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沙鴻:《杭州老字號
——胡慶余堂國藥號》創作札記

池沙鴻,1956年生于浙江杭州,祖籍浙江臺州。1982年2月畢業于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現為浙江畫院副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浙江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省中國人物畫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2015年浙江省啟動“百年追夢”美術創作精品工程,制定出30個重點題材。當時,我選擇的題材是“浙西抗日根據地”。為此,我翻閱資料,去臨安走訪,確定創作的史實,收集形象資料,基本形成畫面。1939年3月,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南方局書記周恩來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的身份來浙贛一帶,期間與國民黨浙江省政府主席黃紹竑到西天目山。在禪源寺百子堂,周恩來向浙西常設中學的師生員工、行署官員、受訓青年和行將到失守區去的工宣隊員共1600余人作報告,鼓勵浙西軍民抗日的斗志,堅固和擴展了抗日統一陣線,使西天目山一度成為浙西抗日救亡的核心。
2015年下半年,浙江省美術家協會通知我,多個抗日題材合并,“浙西抗日根據地”不單獨創作了,增加了一些新題材。因為我生長在杭州,對杭州比較熟悉,浙江省美術家協會將新題材中的“杭州老字號”指定交給我創作。我欣然領命。
杭州老字號是很寬泛的題材,交給我的文字資料列出很多老字號,諸如“胡慶余堂國藥號”“張小泉剪刀”“王星記扇子”“都錦生絲綢”“樓外樓”菜館、“西泠印社”“毛源昌”眼鏡店、“龍井”茶葉等,我所知道的百貨門店、中藥房、釀酒店、餐飲等行業中還有很多老字號。

胡光墉,字雪巖,生于安徽績溪。“胡慶余堂國藥號”創建者

“胡慶余堂國藥號”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建于杭州

“胡慶余堂”內景

《杭州老字號—胡慶余堂國藥號》草圖 池沙鴻
如果將重要的老字號都畫出來,打破時空集合、多圖拼貼或多幅圖的并列等手段是無法逃避的,這類畫面在我感覺中總有點圖解的味道,缺乏歷史的凝重感。經過對幾個老字號的深入了解,我覺得“胡慶余堂國藥號”作為杭州老字號的老大,創建者胡雪巖作為清末民初中國商界的奇葩,完全可以作為杭州老字號的代表,單獨成畫,體現杭州老字號的整體水平高度。人說“治國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大革命初期支持國民革命的湖州商人們、杭州興業銀行的創始者其實都有胡雪巖的精神特質,將經商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氣局宏大。因此,與其零散的拼貼成畫,不如擇其代表,勾畫出杭州老字號應該有的精神氣局。

《杭州老字號—胡慶余堂國藥號》草圖計劃 28cm×58cm 池沙鴻
單畫“胡慶余堂國藥號”的想法得到浙江省美術家協會的認可后,我多次去胡慶余堂國藥號、中藥博物館,調看了電視劇《胡雪巖》,查找許多資料。
胡光墉(1823-1885),字雪巖,生于安徽績溪,初在錢莊跑街,繼而販糧,后為清軍打太平軍運糧,入浙江巡撫幕,再為清軍籌運餉械。1866年協助左宗棠創辦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調任陜甘總督后,主持上海采運局局務,為左宗棠借外債,籌供軍餉和訂購軍火,又依仗湘軍權勢,在各省設立阜康銀號20余處,并經營中藥、絲茶業務,操縱江浙商業,富可敵國,獲慈禧親授的紅頂戴和黃馬褂,成紅頂商人。
“胡慶余堂國藥號”為胡雪巖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建于杭州。藥號以宋代皇家藥典《太平惠民和濟藥局方》為基礎,收集各種古方、驗方和秘方,結合臨床實踐經驗,精心調制適合攜帶的丸、散、膏、丹、膠、露、油、藥酒方四百多種,為清兵征戰和百姓大眾帶來便利,得“江南藥王”的美譽。人稱:“北有同仁堂,南有慶余堂”。
胡雪巖的財富積累足使“胡慶余堂國藥號”不以賺錢為最終目的。藥號以《孟子?梁惠王上》:“醫者,是乃仁術也。” 為祖訓,懸“是乃仁術”匾表明濟世于民的宗旨。胡雪巖親自題寫“戒欺”店訓匾規范員工。而最體現胡雪巖經商理念的是藥號大廳正面懸掛的“真不二價”匾。“真不二價”反讀成“價二不真”亦成,耐人尋味。
我決定將懸掛“真不二價”匾的胡慶余堂的藥號大廳作為場景。這個場景直觀地讓人感受到中國傳統藥店的格局,顯出杭州最為古老宏大的徽派建筑的氣勢,并以正廳的莊重為胡雪巖的大氣做出烘托。為保證完整建筑與人物的比例,作品幅面必須比較大,我用了五張八尺整宣。與一般人物畫以人物為主的構成不同,人物稍稍偏小,大部分畫面讓給建筑,作畫難度加大,但有較好的視覺效果。我去了幾次胡慶余堂國藥號正廳,從大景到局部細節攝取了近百幅圖片。其實“真不二價”匾在兩層橫梁之間的頂部,從遠處大景角度看不見,走進藥鋪抬頭才能看見,有壓頂之勢。我在構圖中將橫梁做了一些改動,特地將此匾顯露出來,突出主題。描繪正廳時,避免對稱構圖,將畫面重心的中堂稍稍向右偏移,設計了員工賣藥的次重心,既保持大廳的厚重感又便于體現中藥店的特點和各個階層復雜人物關系的安排。
畫面場景內容向“新藥發布”靠,描繪了胡雪巖、老中醫、左宗棠手下的官員、為胡雪巖與洋人接洽的幫手、藥店同行、街坊、內眷、老百姓和店員共54人。我收集了400多幅清代的照片,對畫面中每個人依據身份、地位、來店里的目的進行推敲,努力使每個形象在氣質、相貌、服飾、動態上都具備特定歷史時期的真實感和個性。其中最為關鍵的是胡雪巖的造型。流傳比較多的胡雪巖圖片有兩幅,一幅照片和一幅油畫像。油畫像中的胡雪巖微胖,眼光淡然,雍容和藹,似理想中的清代高官,有大儒家的風范。而照片中的胡雪巖精瘦精瘦,顴骨突出,眼眶深凹,兩眼堅定有狡黠之氣,有商人的特點,且十分接近我對胡的感受。為此,我循照片之真實,但讓他稍稍結實一些,能從精明中透出大氣、堅定、統御感和執行力。
為使富麗堂皇的場景具有莊重厚實的歷史感,一方面徹底簡化色彩,將實際中紅色調為主的大廳全部壓在水墨的黑白灰中,僅在大量宮燈的掛穗賦一些紅,臉色以淺絳為主,少數首飾有一點別的顏色。另一方面,除了形象著重刻畫外,服飾、建筑和道具都有用比較寫意的筆調和水墨渲染。越是大場面,越是復雜紛繁的建筑,越要保持筆墨的流暢和書寫性,能在規整中見靈動。
完成這幅作品,其實是一種學習和思考的過程。一方面在現實題材創作過程中對生活的理解、對人物的把握、對歷史的感悟、對資料的收集取舍上有更新的體會。另一方面,突出感受到中國畫應該打破畫者作畫范圍陷入人物畫、山水畫和花鳥畫分科帶來創作局限,真正做到“一專多能”“應萬物象萬形”,這樣能夠讓畫者的繪畫能力有大規模的提升,許多新的方法能夠被創造出來。尤其在處理建筑的時候,覺得中國畫的筆墨表現力在繪畫視野拓寬后尚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

創作《杭州老字號—胡慶余堂國藥號》現場


杭州老字號—胡慶余堂國藥號 249cm×603cm 2016年 池沙鴻

杭州老字號—胡慶余堂國藥號(局部)

杭州老字號—胡慶余堂國藥號(局部)

杭州老字號—胡慶余堂國藥號(局部)

杭州老字號—胡慶余堂國藥號(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