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市浉河區農業廣播學校 許金友
大雨后水稻補救措施
信陽市浉河區農業廣播學校 許金友

水稻生長的季節大部分時間處于高溫多雨時節,且經常下大雨,由于連續大雨,造成水稻大面積受淹,部分水稻田受到沖毀或沙淹,給農戶帶來非常嚴重的損失。針對農田受淹或沖毀,農技部門特提醒廣大農戶要做好以下工作,盡量減少損失。
受淹的水稻田要盡快排澇,疏通渠道,清淤減漬;若稻田在陰天積水,應一次排干積水,若遇高溫烈日照射的天氣,要實行緩排,保留適當的水層,使秧苗逐漸恢復生機,便于秧苗生長;對于部分受淹過頂且時間不長、植株尚未淹死的田塊,當水退到稻株露尖時,應立即洗苗、扶苗,沖洗葉片上的泥漿及雜物,用清水清洗葉片效果更好,以恢復葉片正常的光合作用,并及時扶苗。扶苗時盡量避免斷根傷葉,對已損毀的水稻田盡快進行修復,植株倒伏的應及時扶正,并割去爛葉、病葉。
早期要清洗秧苗,采取水邊退邊清洗的方式,用潑水清洗葉片,也可采取清水噴霧,受淹的秧苗根系活力差,排水露苗時,要看天氣而定田間留取的水量,不可將水位留的過高。清洗葉片后要用40%稻瘟靈或25%咪鮮胺100 mL,20%井岡霉素50 g,25%葉枯靈或20%噻森銅100 mL,對水60 kg在陰天或晴天下午4時以后噴霧。
中期水稻已進入分蘗期或幼苗分化期,要抓緊時間排漬或清洗葉片。對于淹漬時間過長的秧苗要及時排漬,在排漬過程中留取的水位要低,以利于水稻正常分蘗或幼苗分化;清洗葉片,使葉片恢復正常的光合功能。利用現有水源,推廣濕潤灌溉的方法,即“淺—濕—露”的灌溉方法,做到科學用水、節約用水。由于水稻受淹,養分消耗大,根系吸收能力減弱,再者水稻處分蘗分化期,需要大部分養分;這就需要根據不同類型田塊和苗情進行施肥,對于弱苗遲苗要及時追施穗粒肥,防止水稻脫肥和早衰,重點做好孕穗肥,確保大面積均衡生長。可根據苗情輕露田2~3 d,然后灌淺水每667 m2追施尿素3~5 kg,鉀肥2~4 kg,應在露干水的陰天或晴天下午4時以后施肥。在劍葉抽出和灌漿期根外噴施磷酸二氫鉀,每667 m2可用 75~100 g,對水 50 kg,噴霧1~2次;或根外1次噴施1包“噴施寶”,以提高水稻的結實率或千粒質量。在噴施肥料的同時,還要注意水稻病蟲害的防治,受淹重的水稻抗性減弱,易受遷飛性害蟲侵害,如果田間濕度過大,也易發生病蟲害,要密切關注,加強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稻瘟病、紋枯病、白葉枯病和細菌性條斑病的防治,可用井岡霉素防治紋枯病1~2次,用30%丙環唑、苯·丙環唑防治稻曲病,及時防治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害蟲。
此時水稻已進入灌漿結實期,要抓緊時間排水和清洗葉片,結合苗情實行根外噴施磷酸二氫鉀,每667 m2兩袋即可,對水噴霧1~2次,以提高結實率和千粒質量。同時還要注意病蟲害的防治,水稻受淹后,極易發生細菌性條斑病、白葉枯病等細菌性病害,在洗凈稻葉后,應用25%葉枯靈或20%葉青雙100 g或20%噻森銅125 mL,對水60 kg進行噴霧。針對倒伏嚴重的水稻要及時扶正并扎把,清洗葉面,減少損失,適時收割。
在水稻抽穗后成熟時期,對于受災嚴重,且大部分秧苗不能直立生長,如果是以早中熟品種為主,生育期在135 d以內,如豐兩優1號、兩優6326、新兩優223、兩優華占等品種,應割去頭茬水稻,高留稻茬,根據頭季稻的高度和倒2葉腋芽的出苗情況確定適宜的留茬高度,留茬高度與倒2葉葉枕平齊為宜。一般株高在110 cm以上的品種留茬50 cm,株高在100 cm左右的品種留茬40 cm左右。在頭茬稻收割2~3 d,適時施足催芽肥,每667 m2用尿素3~5 kg,注意稻飛虱、葉蟬的防治。
對于水稻田部分受淹嚴重,能補則補,應用生育期短的水稻秧苗對受損嚴重地方進行補苗,對于已經扒在水田且長時間不能直立生長的秧苗進行拔除,再移栽新的秧苗。對于已經淹死或倒伏嚴重的田塊,按照田塊和季節進行補種改種,能改則改;可改種旱稻,受淹毀種后選用生育期90~100 d的早稻品種,按80%安全齊穗保證率,育苗移栽的掌握在7月20日前播種;水稻直播和育苗移栽均可。水稻直播在7月25日前播種,播前催芽,確保無失收田塊。按照農時季節要求,在5月底或6月中上旬,也可以改種綠豆、玉米、棉花等作物。如果在6月下旬或7月受淹,也可以改種綠豆、蘿卜、蔬菜等生育短的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