迅速發展到308個,注冊資金230萬元,生產示范基地面積達到4000畝,發展產業面積2.5萬畝。到2014年,合作社帶動農戶546戶,依靠種植6000余畝的金釵石斛、疊鞘、鐵皮,實現銷售收入708萬元,成員人均增收1.2萬元。除此之外,合作社還常年帶動附近7000余人次的村民就業,大大增加了村民收入,使合作社成員及其附近村民家庭的480多個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長有了經濟上的保障。
石斛叢下,蛙群跳躍,叮咚奏鳴……這就是權家成結合日益優越的環境變化,在省林業廳和縣林業局專家幫助下建立的拯救瀕臨滅絕物種巖蛙保護基地。他通過宣傳和打擊捕殺瀕危物種行為,擴大了巖蛙種群。同時,由權家成帶動發展的金釵石斛,已成為福寶鎮乃至合江全縣的特色農產業之一。看著身邊石谷地上生長繁茂的石斛花開,很多農民滿意地贊嘆:“沒想到自己的荒山還能派上用場,真是石斛花兒開,山民好運來。”2016年5月,權家成的專業合作社還與西藏天潤農牧業開發公司簽署了第一筆5萬元的金釵石斛訂單,2.5萬余叢石斛種苗和種植技術被送到了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尼木縣。

權家成(左)為村民培訓石斛栽培管理技術
為加快村民經濟發展步伐,面對山區公路發展滯后狀況,權家成啟發村民發展交通運輸。他說:“修路不能完全依靠國家幫助,我們有了能力就要自己行動起來,自己幫助自己致富。”他主動出資30多萬元修建起白楊榜至大悲洞巖寺2公里多的林間便道,方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也為開發旅游創造了條件。
2015年和2016年,權家成先后被評為瀘州市和四川省優秀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