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一帶一路”作為新時期重要發展戰略,本質上就是借助與沿線國家的友好往來實現戰略合作,平等互利,促進地區的經濟合作與繁榮穩定。“一帶一路”建設對中國周邊的外交有著直接性的影響,而本文從“一帶一路”戰略提出背景到對周邊外交影響再到“一帶一路”建設所帶來的機遇挑戰進行逐層分析,探討“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新型的外交戰略。
關鍵詞 周邊 外交 “一帶一路”
作者簡介:金虹,延邊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國際政治專業201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東北亞各國政治關系。
中圖分類號:D8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9.296
“一帶”是絲綢之路經濟帶,而“一路”則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戰略貫穿歐亞大陸,是新時期我國的貿易發展戰略,也是周邊外交戰略。2013年9、10月習近平主席相繼訪問中亞和東南亞 ,提出“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使得我國東邊直接連接亞太經濟圈,西邊直接融入歐洲經濟圈,有利于周邊外交合作的拓展,融合了周邊地緣的政治、安全及經濟要素,加強與周邊沿線國家的聯系,帶動區域合作與發展。“一帶一路”掀開了我國周邊外交的新篇章。
一、“一帶一路”戰略提出的周邊背景
基于我國周邊環境與周邊戰略來看,“一帶一路”的提出以對我國新時期外交戰略與外交環境的考察為依據,本質上為我國外交戰略服務。而從另一方面來說,“一帶一路”又是基于問題導向“倒逼”出來的,我國周邊環境中確實存在一些緊迫情況,需要“一帶一路”去解決處理。立足戰略規劃與實施的角度,“一帶一路”又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這也是其實施的現實基礎。
首先需要關注的是我國總體外交戰略,正處于發展向崛起的過渡期。我國外交發展中,周邊問題較為敏感又相對滯后,更多的是大國外交,而崛起期,周邊外交被放置在與大國外交并重的位置。我國應該重視周邊戰略,關注海外利益的拓展,而“一帶一路”則是周邊外交戰略地位提升的體現,其符合我國周邊戰略發展的實際,也為周邊戰略合作的實施提供具體策略導向,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周邊環境。從問題導向的角度去分析“一帶一路”,重點在于對我國周邊外交實際環境既存問題的梳理。我國周邊區域一體化建設滯后,地區優勢難以凸顯。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核心還是東盟 ,東亞一體化受中日韓日歷史問題干擾難以推進。而“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使得區域貿易投資自由化,對亞洲經濟一體化建設起帶動作用。從操作與實施角度分析“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背景,我們必須承認中國與周邊國家現在正處于歷史最好的時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本上與我國建立了友好合作的外交關系,也形成了互惠合作的經濟協議關系,我國與周邊國家良好的互動關系使得我國具備“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現實基礎,其操作性與實踐性更強。“一帶一路”作為推進中國周邊戰略的重要一環,營造良好的周邊合作氛圍,其提出具有現實必要性。
二、“一帶一路”建設對周邊外交的影響
“一帶一路”作為新時期的外交經濟發展戰略,其提出必然對周邊外交產生影響,而這種影響更多的是推動我國新時期外交發展。“一帶一路”對我國周邊外交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一帶一路”周邊外交將成為外交中的獨立領域,在外交中發揮重要作用。如果說歷屆政府針對周邊外交都提出了系列構想與理論,但受制于國內外現實環境的客觀情況,其始終停留在理論設想與宏觀框架階段,缺乏具體的推進策略。毛澤東時期,周邊外交受制于美蘇兩大國,我國沒有獨立經營周邊外交的條件。而以鄧小平為代表的第二代領導人其也著眼于大國關系的改善,但冷戰格局的影響使得國內經濟發展滯后,雖然有周邊外交的概念與方案構想,但經濟發展能力及國際影響力有限,也不具備獨立經營周邊外交的條件。到江澤民胡錦濤時期,延續了鄧小平時期的外交策略,周邊戰略也被放置到較高的位置,但始終處于摸索與嘗試階段。新時期我國經濟迅猛發展,周邊戰略有了實施的現實條件,周邊戰略被高度重視。“一帶一路”為周邊關系的獨立提供具體的策略支持。
其二,“一帶一路”帶動周邊國家的崛起,走合作共贏之路。歷史經驗表明,任何國家的崛起都必須有穩定的戰略地帶為依托。英國崛起依托的是歐洲經濟發展區域體。而美國崛起依托的是北美洲區域經濟發展。我國周邊國家中有很多貧窮落后的國家,其經濟發展緩慢,國家政局不穩定,在這樣的周邊環境下崛起難度可想而知。而“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表明了中國與周邊國家合作崛起的心愿,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中國愿意為包括蒙古國在內的周邊國家提供共同發展的機遇與空間。“一帶一路”戰略使得一批具有戰略性及示范性的大項目落地生根 ,我國進一步崛起的同時也帶動周邊國家的經濟發展,我國與周邊國家形成相互依賴相互發展的關系,進一步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
其三,“一帶一路”大大改善了我國與周邊國家的政治安全互信。其具體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在“一帶一路”的統領下,中國與周邊國家領導人互動訪問更為頻繁。舉個例子,自習近平同志上臺截止到2016年底,其與俄羅斯領導人普京會晤十幾次,并且多次訪問東亞周邊國家。而周邊國家領導人也多次訪華,“一帶一路”建設也在多次會晤中不斷深化。隨著“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一大批合作項目的持續推進,中國與周邊國家最高領導人的會面將會更加頻繁,必然帶動彼此的合作與交流,使得彼此政治安全互信度更高。另一方面,“一帶一路”也有效緩解了我國與部分國家之間的緊張關系,這也是其建立友好合作關系的新方式。基于歷史遺留問題,我國與周邊國家存在很大的領土糾紛,這些糾紛直接關系到各國主權,因此在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背景下,這些問題難以被解決并成為我國周邊國家合作的障礙。而“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可以使得我國與周邊某些國家暫時拋開原來的糾紛與矛盾,從領土爭端的思維上轉移開,進一步合作互信,獲得彼此的經濟社會效益。而經濟合作,貿易互惠也為矛盾沖突的化解奠定基礎。“一帶一路”的戰略大大提升了我國與周邊國家的政治安全互信度。endprint
三、“一帶一路”建設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與實施對于我國建設發展來說,是機遇與挑戰并存。
機遇方面,其實現對外開放深度的提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引進外資,發展國內經濟。但金融危機時有發生,西方國家市場不斷萎縮,首當其沖的是外向型經濟。我國又處于經濟快速發展期,結構性矛盾與產生過剩問題日益突出,“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使得我國與周邊國家貿易往來,形成新的亞歐商貿通道,帶動西部經濟發展并助力沿海地區產業結構轉型。引進外資,走出去,對外開放深度增加,市場資源更為廣闊,我國可以發揮國內與國外兩種資源,兩大市場優勢,實現自我的飛速發展。其帶動區域經濟一體化。“一帶一路”沿線將形成俄蒙經濟走廊和歐亞大陸橋等,我國與周邊國家技術及管理經驗分享,各沿線國家能源互補,帶動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在政策溝通、道路聯通及貨幣相通的情況下,求同存異,打造“一帶一路”泛經濟圈,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的推進。其有利于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一帶一路”作為經濟文化政治戰略的集合體,其除了助力于區域經濟與周邊外交發展外,更有助于我國與周邊地區的和平穩定。以區域經濟與文化合作為契機一定程度上消除矛盾沖突,規避宗教極端勢力的分裂破壞。“一帶一路”帶動道路基礎設施建設,鐵路線穿越多個國家,消除貧窮,確保地區穩定。
而挑戰方面,其一,沿線國家的懷疑與排斥。隨著近幾年我國國際影響力的提升,部分國家不懷好意,不斷制造中國威脅言論,臨近國家在“一帶一路”戰略合作中可能對我國持懷疑態度,不希望我國過多干涉其國內經濟建設,使得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困難重重,也影響到“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其二,周邊國家宗教信仰及國情復雜。我國與沿線國家國情及民俗不同,政治宗教信仰也有差異,特別是在一些宗教敏感特殊的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使得部分工作人員安全受到威脅。部分國家國內黨派競爭激烈,政權更換頻繁,事先簽訂的合作協議很可能隨著新政權的誕生而被推翻,導致“一帶一路”部分項目的中斷。其三,大國博弈的影響依然存在。美國企圖遏制我國,并且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本質上想控制中國,甚至無端挑釁。此外印度與俄羅斯也不希望中國過多地介入南亞國際事務,大國博弈其不斷打壓中國,俄羅斯、印度、美國等大國都可能會議消極的態度去對待“一帶一路”。其四,存在領土糾紛與爭端 。“一帶一路”試圖從經貿的角度推動我國與周邊的外交聯系,但是周邊很多國家與我國存在領土糾紛與爭議,其中釣魚島問題、我國與菲律賓的南海島嶼問題都是“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阻礙,“一帶一路”的建構必須以穩定的內部環境為前提,而領土爭端問題必然導致不安全因素的增加。正視挑戰,制定有效策略,才能真正實現“一帶一路”的戰略發展。
四、 “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有效舉措
(一)轉變理念,樹立國際戰略眼光
“一帶一路”的戰略實施對象是沿線國家,因此我們必須樹立國際戰略眼光,能突破自身發展的視野局限,著眼于大局,關注到周邊外交、周邊文化及各方面的內容。一方面要正確處理好周邊某些大國的抵觸情緒,另一方面要處理好周邊小國家的政治風險問題,將恐怖極端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民族分裂勢力的危害降到最低,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良好穩定的環境。抓基礎,做好經驗的積累,抓住并把握好每一個發展機遇,更好地應對既存的風險與挑戰。
(二)穩定國內,推動國內經濟發展
“一帶一路”戰略要求實現與周邊國家的互利共贏,而前提是國內社會的穩定與經濟的蓬勃發展。這也是做好“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推動的具體策略。只有綜合國力強大,國際影響力提升,才能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國內經濟持續蓬勃發展,中國市場對全球吸引力增強,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可信任我國,也想通過合作獲得經濟回報,這樣“一帶一路”的推行也是必然。
(三)規避誤區,正確解讀“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戰略并不是制造推行中國中心論及地緣政治論,當前很多國外媒體對此進行曲解與誤讀,將其等同于“馬歇爾計劃”和“珍珠鏈戰略”,甚至制造“中國主導亞洲秩序”的不實言論。我國必須通過實際行動與外交協議讓周邊國家了解我們的意圖,認識到我們在技術裝備、基礎設施建設及資金投入等方面的付出。讓周邊的國家理解支持,周邊國家參與“一帶一路”,其具有與我國平等的發言權,中國中心論的不實言論必將不攻自破。
五、結語
周邊關系是我國外交發展及對外戰略實施的關鍵,與周邊地區建立和諧穩定的外交關系,促進國際貿易的往來,帶來經濟、政治及文化等層面的交流,與周邊國家走共贏之路。“一帶一路”作為新時期的外交發展戰略,必須在規避風險的基礎上深入實施與推廣。
注釋:
韓旭.“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周邊外交的轉變.南昌大學.2016.
李昕蕾.“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的清潔能源外交——契機、挑戰與戰略性能力建設.國際展望.2017,9(3).36-57+154-155.[2017-08-06].
楊麗.當代中國對外戰略研究.山西大學.2015.
李景治.“一帶一路”建設與中國新型大國外交.新視野.2016(3).104-109.[2017-08- 06].endprint