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諶春湘駱志強劉帥
(1,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畜牧獸醫工作站 843900;2,新疆疆南牧業有限公司 843901)
夏洛萊羊與小尾寒羊雜交改良效果分析
王軍1諶春湘1駱志強1劉帥2
(1,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畜牧獸醫工作站 843900;2,新疆疆南牧業有限公司 843901)
本試驗以夏洛萊羊作為父本,與小尾寒羊進行雜交試驗,夏小F1試驗組平均產羔率比純寒羊降低23.34%,較為顯著;夏小F1代公、母羊初生體尺比小尾寒羊增加明顯。體高、體長、胸圍、管圍公母羊分別增加較明顯。公、母羔羊的體高、體長、胸圍、管圍和體重分別平均增加0.53cm、0.72cm、1.56cm、0.26 cm、1.07kg 和 2.84cm、1.32cm、0.72cm、0.25cm、1.04kg;分別提高了1.63%、2.27%、4.72%、5.19%、31.84%和31.80%;夏小F1代公、母羊3月齡增重3.93kg、2.33kg;夏小F1代公、母羊6月齡增重5.48kg、4.11kg,增加明顯。
夏洛萊羊;小尾寒羊;雜交試驗;效果分析
夏洛萊羊產于法國中部的夏洛萊地區,是以英國萊斯特羊、南丘羊為父本與夏洛萊地區的細毛羊雜交育成的,具有早熟,耐粗飼,采食能力強,肥育性能好等特點,但夏洛萊羊產羔率低,嚴重影響每只母羊的年產肉量。小尾寒羊是我國乃至世界著名的肉裘兼用型綿羊品種,具有早熟、多胎、多羔、生長快、遺傳性穩定和適應性強等優點,是一種罕見的優良母本品種,但其肉用體型差,產肉率低。為充分利用兩個品種的各自優點,夏洛萊公羊和小尾寒羊母羊進行雜交,繁育出生長發育快,產肉性能好和繁殖力強的肉雜羊。為了能夠準確有效掌握夏洛萊羊與小尾寒羊的雜交改良情況,2014~2015年課題組利用2年時間,在新疆疆南牧業有限公司羊場開展了夏洛萊羊與小尾寒羊雜交改良試驗,取得顯著成效,為今后三師綿羊品種改良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礎。
選擇健康無疫、品種特征優良的夏洛萊公羊和小尾寒公羊各3只。
用夏洛萊羊作為雜交父本,在疆南牧業11連種羊場選擇60只健康無疾病、空懷、體形良好、體重60kg左右基本一致的小尾寒羊作為母本,隨機分成試驗組 (雜交組)和對照組 (小尾寒羊純繁組),每組各30只,對篩選的60只小尾寒羊統一編號,以防混淆。
在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期間飼養條件完全一致的條件下,從試驗羊群母羊配種開始至羔羊6月齡期間 (初生重、斷奶生、3月齡、6月齡)收集試驗組和對照組不同生長階段的生長指標數據,并對各數據進行分析。
在母羊出現發情癥狀后,按試驗分組進行人工授精。在配種完成后,母羊按照先前的分組模式進行分圈飼養,嚴禁與有配種能力的公羊混群。
在配種前對試驗羊群統一進行一次藥浴和驅蟲。兩組在相同飼養條件下進行飼養。在妊娠期間加強對試驗羊群的管理,防止因擁擠、飲冰凍水等因素而造成流產。加強對羔羊的管理,采取7日齡誘食,20日齡補喂精飼料的方式進行飼養,同時嚴格按照免疫程序對羔羊開展疫病免疫工作。
在試驗期間將試驗組和對照組母羊分別編號登記,嚴格按照試驗實施方案及時準確記錄其配種、產羔情況,對所產羔羊全部編號登記,測定其初生重、斷奶重、3月齡、6月齡的體重、體高、體斜長和胸圍等指標,并觀察羔羊生長發育及其適應性。6月齡時隨機從兩組中各選擇羔羊4只進行屠宰試驗。稱重工作在早晨空腹時進行,對羔羊不同生長階段測定的各項指標統計分析。
表1測定數據表明,夏小F1試驗組平均產羔率比純寒羊降低23.34%,較為顯著。
表2測定數據顯示:夏小F1代平均羔羊初生重4.37kg,平均斷奶重24.56kg,平均6月齡體重42.47kg;純寒羔羊平均初生重3.32kg,斷奶重19.7kg,6月齡體重為35.99kg;夏寒F1代羔羊比同齡小尾寒羊羔羊分別增加1.05kg、4.84kg和6.48kg,提高31.63%、24.54%和18.01%,見表2。

表1 試驗羊群繁殖性能統計表

表2 試驗羊群各階段生長性能統計表 (單位:kg)
夏小F1代公、母羊初生體尺比小尾寒羊增加明顯。體高、體長、胸圍、管圍公母羊分別增加較明顯。公、母羔羊的體高、體長、胸圍、管圍和體重分別平均增加了0.53cm、0.72cm、1.56cm、0.26cm、1.07kg 和 2.84cm、1.32cm、0.72cm、0.25cm、1.04kg;分別提高1.63%、2.27%、4.72%、5.19%、31.84%和31.80%,見表3和表4。
夏小F1代公、母羊3月齡體尺比小尾寒羊增加明顯。體高、體長、胸圍、管圍公母羊分別增加較明顯。公、母羔羊的體高、體長、胸圍、管圍和體重分別平均增加2.35cm、2.38cm、6.07cm、0.64cm、3.93kg 和 0.96cm、2.93cm、4.5cm、0.58cm、2.33kg;分別提高3.90%、3.98%、8.97%、10.51%、17.45%和1.62%、5%、6.83%、9.65%、10.68%,見表3和表4。

表3 試驗羊群公羊體重、體尺情況統計表 (單位:kg,cm)

表4 試驗羊群母羊體重、體尺情況統計表 (單位:kg,cm)
夏小F1代公、母羊6月齡體尺比小尾寒羊增加明顯。體高、體長、胸圍、管圍公母羊分別增加較明顯。公、母羔羊的體高、體長、胸圍、管圍和體重分別平均增加了5.17cm、5.86cm、8.42cm、0.74cm、5.48kg 和 5.17cm、5.86cm、6.42cm、0.68cm、4.11kg;分別提高7.29%、8.45%、10.47%、16.36%和7.5%、8.7%、8.5%、10.07%和13.31%,見表3和表4。
表5測定數據表明:在6月齡時夏小F1代組比小尾寒羊的宰前活重、胴體重、凈肉重、屠宰率和凈肉率等指標上均有提高,分別提高16.36%、20.86%、3.86%、25.41%和2.23%。

表5 純寒和夏小F1代組屠宰試驗統計
夏小F1代羊肉用體型相當明顯,表現為頸粗短、體軀圓渾,胸寬深,肋骨開張較好,后軀發達,克服了小尾寒羊肉用體型差的缺點。夏小F1代在外貌上傾向于夏洛萊羊,額寬,耳直略向前伸,少數羊有短角,少數被毛為細毛型,這說明夏小F1代能表現夏洛萊羊品種的基因特征。
按照當地的羊肉市場價格,每千克平均為55.00元,羔羊采用同樣方法飼養,夏小F1代6月齡公羔羊胴體重平均為20.33kg,同齡純寒羔羊胴體重平均為16.82kg,夏小F1代羔羊每只為1118.15元,同齡純小尾寒羊羔羊每只為925.1元,前者比后者多收入193.05元,取得了較顯著的經濟效益。
夏洛萊公羊與純種小尾寒羊母羊雜交,雜種后代羔羊增重速度、胴體重、凈肉重、飼料報酬均有所提高,既發揮了小尾寒羊繁殖力強和耐粗飼的優勢,也改進了純小尾寒羊體軀不豐滿、個體產肉量低的缺陷,為發展肥羔羊生產找到了較適宜的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