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喜梅
(河南理工大學太極拳學院,河南 焦作 454003)
放松音樂對體育專業大學生短期心理疲勞的恢復效果
朱喜梅
(河南理工大學太極拳學院,河南 焦作 454003)
放松音樂對于短期心理疲勞具有恢復效果,為了驗證這一結論,我們選擇體育專業的大學生來進行測試,以放松音樂為自變量,以主觀上的感受和心率上的變化為因變量,進行75分鐘的Flanker任務認知操作,通過操作后我們可以得知,體育專業大學生短期心理疲勞可以通過放松音樂進行恢復。
放松音樂;體育專業大學生;短期心理疲勞
音樂療法是一種應用特定音樂使人的行為﹑感情以及生理功能產生一定變化的治療技術,所謂放松音樂顧名思義是一種聆聽之后使人能夠放松﹑愉悅的樂曲,但是目前尚未有人對放松音樂與運動后心理疲勞之間的關系進行科學的實驗研究,所以本篇文章的論述還是有比較大的現實意義的,通過研究來預防以及恢復體育大學生因為訓練導致的心理疲勞,體現出實驗的價值。
對于這次實驗我們采用的是75分鐘的Flanker任務,這75分鐘我們劃分為兩個時段,第一個時段是60分鐘,視為心理疲勞的誘發期;第二個時段是后15分鐘,這個時段我們視為音樂的調控期。對恢復效果進行試驗,試驗的內容包含難度﹑努力﹑疲勞等主觀感受,以及反應時和正確率等行為數據,也對HRV指標進行探討。
進行75分鐘連續Flanker任務的參加人員是從來沒有長期心理疲勞的人,之所以選擇這樣的人群是為了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做這項實驗的目的是為了驗證連續操作是否能夠引起短期心理疲勞,并且根據實驗結果來探討疲勞后心理恢復的效果。
在這個實驗中我們首選做兩種假設,第一種假設是:按照第一個60分鐘的時段,通過實驗人連續的操作能夠誘發心理疲勞,而且這個疲勞可以通過指標上的數據(行為數據﹑主管感受﹑HRV頻域指標)顯示;第二種假設是:放松音樂調控對于心理疲勞有一定的恢復效果,恢復時指標數據好于疲勞時,音樂組指標數據好于無音樂組。
1.參與者

圖1
實驗對象我們確定是24人,且這24人均為國家二級以上運動員,60分鐘的操作完成后,我們會隨機將24名實驗人員分為音樂組和對照組,音樂組和對照組分別在15分鐘內完成操作任務,不同的是音樂組有放松的背景音樂而對照組沒有。
2.實驗程序
我們將這24名參加實驗的人員位置固定,并且要求他們距離屏幕的距離是0.9米,然后先后呈現注射點和反應刺激,注射點呈現的是500ms,反應刺激呈現的是66.67ms,視角是0.3°×0.7°,反應的窗口是1100~1300ms隨機,具體的如圖1所表示。
我們按照上文的假設分別設置成60分鐘和15分鐘的時段,讓參加實驗的人聆聽班得瑞的《迷霧森林》曲目,在試驗之前,參與者需要佩戴手持機,方便記錄人員記錄正確的時間點,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正式試驗開始之前﹑一個小時后和音樂調控恢復后參加實驗的人需要填寫3次操控檢查表。
3.數據分析
我們利用電腦軟件來對參加實驗的人員進行基數分析,涉及難度﹑疲度和努力程度,然后來分析24名參加實驗人員的正確率﹑錯誤數和正確反應時(單位是ms),我們把手持機實時檢測的結果導出來分析并且錄入HRV分析系統,根據特定的分析方法頻域分析方法(傅里葉變換法),來計算頻域值LF(ms2)﹑HF(ms2)﹑LF/HF﹑LF峰值(范圍是0.04~0.15Hz)和HF峰值(范圍0.15~0.40Hz),最后得出的結果用軟件進行分析,如果分析的結果不符合假設,則需要對P值進行矯正。
1.連續60分鐘4個時段的行為和生理數據
我們為了驗證60分鐘連續操作會誘發大學生的短期心理疲勞,在實驗前后會對參與者的主觀感受進行重復測量,然后得出了平均值和標準差。從得出的結果方向來看,難度﹑努力程度和疲勞程度都是上升的,所以在實驗前后,參與者的主觀感受都有顯著的提高。
參加實驗的24名大學生需要連續進行Flanker任務,我們把時段劃分為四個,首先把正確率和正確反應時作為因變量,可以多次重復進行測試,最終求出平均值和標準差來。從最終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到,正確率略微有下降,而反應時是上升的,劃分的這四個時段正確率的差異較為明顯。為了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事后我們也進行了檢查,發現第一個時段要明顯高于第四個時段,而第二和第三個時段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化。還有,劃分的四個時段正確反應時有明顯的變化,第一個時段明顯低于第四個時段,第二和第三時段同樣沒有顯著的變化。
我們延續上文中的四個時段,這次我們把LF﹑HF﹑LF/HF以及LF峰值﹑HF峰值作為因變量,進行多次重復的測量,最終我們也求出平均值和標準差。從最終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到,方向方面LF峰值幾乎沒有趨勢變化,不同時段的LF有明顯變化,事后檢查我們發現,第一時段明顯低于后面三個時段。不同時段HF有顯著的差異,為了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事后我們也進行了檢查,第三和第四時段明顯高于第一時段;另外,四個時段的HF峰值有顯著差異,我們也經過了檢查,第一時段明顯要高于第二第三和第四時段。不同時段LF/HF有明顯的差異,事后檢查我們發現,第一時段要顯著低于第三和第四時段。
2.15分鐘的調控效果
有對比才有更好的結果,為了更加驗證試驗結果的準確性,我們也對40名大學生進行主觀感受的調查試驗,當然,這40名同學和上文中的24名體育大學生不是一撥人,我們多次進行了重復試驗,最后我們發現,積極情緒有了明顯提高,包括愉快情緒﹑放松情緒。我們也發現消極情緒有了明顯下降,包括緊張情緒﹑悲傷情緒和憤怒情緒,這就說明班得瑞的《迷霧森林》樂曲能夠誘發參與者的積極情緒,尤其是放松情緒。
為了保證結果的真實有效性,我們之后也對60分鐘后疲勞和調控后恢復的主觀感受進行重復測量,看看檢查前后是否有差異,根據結果我們發現,對照組和音樂組的主觀感受都有了明顯的下降,但是音樂組的難度這一項沒有明顯的差異,努力得分有了明顯差異,疲勞得分有了明顯差異。對照組難度得分沒有明顯差異,努力得分有顯著差異,疲勞得分沒有顯著差異。另外,音樂組和對照組兩組的難度得分沒有明顯差異,兩組努力得分沒有明顯差異,兩組疲勞得分有顯著差異,音樂組的參與者疲勞感明顯低于對照組。
之后我們對46~60分鐘時段和調控期間的行為數據進行重復分析,檢驗前后是否有差異,結果是從組內方向來看,行為績效有了上升,正確率也提高了,反應時下降。音樂組的正確率無明顯差異,反應時沒有明顯差異。對照組的正確率沒有明顯差異,反應時也沒有明顯差異。對照組和音樂組兩組的正確率均沒有顯著差異,兩組正確反應時沒有明顯差異。在音樂調控組前和組后行為數據變化大,但是沒有明顯差異。
我們也對HRV數據為協變量進行了重復分析,組內方向的結果顯示為:LF﹑HF﹑LF/HF出現了下降趨勢,HF峰值出現上升趨勢。音樂組LF沒有明顯差異性,HF沒有明顯差異性,HF峰值沒有明顯差異性。對照組LF和HF峰值以及LF/HF沒有明顯差異性,但是HF有顯著差異性。音樂組和對照組兩組的LF沒有明顯差異性,兩組的HF沒有明顯差異性,兩組的HF峰值沒有明顯差異性,兩組的LF/HF沒有明顯差異性。在音樂調控前后HRV頻域指標變化大,但是沒有明顯差異性。
通過上述的實驗結果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這次實驗所選的音樂曲目對于心理疲勞恢復的效果不明顯,可能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選擇的音樂曲目效用有限,第二是可能這些觀測指標不明顯。
盡管指標不明顯但是從實驗的整體趨勢來看,音樂組的調控效果是好于對照組的,也就是說我們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上文中的第二種假設,心理疲勞通過音樂可以得到適當的放松。
[1]李四化,張力為.放松音樂對體育專業大學生短期心理疲勞的恢復效果[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15(06):578-582,587.
[2]陳平,劉文景,陰乃應,馮巖,孫劍.放松音樂對有氧運動性疲勞消除的研究[J].體育科技,2015(03):27-29,32.
[3]王法濤,李時慧.音樂漸進放松配合音樂心率訓練對運動性疲勞消除的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2(04):108-112,136.
G804.2
A
朱喜梅(1981—),女,吉林長春人,體育人文社會學碩士,河南理工大學太極拳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體育心理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