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曉潮(廣東省茂名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管理辦公室 525000)
金福源(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動物衛生監督所 215200)
豬瘟病毒對母豬生殖影響
夏曉潮(廣東省茂名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管理辦公室 525000)
金福源(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動物衛生監督所 215200)
豬瘟是影響我國養豬業的一大類傳染病,主要引起多組織器官出血性病變,流行范圍廣,危害較大;豬瘟疫苗免疫是預防本病的最有效方法,但很多豬場對疫苗的使用存在一定的不科學性,尤其是對母豬妊娠期間是否能夠免疫弱毒活疫苗的問題一直存在爭議;本文從豬瘟病毒的特征及免疫學機理出發,結合一些臨床數據,分析了豬瘟弱毒活疫苗免疫妊娠母豬的風險,概述了“一刀切”的普防模式和“跟胎”免疫模式的對比,總結了疫苗對胚胎毒性出現理論與實踐不一致的原因及影響因素;規模化的新建豬場普免前建議先作小群體母豬試驗,評估無影響后再全場推廣,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豬瘟;病毒;母豬;生殖;影響;疫苗免疫
豬瘟是一種以出血性病變為主的急性、熱性傳染病,呈世界流行,我國政府一直未放松對本病的防控,目前來看,盡管偶有地方流行,但全國暫未發生大規模傳播的情況,成果顯著。對于本病,養豬人都很熟悉,包括臨床癥狀、剖檢變化、疾病特征、流行特點及防控方法都有大概的了解,不再多談。但對母豬生殖的影響相信大多數人還未完全認識清楚,加上部分專家觀點的不一致,導致本病對母豬的影響模棱兩可。鑒于此,本文從豬瘟病毒對母豬生殖方面的影響出發和大家作一下探討。
豬瘟病毒屬于黃病毒科瘟病毒屬,對小微血管內皮細胞有高度親嗜性,感染后病毒先進入扁桃體并在其中先行增殖,隨后再隨血流進入淋巴系統和全身組織器官,侵蝕小微血管內皮,導致其腫脹、變性、壞死甚至血管閉鎖,組織器官繼而有充血、出血、梗死的表現,并引發全身敗血癥。母豬生殖系統作為機體的一部分,也逃離不了病毒的侵害。另外,病毒對免疫系統的破壞還會導致對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引發其他病原的混合感染,使得臨床病癥更加復雜化。
豬瘟病毒感染妊娠母豬后,母豬基本無癥狀表現,隨著病毒隨血流進入胎豬后,早期胚胎會發生死亡,溶解并被吸收,中期則會發生木乃伊胎,流產和死胎,后期則能產下活仔,但體質較弱,后期飼養過程中,一旦出現應激因素,極易發病,也會成為主要的傳染源。臨床大量案例證明豬瘟病毒對母豬懷孕期間是有影響的,但影響程度隨著妊娠期的延長而降低。
筆者經過較長時間對基層豬場調研,得到如下統計信息。配種前一周以上免疫豬瘟病毒弱毒疫苗的,母豬懷孕期間96%以上表現正常,未發生胚胎消失、流產、死產(包括木乃伊胎)的情況,而在妊娠后10~40d期間免疫豬瘟弱毒疫苗的,有15%左右的母豬出現胚胎消失、流產、死產(包括木乃伊胎)現象;妊娠后在40~70d免疫豬瘟弱毒疫苗的,發生胚胎消失、流產、死產(包括木乃伊胎)的概率約10%,大部分母豬都能產下活仔,但仔豬較弱,部分豬伴發神經癥狀,嚴重的豬大多一周之內死亡;妊娠后70~100d免疫豬瘟弱毒疫苗的,絕大部分母豬都能產下的活的仔豬(具體見附表)。

附表 豬瘟弱毒活疫苗對不同妊娠時期母豬的影響
根據臨床統計可發現一個規律,豬瘟弱毒活疫苗對妊娠后的母豬有一定影響的,雖然對母豬自身影響不大,但對腹中發育的胎兒影響較大。數據中,盡管配種前一周對母豬免疫后也有4%的母豬有妊娠期間的異常情況出現,但都處在正常范圍內,因為正常飼養過程中,難免會有其他因素的影響造成數據有偏差,這些因素包括管理不當、飼料發霉、母豬個體體質差異、飼養過程中的應激、藥物的影響等等因素,所以我們仍認為配種前一周免疫豬瘟弱毒活疫苗是安全的免疫。妊娠后的數據表明,妊娠時間越短,疫苗對胎豬的影響越大,早期胚胎可能會消失,中期發育過程中會出現夭折,流產、死產或木乃伊胎,后期大多都能產下活仔。
臨床上豬瘟疫苗一般為活的弱毒苗,盡管通過物理、化學或生物的方法處理毒力已經弱化,但必定還是活疫苗,母豬懷孕期間,到底能不能免疫豬瘟疫苗,目前說法不一,從安全角度考慮,確實不該免疫,注射后的疫苗會隨血液循環通過胎盤感染胎豬,胎豬由于免疫系統發育不全,故對病毒無抵抗力。從理論上講,胚胎著床時間越短,對病毒耐受性越差,造成流產、死胎的幾率越大。但現實生產過程中很多場為了做到普防豬瘟,都是每年定期以“一刀切”的模式全場免疫,包括妊娠母豬在內,并且大多數妊娠母豬免疫后產出的仔豬也正常,這就出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矛盾問題。
“一刀切”的普防模式和“跟胎”免疫模式相比,防疫簡單,不用投入過高的管理成本,再加上當下我國小規模養殖戶仍占多數,這種模式比較適合我國的國情,因此,短時間內無法改變。但理論與實踐的不一致也得有個原因,通過總結和臨床數據統計,大致有以下幾點。
豬瘟在我國流行多年,長期以來我國政府從未間斷對豬瘟疫病的防控,任何一個養殖場,規模再小,豬瘟疫苗必免,經過多年普及,目前豬瘟在我國基本得到控制,未曾發生大規模流行,豬瘟抗體水平在我國普遍較高。對于母豬來講,免疫豬瘟疫苗后病毒還未來得及接觸胎豬就已經被母豬體內免疫系統識別并進行處理,從而對胎豬影響不大。
疫苗生產工藝愈發成熟和先進,疫苗免疫原性得到保留的同時其毒力和副作用下降,對母豬生殖系統和胎豬影響下降,特別是我國近些年隨著農業部藥政的嚴格執行,之前的不規范疫苗企業相繼退出,市場疫苗企業出現“大而強”的趨勢,這些企業有雄厚的實力支撐疫苗研發和生產工藝改進,為生產出高質量的疫苗提供保證。
當下我國養豬場雖仍是小規模占多數,但即使小規模豬場管理也比之前的傳統模式規范,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幫助機體對外界物(疫苗)刺激的順應,管理愈規范,豬只每天生活的愈舒適,對各種應激刺激抵抗力就愈強,這是行業發展的階段性結果。
和傳統飼養模式相比,當下養豬場基本都使用營養全面的全價料,之前傳統模式養殖雖然豬進食量不小,但營養元素搭配不合理,不同生長階段對營養需求難以滿足,科學的飼料配方和先進的制作工藝有助于豬只抗病能力的提高,幫助抵抗疫苗的毒副作用。
由于我國獸藥監管還不成熟,市場上不規范的藥物大量存在,這些藥物往往存在成分多種,藥物成分和標識名稱不一致,違法添加情況和藥物穩定性差等問題,由于價格和非國標的優勢,小規模養殖戶很多還比較青睞使用這種獸藥。但這種不規范的獸藥里面可能添加了大量的抗病毒成分、激素成分等,這些往往對疫苗免疫過程造成重要影響,從而增加了疫苗的不確定性。
不同品種的豬對各種外界異源性的刺激物反應不同,我國養豬集約化、規模化程度提高后,為了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往往青睞于外來品種的母豬,這些母豬與我國各地本土母豬在生產性能、環境適應性、抗病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加上國內很多育種公司不斷通過雜交獲得同時具有本土和外來品種共同優勢特征的新品種,這就使得基因進行了重新組合和篩選,這也可能成為影響豬機體對豬瘟疫苗反應不一的一個因素。
豬瘟疫苗對母豬生殖系統的影響受多因素制約,但理論與實踐并非都不一致,廣大養殖戶在飼養管理過程中,應根據自己場的實際情況選擇豬瘟疫苗免疫模式,對于新建豬場,豬瘟疫苗對懷孕母豬群影響不確定,應先嘗試隨機挑選若干母豬免疫后觀察對生殖系統的影響,如果評估無大影響后再對全群進行普免,將風險降至最低。不過在這里還是建議首選跟胎的免疫方式,雖然臨床操作麻煩費心,但畢竟風險最小,與“一刀切”模式相比科學性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