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東君
當倔強又不講套路的特朗普,撞上了自有一套游戲規則的政治體制,結果必然是火光四濺。
他渴望忠誠,卻沒人聽他話;他迫切推進政令,卻處處被掣肘。明明一心為美國好,為什么反而得不到認同?這可能是特朗普的心聲。難怪71歲的他總是怒氣沖沖。
更要命的是,作為一個政治素人,本來自己的班底就小得驚人,可還內斗不斷,弄得白宮西翼烏煙瘴氣。
矛盾最激烈的是特朗普的女婿、總統高級顧問庫什納和白宮首席戰略師班農。“他們及各自所代表的人馬在貿易、稅收和移民等政策問題上摩擦不斷。”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志新說。
這些團隊矛盾的公開化讓特朗普非常不快。他打開報紙,發現白宮內部斗爭占據了各大媒體頭條,于是“感到很受挫,對誰都一肚子氣”。
更早之前,白宮里還爆發過班農與白宮辦公廳主任普利巴斯之爭。在美國近代政治史上,白宮辦公廳主任一直是個“大權在握”的角色——其他官員和顧問要向總統匯報工作,往往先要通過辦公廳主任呈報。但班農在總統辦公室幾乎“出入自由”,還將多名老班底帶入白宮,大有同普利巴斯分庭抗禮之勢。
白宮之外,特朗普還要面對一個不怎么和他同心同德的行政體系。國防部長馬蒂斯、國土安全部長凱利、司法部長塞申斯等與特朗普在許多問題上也多有不同觀點。美國媒體評論特朗普的內閣,是一個“充滿對手的團隊”。
原本部長之間存在分歧并非新鮮事,但他們普遍與自己的“老板”存在分歧,則是前所未有的。
說到國會,也是一團糟。那里的共和黨大佬們與特朗普大多貌合神離。就目前看,共和黨精英對特朗普的支持也許并不是發自心底的,而是策略性的,如果將來特朗普的選民盤倒了,他們肯定會和他做切割。
美國社交網絡上掀起過一場PS“小小特朗普”的狂歡。其中隱含的一層意思就是特朗普的脾氣和小孩子差不多。特朗普大約也不會否認這一點,他曾說:“我看看自己一年級時的模樣,再看看自己現在的模樣,我基本上是同一個人。從性情上來說,沒什么差別。”
有美國媒體評論,特朗普在斥責奧巴馬和撤職科米時表現出的憤怒,很大程度上是性格失控,而不是什么政治策略,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當總統以前,特朗普是商人,而且是個暴脾氣的商人。特朗普團隊的一位前任高管說,他的脾氣常常突然爆發,爭吵是生活的常態,“情緒不穩定,像吃了核彈”。
“我是一個很好相處的人。”特朗普如此自我評價,“誰對我好,我也對他們好。但是,如果有人對我態度惡劣,或者不公平,甚至想利用我,我的原則就是,有力反擊。”
曾有媒體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評價特朗普的性格,他立刻答復:“驚人的自戀。”
在高外傾性與低宜人性背后起作用的情緒,可能就是憤怒。“憤怒也可以激發社交優勢,贏得他人的喜愛。與他具有攻擊性的幽默才能結合在一起,憤怒就成了特朗普魅力的核心,也滲進了他所有的政治表達里。”
而在一些精神病醫生眼里,特朗普的自戀已經達到了病態的程度——“自戀型人格障礙”,其主要的癥狀是:沾沾自喜,缺乏對他人的關注,需要獲得贊美;相信自己至高無上,相信自己應該得到特殊對待;追求極度的贊美和關注,對批評和失敗無法應對。今年初,35名精神病醫生在媒體上發表公開信,警告說特朗普的講話和行為表現出“情緒極度不穩”,致使他“不能安全地履行總統職責”。
如今,批評特朗普多少成了美國主流媒體的“政治正確”。
“在特朗普上臺前,美國媒體有自由和保守的分野,但還能保持相對的客觀中立。特朗普上臺后,媒體的意識形態傾向特別明顯,自由派媒體明顯有為難他的意思。”張志新認為,特朗普的性格可以定義為自戀加自負的混合型。
至于他是不是到了病態的程度,我們就靜觀其變吧。
(陳燕薦自《環球人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