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研究員 韋順
軍民融合提速軍工板塊現拐點
本刊研究員 韋順
近期習主席主持召開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此次會議召開預示軍民融合將進入深度改革階段。此前中國軍事領域進入壁壘極高,民營企業難以參與,軍民融合比例不足20%。相反美英德等歐美強國軍民融合比例卻高達80%以上。參照歐美強國的軍事發展模式,軍民融合是中國贏得未來發展主導權的戰略應對,是國家從軍事大國向強國的長遠謀劃。
二級市場上,由于軍工行業本身進入壁壘高,且個股缺乏業績支撐,成長性不高,以往板塊異動主要是突發地緣沖突刺激,股價表現也基本上是一日游,但本次會議之后板塊卻異常活躍,龍頭概念股新勁剛連續拉出三個漲停板,華舟應急、海蘭信等標的也有不俗表現。我們認為,軍民融合將打破軍隊及民用兩大市場技術禁錮,帶來超萬億的增量市場,軍工板塊相關個股不再停留在概念炒作階段,可能會迎來真正的業績落地期。
中央各類工作領導小組有20余個,目前由習近平主席擔任組長的小組只有4個,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小組便是其中一個,習主席親自擔任組長可見其重要程度。軍民融合是由習主席擔任組長后于2015年提出并上升為國家重要戰略。
中國軍民融合戰略的提出實際上順應世界軍事發展趨勢。上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為改變畸形的軍事發展狀況,通過立法推動軍隊轉民用改革;二戰后的英、意、德、法等歐洲傳統軍事強國經歷戰爭洗禮,重新審視了軍與民之間的次序問題并最終確立了先民后軍以民促軍的戰略。美國的國防科技工業體系是“軍民融合”最典型的例子之一。美軍88%的陸地戰略投送、50%的全球空中戰略投送、64%的全球海上戰略投送都是依靠民用運力實現,人才培養方面,80%的觸及軍官和軍事技術人才來自國民教育系統。據悉美國國防部常年有人蹲谷,一有新的高科技出現,美國政府變回撥以資金資助,若成功會運用至國防軍工領域。
國防大學的數據顯示,目前美、英、德、日等發達國家軍事專用技術比重已經不到15%,而軍民通用技術則超過80%。
與之相反,中國在軍民融合才剛剛起步,占比不足20%。此前軍品是高度機密的事情,一出現高科技的東西軍隊首先想到的是保密,這樣反而限制了軍隊科技化步伐。舉個最直觀的例子。為什么國外很多軍工股能賺大錢,而A股上市的軍工國企股很多,卻很少盈利能力突出的標的。主要原因在于,出于安全性考慮,許多優質的軍工資產并沒有進入到資本市場,僅僅依靠國家的扶持在做科研。據統計,九大軍工集團資產證券化率平均只有40.5%(總資產口徑),遠低于歐美強國60%的平均線,其中航天科工、航天科技、兵器集團、中國電科分別只有21%、22%、26%和28%。
近期習主席主持召開了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本次會議重點強調,向軍民融合發展重點領域聚焦用力,以點帶面推動整體水平提升,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自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以來,國家就加速全面推開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與裝備承制單位聯合審查工作機制,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廣軍民大型國防科研儀器整合、以股權為紐帶的軍民兩用技術聯盟創新合作、民營企業配套核心軍品的認定和準入標準3項創新措施。去年3月在軍民融合戰略提出一周年之際國防科工局曾發布一項數據,國內已有10000多家民營企業獲得了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比“十一五”末期增長127%,反映出軍民融合戰略正處于高速推進中。
市場對軍工板塊的預期主要還停留在炒作概念層面,有沖突軍工板塊才有機會,否則風險收益比不高,資金只是在博傻。但軍民融合是中國加速從軍事大國向軍事強國、科技強國邁進的重要方式,軍民融合會帶來萬億元的增量市場空間,該戰略的推進也會重塑市場對軍工板塊預期,未來軍工股不是只停留在概念,而是確確實實能賺大錢。
軍轉民和民參軍是構成軍民融合的兩大產業模式。建議從這兩個維度入手,一是軍方,其中包括兩條小主線,1)科研院所改制以及混改。今年四月,國務院批轉國家發改委《關于2017年深化經濟體質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要求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以及提高效率的要求,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前兩批19家混改試點集團企業中就有7家軍工企業,而七月國防科工局宣布迅速啟動首批41家軍工科研院所轉制工作。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將給各大軍工集團旗下資產注入帶來想象空間,可重點關注中航機電、中航黑豹等。2)軍轉民,軍方部分高端技術將向民用轉化,進入更為廣闊的民用市場,不過軍工集團民用產業營收占比已過半,而且部分軍工集團實際上民用產業與主業關聯不大,確定性增長的領域其實比較少。可重點留意市場空間較大的通用航空以及應急救災兩個細分領域,建議關注個股中直股份、中信海直以及華舟應急。
二是民方,篩選優質標的的標準是技術門檻要高且業績正處于高速增長。前者高決定了公司的競爭力和稀缺性,后者體現出公司過去的盈利能力。未來在政策推動下民參軍企業會進入更為廣闊的市場,業績增速有望再上一個臺階。重點留意天銀機電、景嘉微、航新科技以及海蘭信。

表:軍民融合部分概念股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