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翀鵬程+魯智高
“女孩最好的嫁妝是貞操”、“三精成一毒,專傷不潔女”,61歲的丁璇在九江學院的講座引起公眾質疑。在中華經典網上,與丁璇一樣,曾被冠以專家身份的共有46名講師。搜索發現,這些講師和丁璇經歷相似:“半路出家”,聽過一些傳統文化的課程,講座內容多半是自己的領悟和生活。
最近,被稱作“女德教母”的丁璇再未公開露面。
5月14日,61歲的丁璇在九江學院的講座引起公眾質疑。“女孩最好的嫁妝是貞操”、“三精成一毒,專傷不潔女”等“雷人”言論在網上傳開。
人們質疑丁璇的專家身份,并質疑她為什么向大學生宣揚這些觀點。
丁璇為河北省傳統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該會執行會長劉光啟稱,九江學院講座后,研究會建議丁璇暫停之前預約的講座,其本人也表示不愿再講了。
資料顯示,丁璇在多地舉行過300多次講座,內容與九江學院所講的類似,但此前并未有太多質疑。
據調查,丁璇初中學歷,退休前曾在承德供電公司工作。丁璇所講的觀點并非其首創,持類似觀點的人和講座還有不少。這些講座以弘揚傳統文化為名,推廣孝道、女德等觀念。
一些教育界人士透露,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內容可以繼承和發揚。但現在社會上掀起國學熱,一些機構借機斂財,泥沙俱下。實際上,對于國學的定義,沒有統一標準和規范,導致很多人被誤導。
“女德教母”
5月14日,九江學院在逸夫圖書館組織一場公益講座,邀請丁璇為講師,為200多名師生講了一場名為“做新時代的窈窕淑女”的講座。講座組織者李老師稱,之所以邀請丁璇,是因去年底丁璇曾來學校做過一次講座,效果很好。
這個時長兩個小時左右的講座中,丁璇從“胎教”講到“學習女德的重要性”,她認為,“女人要做到‘四個不,不剛強忤逆,不傲慢凌人,不輕浮暴躁,不損夫敗家”。
在講座中,丁璇提出“女性穿著暴露,是上克父母、中克丈夫、下克子孫的破敗相”,“女人不能換男人,這是保持種族的純潔”等言論,被人傳到網上,隨后發酵,丁璇也被稱為“女德教母”。
對此,很多網友評價,男女平等已經喊了很多年,丁璇的這些說法像是回到了封建社會。
九江學院講座宣傳資料上,丁璇為河北省傳統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婦女聯合基金會特聘講師、華北供電局工會主席、女德資深講師。然而調查顯示,丁璇此前并非是華北供電局工會主席,而是承德市供電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
2012年,丁璇在承德市供電公司下設的物資公司退休。在其退休之前,她的老同事們并不知道其曾研究過傳統文化及女德。
講座僅代表個人觀點
“她也沒有惡意,她做講座也都是為了大家。”6月4日,丁璇在承德的一位親屬稱。
6月8日,河北省傳統文化研究會執行會長劉光啟表示,他與丁璇于2011年前后認識,知道丁璇曾在供電局工會工作,有婦女工作經驗。當時研究會正在籌備,丁璇表現活躍,被推舉為常務理事。
“丁璇關了電話,覺得壓力很大。”劉光啟透露,講座事件后,根據主管部門指示,他們找丁璇了解情況。丁璇解釋說,九江學院希望她以女大學生著裝暴露和自尊自愛等為主題辦一場講座。她是根據主辦方意見講的,如果放到其他場景解讀,有可能斷章取義。
對此,九江學院黨委宣傳部副部長陳曉松回應媒體質疑時表示,該講座主辦方為九江市社聯傳統文化研究會,希望九江學院為該公益講座提供場所,九江學院同意后便開始了公益講座,并不是學校邀請她來的。
此外,九江學院的李老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當天講座現場氛圍非常好,人數爆滿。該學院也表示,丁璇的言論并不涉及違法違紀問題,個人對傳統文化理解不同,其講座僅代表其個人觀點。
46人的講師團
丁璇講座事件后,河北省傳統文化研究會也被推到臺前。據了解,這個研究會屬于民間社團組織。調查發現,研究會的注冊副本,業務范圍包括培訓、宣傳、研究、咨詢、交流、會刊等。
研究會的執行會長劉光啟稱,2009年他偶然聽了傳統文化的課程,覺得很有意義,就籌備成立了這個研究會。
丁璇事件后,很多網友質疑河北省傳統文化研究會是丁璇開展講座的幕后操手。
“丁璇是研究會非駐會人員,講座都是直接邀請本人。這次她在九江學院的講座,我是事后才知道的。”研究會因丁璇而遭人非議,劉光啟覺得委屈。
在中華經典網上,與丁璇一樣,曾被冠以專家身份的共有46名講師。根據主講課程不同,他們被分為“孝道教育”、“身心健康”、“家庭教育”、“女德教育”和“禮儀雅樂”等十一個類別,其中“女德教育”和“禮儀雅樂”中都有丁璇的名字。講座事件后,“中華經典網”刪除了丁璇所有信息。
搜索發現,這些講師和丁璇經歷相似:“半路出家”,聽過一些傳統文化的課程,講座內容多半是自己的領悟和生活。
另外,與丁璇一樣,其他一些講師也有過不少“雷言雷語”。
女德講師谷某曾在講座中稱,自己2009年開始走上講臺。她講《我是怎樣做億萬富翁太太的》時,說自己有四項基本原則: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逆來順受和堅持不離婚。
另外一位馬姓女講師曾在講座上說,如果老公不孝敬自己的爸媽,一定是因為妻子德行不足。她還說,有人聽了她講六個小時的《女論語》,回家就在丈夫面前跪下認錯。
劉光啟稱,中華經典網只是一個平臺,研究會并沒有認定講師資質的權利和義務:“誰愿意成為講師都可以注冊。我們主要是看她以往在公開場合做過的報告,以及有沒有被正規機構邀請過。”
網上的生意
5月底,“中華經典網”上除了展示40多位講師外,還有漢制婚禮、孝親服務、瑞林書院、國學夏令營以及孝親商城的鏈接。endprint
6月8日,網站暫時無法打開。劉光啟說,網站遭到惡意攻擊。恢復后,網站內容進行了更新,一些鏈接和內容也不見了。
孝親商城是一個以出售各種保健品為主的頁面,也有一些糧油食品,價格從十幾元至上萬元不等。
商品介紹中標注了產品名稱,部分有功效說明,但所有產品均不見生產廠家、廠址、合格證書等信息,也沒有直接購買通道。如要購買,需先聯系“李老師”。
對此,劉光啟回應稱,孝親商城并不是一個交易平臺,只有介紹功能。賣出的商品,錢完全歸河北孝親商貿公司所有。“委員會只負責把控產品是否符合孝道宗旨,符合理念就能進入孝親商城。產品質量是公司經營問題,有沒有合格證、認證都是孝親商貿公司的事,研究會只把握理念。”
劉光啟說,以前網上也推薦其他公司的產品,但目前合作的只有河北孝親商貿有限公司。網上的商品均由這個公司代理,這家公司的養生保健品,打著“盡孝”的名義,和研究會的理念一致。
劉光啟否認研究會和河北孝親商貿有限公司之間存在關系,也否認了“商貿公司領導是研究會成員”的說法。但是通過搜索發現,該公司注冊地址和研究會地址一致,公司的監事為李丹,從劉光啟處證實,此人和研究會的秘書長李丹為同一人。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教授馬特表示,社團的法定代表人有權自己成立公司。但如果既是社團的法定代表人,又是某公司領導,且兩個機構單位發生關聯交易,“可能會有利益沖突,有把社團的利益輸送到自己公司的嫌疑。”
在“中華經典網”首頁,還有瑞林書院的活動和招生介紹。劉光啟為瑞林書院院長。頁面上介紹,瑞林書院是“傳統文化全日制大專學歷招生”,河北省瑞林傳統文化書院與石家莊經濟職業學院聯合舉辦傳統文化學歷教育,專業名稱為:公共文化服務與管理(國學方向)。
此外,瑞林書院還舉辦夏令營、冬令營和禪療養生專訓班。7月開始的夏令營活動為期10天,收費3980元。
劉光啟說,冬令營、夏令營等為合作項目,收費是承辦方要求的,“用收上來的錢支付活動的費用,都是用個人賬號,其他機構也是這么做的。只有研究會公共收入才能用公共賬號。”
經調查河北省傳統文化研究會的官網“中華經典網”,涉嫌名稱違規。據工信部官網上顯示,隸屬該研究會的網站名稱為“經典網”,并無“中華”二字。
河北省通信管理局一工作人員表示,網站實用名稱和登記備案名稱需要一致,若有改動,原則上需要重新登記備案。
傳統文化教育亂象
中國社會組織網搜索發現,與河北省傳統文化研究會類似的地方社會組織有600多個。
“多數都是退休人員擔任研究會會長。”天津市傳統文化協會一工作人員稱,他們這些協會起到宣傳和引導作用,也會承擔一部分啟蒙和教育作用。
據了解,從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很多研究傳統文化的學者就不斷呼吁中華文化自信和中華文化本土的回歸。
2014年,教育部印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地方課程需要編寫具有地域特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讀本。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很多培訓機構應時而動,各種民間傳統文化活動涌現。
武漢大學教授鐘書林表示,“現在不少培訓機構帶有盈利目的,帶有商業炒作性質。他們以一種喧鬧與炒作的形式,容易讓一些家長比較盲目,容易跟風。”
打著弘揚傳統文化的旗號來牟取商業利益,這是鐘書林擔憂的當前傳統文化弘揚中的主要亂象,“目前來講,較亂的可能是形形色色的各類傳統文化培訓機構。”
2014年9月,東莞蒙正國學館“女德班”被當地政府部門責令停辦。媒體報道,該班有特約教師宋玉萍上“摸手療病”課,宋本人宣稱自己“16歲癱瘓,19歲精神病,23歲心臟病,但一個醫生沒看、一分錢藥沒吃,治病全靠傳統文化”。
“目前,我國對民間社團講師資質的審核并沒有明確標準,尤其是傳統文化這塊。”北師大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說,“比如國學講座,我們可以成立一個國學行業協會或類協會,制定一個標準,形成一套行業的資質考試或資質認定體系,這是下一步要加強的。”
(張麗薦自《新京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