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劭暕
在令人眼花繚亂的專業名錄中,農業院校的各類專業總是以別具一格的特色吸引眾人眼球。這不,暑假期間,動科動醫學院的同學發布的“養豬動態”成了筆者社交平臺上一道別具一格的風景線。7月暑氣來襲,為什么動科動醫學院的同學還要去養豬場和豬仔們親密接觸呢?他們不嫌熱,不嫌累嗎?作為各大農業院校必不可少的“扛把子”專業——動物科學、動物醫學在名字上僅一字之差,兩者的區別又在哪里呢?這兩個與畜牧養殖業相關的“原生態”專業,在大學生就業難的大背景下,又是怎樣實現高就業率的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讀書體驗兩三差異
正如本文題目所言,學習動物科學專業或者動物醫學專業,是要進養豬場和豬仔們親密接觸的(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經過前文的簡介,相信大家已經發現,這兩個都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那在養豬場里,具體又要做些什么呢?
以筆者的學校——華中農業大學為例,獅子山腳下,南湖水畔旁,動物科學專業的同學將要在大三學年進入養豬場,體驗將小豬仔親自養成種豬,將課本上學到的飼養營養學、飼料學和畜牧養殖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生產養殖中的有趣經歷。對此,動科動醫學院的同學表示,剛開始養豬時,心里是有抵觸情緒的。但隨著養殖進程逐漸推進,看著豬仔們經過自己的飼養和照料后茁壯成長,竟也逐漸萌生出了成就感。而且,在學校里養豬,不是普通的養豬,而是將最先進的科研育種理論付諸實踐,養出最先進的科研種豬,這是有利于養殖科學前沿理論的發展的。與此同時,動科動醫學院的同學也在飼養過程中夯實了自己在課堂上學到的動物科學知識和養殖科學知識。養豬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呢?想想看,放學之時,動物科學專業的同學三五結伴,迎著夕陽去養豬場喂豬,想必也是一段十分有趣且獨一無二的大學經歷吧!據筆者調查,動物科學專業的同學養出來的豬,最后都是要投入市場進行售賣的。不過據教授透露,在20世紀90年代物資較為匱乏的時候,動物科學專業養出來的豬有一部分是要供給學校食堂,為在校師生改善伙食的。
而動物醫學專業的同學,則會隔三岔五地來到養豬場,觀察豬仔的生長狀況,對患有疾病或生長不良的豬仔做出臨床診斷,并加以藥物或者疫苗注射等方式的治療。寫到這里,筆者不禁感嘆一句:這可真酷!一個養豬,一個治豬,動物科學專業和動物醫學專業的同學在養豬場的表現真是各領風騷啊!
在實習方面,動物科學專業和動物醫學專業的同學也有些許差別:動物科學專業的同學多去農科院、畜牧公司、禽業食品公司等參加有關禽畜培育的實習;而動物醫學專業的同學則會進入獸醫院、寵物醫院、生物醫藥公司等單位實習。
人才培養各有千秋
說完了生動有趣的養豬兩三事,相信同學們會有疑問,除了生產實踐,動物科學專業和動物醫學專業的同學又要學習什么理論課程呢?首先,從專業人才培養方向來說,動物科學專業和動物醫學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上差異如下:動物科學專業的主干學科是畜牧學,核心課程有動物繁殖學、營養學、家畜育種學等;而動物醫學專業的主干學科是獸醫學,核心課程有獸醫臨床診斷學、獸醫內科學、外科學和動物傳染病學等。
通俗地說,動物科學專業和動物醫學專業的差別在于:一個飼養豬,一個給豬治病。動物科學專業的同學負責通過研究家畜品種改良和遺傳育種來養出健康茁壯的種豬,研究怎么更經濟地飼養禽畜;而動物醫學專業的同學則是小獸醫,負責在豬生病的時候為豬進行診斷治療。可以看出,二者在畜牧養殖業的實際生產操作中是相輔相成的,培育良種動物和及時進行獸醫診斷,對于畜牧養殖業的產量保證和進一步發展都是重中之重。另外,這兩個專業還有一個重要區別,就是本科就讀年限不同——動物科學專業為4年制,而動物醫學專業一般為5年制。
誠然,動物科學和動物醫學這兩個專業既然開設在同一學院里,二者在基礎課程上還是有著許多相似之處的,比如都要學習動物解剖學、組織胚胎學、動物生理學和基礎生物化學。動物醫學專業的學生在大四下學期必須要上一門動物科學專業的必修課——畜牧學概論。想來也是,動物醫學專業的同學既然要治療動物,就必然要做到“知彼”,了解動物生長情況,才能更好地提出治療建議,所以這兩個專業在課程學習上還是有很多相同點的。
想必細心的讀者已經發現,不管學的是哪個動物醫學類專業,都要學解剖呀!不過大家放心,做解剖實驗的時候會有老師的專業指導,用于解剖的動物也是經過精心挑選和飼養的,而且不會讓大家見到太多的血腥場面的。同時,實踐出真知,只有通過實際操作,才能在實踐中進一步了解課本上學到的動物內臟知識,做到“知行合一”。
畢業走向有不同,院士來把關
相信通過上文的介紹,大家已經了解了動物科學專業和動物醫學專業畢業生的主要就業走向。以華中農業大學的學生為例,動物科學專業和動物醫學專業的畢業生有很大比例都會選擇讀研深造,比如進行基因層面的育種研究、動物疫苗或者生物制藥領域的研發工作等,也有一些動物醫學專業的同學進行跨專業醫學研究,最終做了臨床醫學工作。在華中農業大學里,就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一個動物醫學專業的同學身體不舒服,去校醫院看病,和校醫聊天聊得很盡興,最后發現倆人竟然是同專業出身的師兄弟!
玩笑歸玩笑,動物科學專業和動物醫學專業與畜牧養殖業的聯系非常緊密,能否保證禽畜的質量及產量,和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直接相關。眾所周知,農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而禽畜養殖業便是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各大農業院校十分重視動物科學和動物醫學人才的培養。據筆者了解,在動物科學、動物醫學領域,李德發、吳常信、熊遠著等12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在禽畜育種以及禽畜流行病的預防和病情控制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為我國畜牧業、經濟動物產業的安全和質量保駕護航,為農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華中農業大學就擁有兩位院士——熊遠著和陳煥春,他們二人分別在生豬育種和動物傳染病防控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院校選擇知多少——干貨來襲
看到這里,相信有不少對動物科學專業或者動物醫學專業感興趣的同學們想要報考這兩個“兄弟專業”了吧!每當涉及報考專業和院校選擇的問題,想必大家總是十分敏感的,那下面就來一襲干貨吧!
實不相瞞,若是你想學習生物科學類專業,卻無奈分數較低,那就不妨去讀動物科學專業:第一,與生物科學類專業相比,二者的基礎課程非常相似,而動物科學專業的錄取分數相對較低,并且生物科學專業的同學在攻讀研究生的時候,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會選擇動物學研究方向,從這方面來看,二者殊途同歸;第二,對于想讀生物科學類專業,并且有意深造的同學來說,生物科學類專業的學習內容較為廣泛,而動物科學說白了就是研究動物的,可為你在剛開始接觸所學領域時就劃好了一個更小的研究范圍,畢竟“力不在多而在精”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
對于想讀醫學專業,卻無奈分數較低的同學來說,與其降低錄取批次去選擇正統的醫學專業,不如選擇一個好一點的農業院校的動物醫學專業。筆者非常負責任地在這里說明,動物醫學專業的學生的研究對象多為哺乳類脊椎動物(比如豬),其內臟和各個生命功能系統與人體的內臟及八大系統的構造都非常相似。所以,如若你的分數無法報考醫學專業,不如“曲線救國”,選擇動物醫學專業,這個專業的本科就讀年限與正統的醫學專業都為5年,學習內容又十分相似,在選擇深造時跨專業考研再考回正統的醫學專業是十分便利的。畢竟“動物醫學專業的學生去校醫院看病,偶遇自己同專業出身的醫生”這樣的段子也不是空穴來風。相信大家此時會感嘆,原來還有這種操作!事實上,就是有這種操作,而且還是合法合理的操作,不服氣不行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